“三全凌湯圓,味美香甜甜”、“科迪湯圓,團團圓圓”……提起速凍食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速凍湯圓。中國的速凍食品,可以說始於米麵品類,而米麵品類又可以說是從湯圓起家。
如今,隨著速凍食品行業30年的發展,湯圓與水餃已成為規模最大、最成熟的兩大品類,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速凍食品“當家花魁”。
湯圓之後,米制品中的粽子、餈粑也日益壯大,近兩年還出現了大黃米湯圓、牛奶湯圓等創新產品;粽子也從節令性產品逐漸普及到日常消費;而餈粑隨著消費場景的拓展也日益豐富,透過改變形狀、餡料,出現了爆漿餈粑、胖娃娃餈粑等。
當傳統米制品發展到一定階段,更多企業開始著眼於新米制品,米漢堡、米餃、米糕、米燒麥、糯米雞、飯糰……市場漸趨火熱,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冷食傳媒記者 | 姚冰冰
1
現象:
米漢堡、飯糰、糯米雞等相繼走紅
近兩年的速凍面米制品,從米漢堡、米糕、米燒麥、米餃、糯米雞、飯糰,米制品可以說是相繼走紅,行業關注度越來越高。
以樂餚居近幾年力推的米漢堡為例,自2017年上市後連年暢銷,在天貓及京東平臺穩居細分品類銷量第一,且保持高速增長。
米糕的市場熱度不必多說,吸引千味央廚、阿諾、峰仔等多家企業生產,迅速走紅成為行業爆款。
△圖片來源:網路
湖南和祺專業生產糯米雞、飯糰等米制品,總經理顏軍表示,2017年開始,和祺糯米雞每年都有100%以上的增長,不過近兩年增速略有放緩。
思念食品也在搶灘佈局米制品市場,除了已經上市的餈粑、糯米雞,炒飯等米制品也在籌備中。
在便利店銷售中有著重要地位的米制品飯糰更受到不少企業青睞,如正大、三全鮮食、樂餚居、蘇州憶江南等。
另據業內人士反映,米餃、米燒麥的市場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現在新消費飲食習慣不能用地域常規慣之了!”
△圖片來源:網路
這一系列現象都在釋放著一個訊號:米制品越來越火了。
2
探因:
小吃工業化程序加快,消費場景需要
米制品為什麼能夠收穫這麼多關注度和市場呢?
“米麵是主食剛需,未來年輕人沒有時間做飯,也不會做飯,便利店、連鎖店、餐飲行業有增長需求,預製主食能夠解決餐飲行業標準化、味型多樣化及成本的問題。”樂餚居董事長陳朝陽講道。
顏軍認為,米制品市場火熱是多年沉澱和創新的結果,跟米麵製品快速發展的風口有關。他個人尤其看好專業做米制品的公司,認為市場潛力更好。
米制品的火熱市場也離不開配套原輔料和裝置企業的推動。
△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這些產品很早就有,上海的飯糰包油條、廣式茶點的糯米雞、日式米飯糰以及米漢堡,湖北的開花米糕到今天的桂花糕等,都是從餐飲產品變成日常小吃。”河南容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剛也關注到了米制品的悄然興起,他認為背後原因有三個:
1、消費升級;
2、米制品更豐富的營養和獨特產品特性帶來的產品差異化;
3、越來越多包裝形式滿足了更多消費場景的產品多樣性,都預示著未來越多包裹類和發酵類米產品走到消費者面前。
作為我國最大的糯米和糯米粉生產加工企業,河南黃國糧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多款創新米制品,營銷副總經理陰其超分析:“米制品這兩年發展好主有兩個原因,
1
米制品主要都是一些小吃,隨著這兩年消費的升級、研發能力的提升和配套裝置的完善,加快了米制品從小吃轉工業化的程序和速度,像米糕這種發酵類的產品,營養價值和健康理念都很好;
2
像飯糰,糯米雞、米漢堡等米制品,應用場景和使用渠道比較廣泛,滿足了消費場景的需要,市場得以快速催化。”
他補充,米餃產品當前僅僅是部分企業在嘗試,還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應用,但目前來看,後續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和增量空間,畢竟中國的老百姓對餃子類產品情有獨鍾。繼米糕類和糯米雞、燒麥後,米餃在這兩年也會迎來一個新的高峰。
3
前瞻:
工業化大勢所趨,米制品春天到了
對於米制品市場的未來,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看好,認為“米制品的春天已經到了。”
不同於之前新企業佈局水餃湯圓市場的現象,一些新興企業另闢蹊徑,定位米制品專業生產商,欲在米制品藍海里分一杯羹。“面製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競爭越來越激烈,與其在紅海里廝殺,不如去米制品藍海尋求差異化的市場。”河南一家專業米制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坦言。
陰其超分析,米制品和米粉製品的小吃工業化是未來的一大趨勢,華東、華南、西南三個區域在民間有很多小吃,之前受限於不能實現工業化生產,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狀態。隨著科技力量和研發能力的提升,都會逐步以工業化的形式呈現出來。
△圖片來源:網路
黃國還將繼續引領米制品的創新,除了已經開發出的米糕、米餃類產品,明年還有一些新米制品往外推廣,希望帶給行業一些啟發和引領。
容大也一直在關注米產品,特別是發酵類產品,為行業提供了小米粑開花專用膨鬆劑和桂花糕改良劑,解決了粽子等包裹類米制品中肉質發柴的行業難題,並針對c端消費者開發了家庭桂花糕預拌粉,下一步還將提供更多創新米制品的解決方案。
互動
統籌丨王曉玲
編輯丨魯粉玲 美編丨何孟華
• end •
——宣告 ——
本公眾號凡標記【原創】的文章,轉載請聯絡獲得授權,並按要求註明來源
本公眾號另有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合作丨轉載丨爆料 —
電話/微信 18638259395
(加好友請務必備註:姓名+公司+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