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正在大山裡釀製柿子酒的是三位農民,左邊大個子農民名叫王宏林,今年75歲,中間的名叫王宏武,今年72歲,右邊的名叫王宏堯,今年也是72歲,他們是堂兄弟,家住稷王山腳下的廟岔村,這裡四面環山,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大山裡有上百年的柿子樹,每年霜降過後,他們把成熟的柿子採摘回來,品質好的加工成柿餅,剩餘的全部打碎,加上自家制做的玉米麵發酵粉放到大缸裡進行發酵,經過兩個多月的發酵時間,過了大雪時節,才開始蒸制柿子酒。據王師傅講,他家蒸制柿子酒在方圓一帶很有名氣,是唯一使用老祖上留下的木桶蒸酒,這個木桶距今已有上百年曆史了,現在還在一直使用,用木桶蒸製出來的酒味道純正口感好喝,沒有其他的雜味,他們常年喝自己加工的柿子酒。喝了柿子酒可以活血化瘀,對治療關節炎也有奇效,更是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的最佳飲品。
柿子酒的原料主要是大山裡純天然柿子,王師傅說這些柿子樹都有上百年了,聽老人們講,過去日本人在這裡就喜歡吃咱們的柿餅,留下很好的口碑,柿子採摘回來後,經過兩個多月的發酵成為釀製柿子酒的主要原料。
每年進入大雪時節天寒地凍,看見地上有冰凌後才能開始蒸酒,我好奇地問王師傅,為啥要看到冰凌後才能蒸酒,他說這都是老人們留下的經驗,過去老人們利用雪水和冰凌做冷卻水,這樣能提高出酒率,王師傅把發酵好的柿子水過濾後倒入蒸鍋開始蒸酒。
憑著多年的經驗,王師傅他們一直使用當地的麥草做輔料,這個麥草就是小麥成熟後,經過碾壓脫粒後篩選出來的,不能讓它淋雨水不能發黴,一直儲存到現在和發酵好的柿子胚攪拌均勻後上鍋蒸酒,這樣才能保證釀出來的柿子酒亮度更好口味更純正。
他們把攪拌好的原料用筐裝入木桶,裝原料也要掌握火候,不能一下子裝滿,慢慢讓下面的熱氣往外冒出來,再裝下一筐,如果一下子裝的太多了,會使木桶裡的熱氣憋住,影響出酒效果。
由於地理條件的優勢王師傅就地取材,在他家門口挖了一個半人深的土坑,做了一個大鍋臺,這樣更方便多人操作,木桶加料的同時, 這時就要加大火力,讓鍋裡的酒水(柿子過濾的水)加快燒開。以前使用煙炭火蒸酒,今年炭價格太貴了,就使用柴火蒸酒。
王師傅說這個木桶還是老父親在世時留下的,是用大山的楸木加工的,桶高有1.5米,桶口徑有1.3米,距今也有上百年曆史了,現在都成老古董了。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會了這門技術,這些年一直使用這個傳統方式釀製柿子酒。
裝好原料後,王師傅安裝專門盛酒的木盤,這個木盤是個圓形的,酒水就是順著裡面的槽流出來的。在木桶上面蓋上降溫的鐵簷子,裡面加上冷卻水,過去使用的雪水和冰凌降溫,現在使用的是窯洞院裡的天井積蓄下的雨水。
一切安裝好後,經過40多分鐘的加火蒸制,酒水順著木盤裡的槽子緩緩流下,可以聞到柿子酒的香氣,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頭酒,頭酒的度數最高能達到70度左右,通酒可以達到40多度。喝柿子酒能活血化瘀,對治療關節炎也有奇效。
王師傅說民間有個說法,剛出鍋的頭酒要先敬火神,圖個吉利多出酒,這個習俗也是老人們留下的經驗。
王宏堯,今年72歲,閒餘時間過來幫助大哥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憑藉多年的品酒經驗斷定酒的度數。
這位八旬大媽也是一位老品酒師,看到弟兄三個蒸酒專門跑過來喝酒,品嚐過後她連聲說味道老好。
經過兩個多小時一鍋柿子酒完成,弟兄兩個抬著鐵簷子準備蒸下一鍋,這個鐵簷是用生鐵加工成的,口徑大概有1.8米,裡面加水主要起冷卻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力壯的人都外出掙錢 ,只有他們這一代人還使用老祖上留下的老傳統方式蒸制柿子酒,臨走時,王師傅說歡迎大家來大山裡做客品嚐他家的柿子酒。【圖文原創禁止盜用,瞭解更多百姓故事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