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江蘇人來說,很難用一桌席來滿足不同地區的江蘇人。雖然同為江蘇人,但口味卻有著巨大的差異。
所以,江蘇人的席面上,並不會以一種菜系橫貫至中,會有各種不同的口味,以此來滿足所有親朋好友的口味。所以,說江蘇菜“散裝”,這也就成了在外地人眼中不爭的事實。
但是,江蘇菜真的“散裝”嗎?其實江蘇人真的不承認!下面,老於就和大家一起說到說到。
一,為什麼說江蘇菜“散裝”?
江蘇菜是八大菜系之一的菜系,習慣上也稱之為“蘇菜”。從地域上來看,指的是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這一帶的菜系。
在這種正統的解釋中,江蘇菜是由南京菜,淮揚菜,蘇錫菜,以及徐海菜組成的。口味上著重表現得適合清新,鮮美,鹹中帶著甜味。
但是,江蘇的各個地區之間,卻在口味上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所以,在江蘇本地人眼中,對於江蘇菜的實際定義,與我們這些外地人是不同的。
比如,在他們眼中,江蘇南部地區的菜偏甜,江蘇北部地區的菜偏鹹,偏辣。而不同的口味習慣,就使得蘇南人覺得:蘇北人的口味太重。而蘇北人就會覺得:蘇南人的口味太單調,不實用。
但是,江蘇省在飲食分類上,不僅僅只有蘇北和蘇南之分。它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地區,地域很廣,所以還有著其它的飲食分類。
所以,坐落在江蘇地域內的各個地區的飲食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不同,就使得江蘇菜顯得無比“散裝”。
但是,江蘇菜的這種情況,真的是“散裝”嗎?其實並不是!在老於看來,這恰恰能夠說明,江蘇菜是無比“精緻”的!
二,江蘇菜的“散裝”,是其“精緻”的一種體現。
以大白菜為例,一棵大白菜,如果只是能夠豬肉燉粉條,那隻能說它接地氣,而無法與精緻掛鉤。一棵大白菜,如果既能豬肉燉粉條,又能醃製辣白菜,又能做成國宴裡的“開水白菜”......那不得不說,這棵大白菜,是真的精緻!
同理,江蘇菜裡,同一種食材,可以有著不同風格的烹飪方法,不得不說,它的確是精緻的!
1,鱔魚。
鱔魚雖然不是蘇州特有的,但蘇州人卻是最會吃鱔魚的。一條鱔魚,可以在不同的蘇州人餐桌上,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口味風格。
淮陽風味的菜系裡,吃鱔魚注重嫩和鮮。只取自鱔魚尾背一段的淨肉,不下鍋烹飪,只用開水汆燙,然後調味即可。由於這道菜做成之後,像是虎尾,所以取名為“熗虎尾”。
南京風味的菜系裡,吃鱔魚要吃“燉生敲”這道名菜。將新鮮的鱔魚宰殺後,去魚骨,只留魚肉。然後用木棒敲擊鱔魚肉,使其肉質變得更為鬆散。油炸好後,再搭配食材在砂鍋裡燉。
燉生敲這道菜,符合了南京風味菜系的特色。刀功精細,鮮鹹香甜,但卻又不甜膩,並且入口酥爛......
到了徐州這裡,口味就開始逐漸地變重了,比起之前,又多了些鮮辣。同時,濃油赤醬逐漸地開始嶄露頭角。鱔魚開始炒著吃,變為了加入青紅辣椒的溜鱔片。
除此之外,鱔魚的吃法在江蘇菜裡,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既可以清淡,又可以濃厚,既可以甜,也又可以辣。總之,“散裝”到一條鱔魚可以承包一桌席,可算是精緻無比了。
2,包子。
普普通通的一個包子,在江蘇的徐州和連雲港,保留了北方山東大包子的影子。暄軟的發麵皮,鼓鼓的餡料。
逐漸往南,到了淮安,以及揚州等地方,這個暄軟的發麵包子,開始變為了薄皮包子。而麵皮也不僅僅只是薄,沒有了發麵的暄軟,反而變為了死麵。
並且餡料裡開始添加了皮凍,蒸熟了就是湯包的樣子。包子端上桌,插根吸管,先喝湯汁,再吃包子。有名的蟹黃湯包,就是淮安地區的特色美食。
再往南,到了蘇州,無錫一帶,個頭更為偏小,口味也更加偏甜,越來越帶有江南風味。而所謂的“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說得就是蘇州和無錫一帶的小籠。
3,羊肉。
不管是在我們山東,還是陝西,還是寧夏等地,雖然羊肉在冬天吃得多,但卻也並沒有著明顯的季節區分。但是,在江蘇卻就不同了。
蘇北地區,喜歡夏天吃羊肉,喝羊湯,並且還有著過“伏羊節”的習慣。但在蘇南地區,卻喜歡在冬天吃羊肉。蘇州有名的“藏書羊肉”,就是最好的說明。
4,鴨子。
同為吃鴨,蘇南地區喜歡將她們喜歡的濃油赤醬加在鴨子的烹飪中,做成紅燒鴨子。吃的時候,剁成小塊,就著黃酒慢慢品嚐。
而揚州和高郵一帶,卻喜歡吃“三套鴨”。不是紅燒,而是燜煮。在這樣的烹飪之下,鴨肉更加鮮美,酥嫩,香味更加濃郁。
而到了“鴨都”南京,就又成了“鹽水鴨”。鴨皮偏白,鴨肉肥嫩,不鹹不淡,只有鮮美,只有酥嫩。
除此之外,一碗麵條,一盤紅燒肉,等等,都可以出現各種不同的口味與樣子。不得不說,江蘇菜真的是夠“散裝”!
但是,說江蘇菜是最不講究的一桌席,這句話只能算是一種調侃而已。江蘇菜的“散裝”,來得是精緻!沒有如此精細的劃分,又何來精緻一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