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王女士吃了7年鈣片以補鈣,增加自己腰椎的骨量,但前不久去醫院檢查時卻發現,自己的骨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還在持續減少。
堅持補鈣為什麼骨密度仍在下降?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國民解釋,按照人體生長規律,人體骨密度峰值在35歲-45歲,此時骨頭中的含鈣量最高。35歲以後,人體中鈣的流失速度越來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自然會變低。“骨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跟年齡增加、運動減少、補鈣量不足、維生素D缺乏等多種因素有關。補鈣最大的作用是預防骨折,而骨密度只是補鈣效果的一個參考值。”
充足的鈣攝入對獲得理想骨峰值、減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和維護骨骼健康有益,但單純補鈣不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質疏鬆的治療。周國民指出,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應重視包括基礎措施、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等綜合療法。
調整生活方式防治骨質疏鬆症
建議攝入富含鈣質、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推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g/kg~1.0g/kg體質量,並每天攝入牛奶300mL,或相當量的奶製品。戒菸、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儘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充足日照對於防治骨質疏鬆也十分重要。建議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儘可能多地暴露面板於陽光下曬15分~30分。
規律運動有助於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運動可改善機體敏捷性、力量、姿勢及平衡等,減少跌倒風險。適合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運動包括負重運動及抗阻運動,規律的負重及肌肉力量練習,以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周國民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開始新的運動訓練前應諮詢臨床醫生,進行相關評估。
補鈣需適量 還需補充維生素D
對於防治骨質疏鬆,鈣的攝入宜適量,高於攝入量推薦的鈣在防治骨質疏鬆中並沒有額外獲益,甚至會產生不良危害,如長期大量服用鈣劑,可引起高鈣血癥、高鈣尿症、腎結石、異位鈣化、動脈粥樣硬化等,並可能會影響鐵、鋅、鎂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患有高鈣血癥和高鈣尿症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鈣劑。”周國民強調。
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人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mg(元素鈣),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的推薦攝入量為1000mg-1200mg。周國民建議,“儘可能透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當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再給予鈣劑補充。”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膳食約攝入元素鈣400mg,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還需額外補充元素鈣約500mg-600mg。
除了鈣劑外,還需補充維生素D。成人推薦維生素D攝入量為400IU/d;65歲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推薦攝入量為600IU/d(維生素D用於骨質疏鬆症防治時,劑量可為800IU/d~1200IU/d)。周國民提醒,臨床應用維生素D製劑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濃度。
骨質疏鬆後僅靠補鈣是完全不夠的,還需配合藥物治療。有效的抗骨質疏鬆症藥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量,顯著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周國民介紹,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其他機制類藥物及傳統中藥等,服用需諮詢醫生。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