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多人一看到這個標題,就會不假思索地說:“凍瘡?當然是凍出來的了”。凍瘡的確是由於人的面板受到寒冷刺激後發生的,但凍瘡可不是凍出來的。
凍瘡是由於有些人對寒冷刺激具有異常反應,在寒冷刺激或冷暖急變條件下,引起皮下小動脈的攣縮使血管變細,血流減少、減緩,當這種情況持續較長時間後就會因缺氧而導致血管麻痺擴張、充血,使靜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的滲透性增加,使血管中的血漿滲入皮下組織間隙造成區域性組織腫脹。面板腫脹進一步壓迫血管加重血液迴圈不良,最終造成面板組織缺氧、壞死,表現為面板溫度降低、發白,然後充血、腫脹,面板瘙癢、起皰、潰瘍。因此,凍瘡通常發生在對寒冷刺激具有異常反應的人,寒冷只是發病的誘因,並不是長期受到凍造成的。
預防凍瘡最重要的是注意手足、耳朵等肢體末梢部位的保暖。由於凍瘡患者對寒冷刺激有異常的反應,在環境溫度降到10℃以下就應提前做好手足、耳朵等肢體末梢部位的保暖,否則等感覺到寒冷了再採取保暖措施對預防凍瘡就有“雨後送傘”的味道了。手足多汗的人,或生活、工作環境陰冷潮溼的人,更應注意面板的乾燥、保暖,鞋、襪、手套要寬鬆、柔軟,不能過瘦或系得太緊,否則會加重末梢血液迴圈不良。長時間戶外活動後,手腳再冷也不要立即烤火或泡熱水,避免冷暖的劇烈變化加重對血管的損傷。已經發生過凍瘡的部位,由於組織損傷加重了局部血液迴圈障礙,稍一受寒就會復發,所以更要加強區域性的保暖。另外要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特別是機體的禦寒能力,可以從炎熱的夏季開始每天將手足浸泡在冷水中,逐漸延長時間,以提高肢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在冬季適當多食高熱量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也有助於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專家提示】預防凍瘡要“未冷先防”
一般攝氏10°C以下的溫度就足以引發凍瘡,所以凍瘡並不只發生在嚴寒地區,包括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都可能發生凍瘡。在初冬、早春“寒風乍起”、“乍暖還寒”的季節,一般人們尚未明顯覺察到寒冷,保暖防寒的措施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恰是凍瘡最容易發生的時候。所以預防凍瘡應該早動手,做到“未冷先防”。兒童、婦女和老年人中末梢血液迴圈不良、手腳經常發涼、活動又少的人,或體質比較弱、營養不良的人,還有平時手腳多汗、長時間戶外工作的人等,都是容易發生凍瘡的人群,更應該及早採取防寒保暖措施,積極預防凍瘡。
【小知識】凍瘡的簡單治療
凍瘡一旦發作,可以口服菸酸等血管擴張劑,外搽含有維生素E的軟膏。也可以服用具有溫經散寒、祛瘀通脈作用的中藥治療。民間用蘿蔔皮或無花果葉煎水外洗的方法,對輕微凍瘡有效。如果凍瘡已發生水皰、潰瘍等嚴重損傷,則應及時到醫院面板科進行治療,以免感染加重損傷。
【作者介紹】
陳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副書記/醫院理事會理事/主任醫師。從事中醫面板科臨床、教學工作30餘年,是全國名老中醫陳彤雲的學術繼承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培養的“125”中醫藥人才。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