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盧浮宮的時候,首先就會看到在蒙娜麗莎面前人山人海,裡裡外外圍著好幾層的中國旅行團,大家都是去看蒙娜麗莎的。這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嘛,可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覺看過這幅畫的人在離開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大的興奮,甚至有一部分的觀眾還會流露出一種失望的神色。明明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為什麼我們去看過之後會有那麼多的人覺得失望呢?
你要說這個問題啊,首先還得了解一下為什麼大家會要去圍觀蒙娜麗莎。首先第一,這幅畫是出自於達芬奇之手,這個人不用多說了是吧,文藝復興的三位大神之一是吧!另外兩位分別就是但丁和莎士比亞。他之所以非常有名,並不是僅僅因為他是一個畫家,當然他是畫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除了那個蒙娜麗莎之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畫作,包括像最後的晚餐等等。還有一些神秘的圖形。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軍事學,在機械工程學,在灌溉,在自然科學,星象等各個方面,他都是大師,那個時代大師。
所以這為他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因為很多人都會就各方面的問題來請求他的幫助,也就是說用現在來講的話,他是個斜槓青年。當然他最受關注的一個原因,還在於他身上有很多的段子或者說神秘的未解之謎。比如說他到底是不是gay。第二,他是不是加入了某個特殊的神秘組織,類似於光明會這樣的。另外他不是畫了一幅畫嗎,就是那個黃金分割比,黃金人體的那個影象。就是一個人,叉開腿張開手站在那裡,然後手也上下襬動,腳也分開擺動的那個圖,很多人說這個圖裡面藏著人類的終極秘密的答案。所以很多人也都在研究,關於解讀這個圖的書幾百年來都層出不。好了,這是第一個原因,因為這幅畫是達芬奇畫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幅畫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這個震動,所有的人都覺得這幅畫創造了這個美學技法。尤其是繪畫技巧方面的革命性的提升,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去看蒙娜麗莎的話,把他和同時期其他的畫來做比較,你會發覺他當中有一個特點,就是沒什麼線條。沒錯,問題就出線上條這個事情上面。我們都知道點和線是二次元事件的關鍵要素。比如說你看尼羅河的女兒,或者更早期的一些漫畫作品,包括現在的各種各樣的漫畫作品,裡面人物都是靠線條來勾勒的,那麼為什麼漫畫人物的臉那麼尖,腿那麼直,就是因為他用線條直接去表達這個內容。而人從人體上面抽象出來的概念,比如說修長的腿和曼妙的曲線,這都是用線條的感覺來描述的,所以在畫漫畫的時候,人們就會利用好線條去構圖,去給人這種感受。但是你在真實的世界當中看人的時候,你是看不到他身上有線條這種東西的,線條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雖然說我們說這個人有輪廓,但是你要找到輪廓的線條,把它像毛線一樣拎出來,那是不可能的。當你順著手去找某一條臉的邊線的時候,你一側身,看到它那個的輪廓邊緣又往後移動了,所以世界上真實的這種視覺當中輪廓,是由光影的變化形成的一種感覺。說到底本質上這個輪廓的感覺是,人的形體的外觀在頭腦當中經過意識處理之後,抽象出來的感覺,我們
才會有了什麼曼妙曲線,婀娜多姿,有修長的美腿這樣的一些概念出現。而達芬奇在畫蒙娜麗莎的時候,最重要一點就是她在勾勒她的臉型和身形的時候,沒有使用線條,是直接使用這個光影的變化。所以當你去看蒙娜麗莎,你去對比一下,跟同事去其他的肖像作品。你會發覺達芬奇是沒有勾邊的,所以他不是按照現在畫漫畫的方式去畫這個人物的形象的。因此這種技法在當時是非常讓人驚訝的,原來這樣畫出來的人物會更接近真實。也就是說把同時期所有的肖像畫,跟蒙娜娜麗莎一起放在現代照片的旁邊來比的話,蒙娜麗莎的這幅畫的繪畫感覺,會更接近現代照片。這是第二點,為什麼就圍觀它?因為它在美學的角度上面有它的基礎。
第三點,就是因為它有故事。且不說它曾經落入過拿破崙的手中,拿破崙為了把它裝到一個相框裡面,從它兩邊各裁剪了三公分,這一裁三公分,蒙娜麗莎原畫兩邊是有柱子的,就把這柱子給裁掉了。很多人,後世的評價說裁掉這柱子讓這幅畫變得更美。因為他沒有了石柱子帶來的壓迫感。說拿破崙是偶然間就成就了這幅畫。
還有就是這幅畫在歷史上有兩次被盜,最有名的就是一九一一年,蒙娜麗莎被盜。盜了之後大概隔了兩年的時間,又被法國的愛國者從義大利把它買了回來。當時用連買帶抓的方式把它又重新找到了。找到之後,義大利這方面把這幅畫還給法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的故事。再加上那個時代,正好是現代的報紙業紅火發展時期,所以這件事情就隨著報業的發展傳遍了全球,成為世界上被曝光頻次最高的第一幅的人類藝術瑰寶。
於是蒙娜麗莎直到今天都是藝術界的網紅!所以這就註定了我們大家都要去看他它。可是我們去看她之後,卻覺得非常的失望,原因就在於我們因為她紅!因為她有故事,因為她有傳奇的經歷和藝術提升。所以我們帶來這麼大預想去看她,結果發覺這個畫也就那樣,跟我平時看的那些電影當中畫面比起來可能還不如。這是為什麼?因為各位是現代人,現代人每天的生活當中接觸著各種各樣經過了幾百年美學進展疊宕,而存下來的這些畫面。不管是我們看到的廣告海報,ps出來的這種圖片,美女在網上發的照片,還是建築群,或是在電影電視當中看到的,經過這個後期修飾和拍攝,攝影,攝像,導演,編劇在構圖構畫過程當中謀篇佈局的這些畫面的時候,他都是站在美學高峰上面去創作的作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現在突然有一個工程師跟你說,他可以復刻出一臺蒸汽機出來,你肯定覺得他也就那樣吧,機械工程師誰不能幹這件事情。可是我們誰都不能否定,幾百年前瓦特改良蒸汽機。所以這個蒙娜麗莎就相當於是改良蒸汽機的這個瓦特,而現在的人去看她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的人去看一個工程師重新發明的蒸汽機一樣,覺得這蒸汽機也就那樣。所以你的落差和失望的感覺就是來自於這樣的一個體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