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衛星圖時有機不可失的感覺,急於截圖可惜西部還是範圍小了點。發現後再想重新來,已經不給你機會了。所以只能以這張圖來說明。
山必有大川,大川者山脈之天塹。上圖中部從上到下的一條山樑,這便是西起於水峪東大尖連綿起伏至鐵坨山的那條山脈。
水峪東大尖,京西一側稱轎頂山。總感覺水峪東大尖一稱有點過俗,所以還是以轎頂山來稱呼。轎頂山是北京西部高峰之一,位於北緯39°53′48″,東經115°50′20″,海拔1360.2米。大西山自白草畔向東有百花山、老龍窩、大貝梁、灰樹塔,轎頂山是石人梁南部的一個拐點。它北接石人梁,東連鐵坨山形成一個拐角。西南是大安山水峪村,西北是寶地窪黃泉溝,北側有千軍臺大黑溝,東北是千軍臺南港溝,東南為佛子莊鄉北峪溝。
《房山縣誌》所記“千金臺,距班各莊數十里。過嶺甚險僅通人行,宛平界。”,是指轎頂山東側小鞍口。小鞍口是連線南北的重要通道,這條通道自五代劉仁恭佔據大安山時便是重要軍道之一。
抗戰時期衛立煌部八十五師支援南口抵禦日軍,著名的大寒嶺髽髻山阻擊戰走的也是這條山路。因山路崎嶇難行,摔死戰馬十幾匹,可知《房山縣誌》所記“甚險”不是危言聳聽。為尋這條古道,筆者三次南北翻越過這個山口。
小鞍口至今儲存著一段寬近三米的人工壘砌盤山道,這條古道僅存於小鞍口山頂部。半山腰以下古道已無蹤跡,可證實為古代所建道路。
小鞍口是往來房山與大寒嶺之間南北的唯一通道,五代時期,劉仁恭部隊由教軍場經西流水過小鞍口,走千軍臺南港溝到大寒嶺關城是最直接的路線。
千軍臺是清水澗內的大村,位於著名古代關城大寒嶺之下。千軍臺史稱千人臺,俗稱千軍萬馬臺。千軍臺人自古傳下習俗,過正月十五勝於春節。千軍臺和莊戶的古幡會非常有名,千軍臺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在外工作的人必須趕回家。千軍臺、莊戶的幡會始於明代,據傳曾受過皇封。舊時每逢幡會期間,各家以客人多為榮。不相識的人走進千軍臺,人們也會熱情地將你邀請進家茶食相待。1982年起,中斷多年的古幡會恢復活動,到千軍臺看幡會那也是京西一景。
由千軍臺村南進南港溝,溝內發現古代巖畫,畫面是兩隻動物的圖案,其中一隻貓的圖案比較清晰。周邊沒有文字,初步判斷為古代人所刻。筆者在溝內還撿到一段鐵器,疑為古代人所用的斷劍一節。
由千軍臺南港溝向南翻過小鞍口, 進入房山界。下山進入北峪溝後必須從圖中山口進入板窯溝。因桑園及嶺西一帶有山樑隔開嶺西與滴水巖,一旦錯過則要到北峪才能繞行到滴水巖。
板窯溝因出產石板而得名,地圖上標為百窯溝。這條溝不太長,容不下一百座窯。板窯溝上部尚存民房數間,地名稱為蔡鳳港。
走出板窯溝,前方左側可見橫在溝上的民房,那便是橫嶺。從橫嶺進入老虎窖溝,沿著從班各莊走過的路再登鐵坨山,這是筆者獨身從千軍臺翻小鞍口穿越鐵坨山的路線。
轎頂山以西則屬於大安山地區,筆者對這一帶也算有所瞭解。西苑村西南海拔1391.5米的大寨頂,對戶外登山人很具有誘惑力。
西苑村南海拔1187米的長蟲鞍,登上去便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稱。
從到大安山瞧煤澗翻過海拔1226.7米的月牙鞍,可達京西千軍臺。
轎頂山拐點以北有海拔1202.8米的石人梁,山下有溝稱黃泉溝。
石人梁北部的行字鞍海拔約1100米,翻過行字鞍可達千軍臺黑溝。黑溝也稱千軍臺西港溝,溝口對著的是北臺子。哪位真要走走行字鞍,須注意寶地窪村東有兩個相似的鞍口。當年筆者錯走北部第一鞍口,面臨一面峭壁、一面陡崖、在困境中順著野獸在山草中鑽過的痕跡才下到行字鞍。
行字鞍東部有雙眼大窟窿山,是筆者所見眾多窟窿山中唯一一處雙眼窟窿。想走近這雙眼大窟窿非常困難,筆者當初是靠繩索和飛爪上下的山洞。如果您登上窟窿山,在窟窿內東望,南港溝小鞍口則一覽無餘。
從行字鞍下島東部溝內,多年前便可見成片白骨。白骨是羊的骨頭不可怕,可怕的是將羊吃掉的動物。此外蔡鳳港橫嶺一帶幾年前便有成群的野豬出沒,注意不要招惹它以免受傷害。
詩曰“連峰際天天欲低,山徑錯落行人希。拔圖循覽恍身歷,奇景特指鐵坨西”
(鐵坨山北部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