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英國小夥司徒建國的作品《扶貧路上的“小慢車”》獲得一等獎。
“第三屆全球華人生活短影片大賽”頒獎盛典在人民日報社舉行。
《中國數字鄉村網路輿情報告(2021)》釋出。
《鄉土·中國》大型全媒體系列採訪啟動。
英國小夥走進四川涼山,體驗扶貧慢火車給當地人帶來的便利;“80後”留法碩士返鄉當村官,帶領村民種核桃致富;鄉村醫生堅守數十年,長途跋涉為藏區人民問診……這些精彩的故事都來自“第三屆全球華人生活短影片大賽”參選作品。12月21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第三屆全球華人生活短影片大賽”頒獎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辦。大賽以“新時代,新鄉村”為主題,參賽者們用鏡頭記錄和感受行進中的鄉土中國,講述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
記錄紮根鄉村的那些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湖北保康縣,有這樣一名“80後”村官,名叫章景志。作為留法碩士,他畢業後本想留在國外,然而父親電話裡的一聲嘆氣,讓他毅然選擇回國返鄉,並用所學知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留法碩士的歸鄉路》講述了愛國愛鄉之情在兩代人之間傳承,正如其父親章賜文所說:“我出生在農村,兒子也是農民,他要成為一個能帶動農民致富的新型農民。”
《羅布的一天》記錄了西藏一名普通鄉村醫生在海拔5020米地方堅守的故事。在拉薩市尼木縣彭崗村,羅布不到天亮就起床出門問診。由於牧區村莊分散,羅布需要騎馬或者騎摩托,還經常免費出診。“雖然收入微薄,但從不後悔。父母當年得病後,由於找不到醫生耽誤了治療。像父母這樣的人有很多,我留在村裡的初心就是幫助他們。”
“藏漢是一家,漢族離不開藏族,藏族離不開漢族。”藏傳藥泥面具傳承人四龍降澤一邊擺弄著手裡的面具一邊說道。鏡頭裡,四龍降澤用樸實的話語,表達著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執著:“傳承是個責任,也是守住民族文化的關鍵。”
第三屆全球華人生活短影片大賽中,這樣情感真切的作品、紮根基層的人物還有很多。“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大賽旨在展現中國農村全新風貌,講好新時代奮發進取的鄉村故事,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網總經理、總編輯姚小敏在大賽頒獎盛典上致辭時表示。
中國僑聯資訊傳播部部長左志強說,在當今媒體深度融合的時代,華僑華人尤其是華裔新生代,更願意透過網際網路以及社交平臺進行交流。“人民日報海外網作為廣大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充分發揮國際傳播領域的特色優勢,為海外華裔新生代提供了創作以中國故事為主題,符合當地社會文化與傳播方式的文化藝術類產品的網路平臺。透過創新對外宣傳形式,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講述脫貧致富的那些事
2021年,中國減貧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看!中國的扶貧成績了不起》作品以一對英國父子的視角,展現廣西南寧農村的一座溫室大棚。智慧化種植讓英國父子驚歎:“六七年前,這裡農戶年收入只有1500到2000元,現在增長了20多倍。得益於政府大力建設公路等基礎設施,當地農產品能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國外。”
在高鐵出行日益普及的今天,還有一些運行於偏遠鄉村的慢火車同樣發揮著獨特作用,不僅帶動當地發展,更承載著一份情懷。英國小夥司徒建國的作品《扶貧路上的“小慢車”》榮獲大賽一等獎,影片透過體驗慢火車,展現四川涼山獨特的風土人情,點贊慢車助力脫貧攻堅。
這是司徒建國第三次參加“全球華人生活短影片大賽”,獲獎結果公佈後,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司徒建國在頒獎盛典現場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了創作初衷,想讓外國網友看到中國新鄉村的風貌。“很多外國人聽過‘中國速度’,都知道中國高鐵很優秀,但他們不知道中國還有票價便宜的‘小慢車’。這些都是服務人民的好政策。”
被問及國外粉絲看完影片後的反應,司徒建國驕傲地表示:“他們都很喜歡這個影片,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中國農村。透過影片,他們對中國印象有了很大改變,希望以後有機會能來中國看看。”
中國農業機械化有多硬核?《一個人也能打理千畝農田》講述了浙江瑞安“80後”女孩的日常農耕生活:拖拉機播種、無人機噴藥……現代化給中國農業帶來了巨大便捷。《棉花鋪就致富之路》中,一名新疆姑娘帶領網友走進長絨棉種植合作社,展示當地全機械化採摘場景,農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全面小康在新疆最好的體現。
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陸彪頒獎時有感而發:“現在最需要把中國新時代新鄉村的美麗畫卷傳遞到國際社會,打造國際新形象,傳遞中國好聲音。同時,要推動中國農村走出去,把中國農業的優秀案例、優秀故事、優秀人物推向世界。”
展現生態和諧的那些景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一直難以理解《桃花源記》字中畫面,今天卻一睹真顏。”福建一名僑二代正月初一返鄉,對遠在海外的父親這樣講述家鄉的變化。影片中,成片的溫室大棚、觀光遊覽車、打卡拍照牆……構成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福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荒野農村變綠洲》以義大利女孩瑞麗的視角,展現陝西省榆林市治沙基地“荒野變綠洲”的奇景。談到拍攝影片的初衷,瑞麗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裡,看到中國人的努力,看到中國人對保護環境的決心。我想用我的眼睛幫助世界看最真實的中國。”
俄羅斯小夥阿列克謝的作品《印象·沙美》記錄了海南省沙美村4年間發生的變化,並感嘆“難以置信”。
來自北愛爾蘭的小夥亞當的作品《美麗的苗寨》獲得二等獎。“我發現中國真的是一個很漂亮的國家,除了令人興奮的現代化大城市,還有很多淳樸的鄉村和少數民族。”他興致勃勃地說,“我有一個夢想,要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美麗鄉村。”
第三屆全球華人生活短影片大賽自今年9月啟動以來,共收到2萬餘件短影片作品,總瀏覽量達7億。頒獎盛典上,《扶貧路上的“小慢車”》獲得一等獎,《留法碩士的歸鄉路》等3件作品獲得二等獎,《羅布的一天》等5件作品獲得三等獎,《貝母》《摯愛山海》分獲“最佳剪輯獎”和“最佳創意獎”,《踢出大山的追風女孩》獲得“社會責任獎”,優秀獎則由《傳承》等10件作品獲得。此外,百家號·好看影片、快手海外、梨影片、視覺中國、360快資訊·快傳號榮獲“合作伙伴獎”。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對大量的投稿作品的內容分析和相關資料監測,頒獎盛典上,人民日報海外網首次釋出了《中國數字鄉村網路輿情報告(2021)》。海外網輿情中心副主任孫默融就報告特色內容“短影片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和作用”進行分享。孫默融指出,短影片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已成為農村居民接收資訊、創作獲益的重要途徑,衍生出全新的視覺和消費邏輯,加速農產品創意營銷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吸引了全球輿論的關注與肯定。未來,發揮好短影片在鄉村振興中的“新農具”作用,仍需在打造特色IP、深化媒體聯動、推動數字培訓、創新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等多環節發力。
“這份輿情報告對我們非常有啟發”,阿里巴巴公共事務線鄉村振興戰略合作總監葉祖麗分享了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心得與成果,目前阿里巴巴有超過20多個業務與鄉村有關,近兩年還推出“淘特”“淘菜菜”兩個新業務,透過建設直採基地等手段,與農業生產端結合得更緊密,讓農民種出更加符合市場需要的農產品。
嘉賓還共同見證了人民日報海外網《鄉土·中國》大型全媒體系列採訪的啟動儀式。採訪活動分為三季,將於2022年啟動。第一季為雲採訪系列直播節目《說說我們村兒》,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村長、書記、企業代表等進行連線,展現中國鄉村的精神風貌;第二季為微紀錄片,記錄中國鄉村的美食、古村落保護、非遺等文化要素;第三季計劃組織在華外國人採訪團集體走入中國鄉村,體驗中國鄉村的衣食住行。
2021年是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銜接之年。從高階人才返鄉到鄉村脫貧致富,從記錄點滴生活到俯瞰鄉間美景……美麗鄉村的故事未完待續,海內外網友與現場觀眾一同寄語,期待新的一年見證更多鄉村振興的感人瞬間。
本文圖片均由海外網 謝 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