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2021 Q2 財報顯示裝置解決方案業務已經成為了營業額(160億人民幣)和利潤(45億人民幣)最高的業務,而半導體業務佔裝置解決方案整體營收(120億人民幣)的77.2%,利潤(38億人民幣)的84.2%。第二季度,三星的半導體業務實現了25%的同比增長,也因此超過intel成為Q2季度銷售額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其實這並不是三星第一次在營收上超過intel,在2017年和2018年三星都力壓intel成為當年營收第一的半導體廠商。
三星如何成為全球第一?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儲存廠商,而儲存產品則是積體電路產品佔比份額最大的品類(約32%),其中DRAM和NAND則是儲存產品中最重要的兩種產品,而這兩種產品正是支撐三星半導體業務的最主要的兩大產品。DRAM佔儲存品類約60%。
因為電子行業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會需要儲存產品,出貨量極大的記憶體晶片與原油一樣屬於大宗商品。記憶體晶片的行價可以精準地反應供需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即便是1%的供給量變化,都可以極大程度地影響整個市場。所以這也就造就了三星在半導體市場上極大的話語權。
目前儲存行業勢頭良好,第二季度行業實現了24%的環比增長;同為記憶體供應商的SK海力士和美光第二季度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21%和16%。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產業的發展,對智慧裝置的需求在未來會保持增長的趨勢。因此屬於儲存市場的週期,在短時間還不會過去。
眾所周知的是,三星在各個產業都有佈局。三星電子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消費電子類、IT及手機通訊類、裝置解決方案;其中裝置解決方案包含半導體和顯示螢幕兩個業務單元組成。同時,因為華為被美國製裁讓出了極大份額的手機市場,三星的手機市場也在瘋狂擴張,而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可以極大地刺激記憶體市場的需求,這讓三星形成了良好的商業迴圈。
三星集團旗下共有多達85家子公司,除了三星電子,三星電機,三星物產等公司都是三星半導體事業的可靠後盾。2019年三星年收入1.9萬億,這一數字超過了韓國當年的GDP1.647萬億。半導體行業是對資金要求極高的行業,9月初訊息稱三星將會在美國耗資170億美元建立位於美國的第二家代工廠,三星集團的強大財力對太多半導體廠商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代工行業的蛋糕,三星吃不好
高度依賴快閃記憶體市場的週期,2017年和2018年三星成為市場第一,兩次銷售額分別增長了48.8%和19.2%。這種高度增長反映了三星半導體業務的不穩定性,這也使得三星在快閃記憶體市場不景氣的2019年銷售額出現了19.7%的大幅度下降。
為了鞏固自己半導體產業三星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代工廠,財大氣粗的三星在代工業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代工領域,三星沒有儲存產品那樣的絕對實力。從技術角度來看,三星的技術顯然是落後於臺積電的。三星曾經和臺積電都在2015年為蘋果代工A9處理器,由三星代工採用14nmFinFET技術的A9晶片功耗明顯高於臺積電用16nmFinFET技術代工的A9處理器。此後,三星為高通代工了以發熱聞名的驍龍888,更是再一次暴露三星技術的短板。
可以看到,三星在代工市場營收是呈下降趨勢的,趕不上臺積電的同時也在承受著來自聯電,中芯國際的追趕。雖然在技術方面上還是領先於中芯國際等,但三星並不領先正在進軍代工市場的intel。根據intel公佈的技術路線圖,intel將於2024年達到2nm製程,而早前有訊息稱,三星預計2024年量產的3nm產線,在開發3nm GAA技術的研究程序受阻。而且就已經實現的技術來說,同為10nm製程,intel的電晶體密度是三星的兩倍。
風雲變幻,三星如何明哲保身?
在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如此緊張的情勢下,韓國政府會傾一切力量去保護本國的半導體企業,更何況三星所掌握的是在整個整合電路里都舉足輕重的產品。作為韓國最大的財團,三星可以說把握著韓國的經濟命脈,三星乃至整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也正是因為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援才得以在日美競爭中突出重圍。
今年四月拜登政府在白宮就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問題召集20多家半導體企業參與聽證,其中三星與臺積電是唯二兩家非美國本土企業的半導體廠商,足以看出三星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重要性。韓國與美國的關係不言而喻,但韓國出口的晶片中有三分之一銷往中國。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晶片如何選擇成了關鍵點。
在外界紛紛猜測韓國會傾向哪一邊時,韓國政府似乎選擇領走一條路,不依託任何力量,成為半導體強國。今年文在寅政府釋出的K半導體戰略,對半導體領域的稅收優惠提高到原有水平的六倍,對於研發投資,政府將免去50%的稅收。三星在京畿道的半導體代工廠,計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晶片生產基地。
這場看似廠商之間的競爭,早已成為了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韓國沒有選擇美國,更不會選擇中國。這一點,不難理解。
三星給半導體行業的啟示
三星乃至整個韓國半導體的崛起,都與“逆週期投資”這一個關鍵詞息息相關。在以intel為首的美國半導體企業與東芝為代表的日本半導體企業血雨腥風的鬥爭中。韓國半導體不計成本地在半導體行業投入,終於迎來了行業的回暖。
從整個產業鏈結構上來說,由於儲存晶片標準化程度較高,只有規模生產降低成本才能贏得市佔率。對於週期行業,產業鏈的一體化是提高抗週期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儲存晶片廠的設計和製造最好可以緊密結合。這一點在國內的儲存廠商的發展歷程也可以得到印證。沒有自己的製造線的紫光國微最終放棄了儲存器業務,而採用IDM的合肥長鑫的19nm DDR4記憶體晶片良率已經達到75%,2020年第12英寸晶圓廠已經達到4萬片/月產能。
逆週期並不意味著違背市場規律,從1984年到1987年,三星承受著接近1200億韓元的虧損發展半導體業務,事實證明了三星的堅持是正確的。
而因為DRAM市場後來者太多,選擇停止研發並退出DRAM市場的intel,在看到當下的三星時,心中又作何感想,或許也只有摩爾本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