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我國城鄉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們對城鄉宜居、宜業、宜遊、宜養、宜學等功能空間的需求日益強烈,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更加看重具有多元功能的城鄉社群,更加註重居住的品質性、便捷性、安全性。
社群廣泛分散在城鄉各個區域。無論在城市核心區還是城市郊區或是鄉村地區,只要讓人們在一定區域、花少量時間把健身、入學、看病、養老、休閒、購物等日常生活所需問題都解決,這些區域可能就是不同群體心中的“優質社群生活圈”。
我國城市經過多年高速擴張式發展,積存了不少諸如公共空間不足、公共服務欠缺、生態環境汙染等發展弊病。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每個社群健康發展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已從大規模的新開發轉向以城市更新為主的發展階段。對於城市更新地區,要加快城市多元空間的修復,摒棄大拆大建思維,積極治理“城市病”,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保持城市特色風貌,科學、可持續地推進商業區、居住區更新,有機更新完善各類服務要素,積極釋放存量空間,提供多元社群服務;對於城市老舊小區,應加快補齊短板,完善配套設施,改善水、電、氣、網等管線,增設電梯、助老、綠地等設施,提升居住品質,推進社群生活圈之間各類服務要素的共建共享;對於城市新建地區,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制定詳細規劃,科學合理確定社群生活圈各類服務要素的配置要求和空間佈局,讓社群公共服務設施與居民需求、時代發展相適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要提升社群空間的韌性,建立動態監測、評估、反饋和最佳化機制,推進智慧社群建設,形成全過程、全生命週期的社群治理模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以往,在構建生活圈之際往往忽視對鄉村的覆蓋。而我國鄉村數量多、人口規模大、且分佈廣泛,鄉村社群是鄉村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和空間縮影,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強鄉村社群生活圈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品質,能夠促進當地百姓就地城鎮化,吸引更多人才回鄉就業創業,是推動全面鄉村振興的路徑之一。
構建鄉村社群生活圈,應在尊重鄉村山水格局基礎上,保護鄉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資源,治理各類汙染,推進危房改造,提升鄉村生態空間品質;融合鄉村傳統文化,汲取鄉土元素,鼓勵就地取材,營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村落公共空間和村民交往場所,增強鄉村社群的歸屬感;透過合理科學配置鄉鎮社群醫療、教育、文化、體育、交通、物流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鄉村社群基礎設施配置,推進城市公共服務向鄉村傾斜,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實現鄉村居民生產生活設施的便利化;加強社群服務功能,推進智慧鄉村建設,開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提升農民技術創新能力,吸引各類人才回鄉就業創業,推動城鄉資源要素有機流動,進一步提升鄉村發展的品質與活力。
城鄉生活品質是衡量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尺度之一,城鄉社群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單元,在今後的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透過打造健康、安全、韌性、綠色、智慧、高品質的社群生活圈,加快城鄉社群各類要素融合步伐,才能持續提升城鄉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作者系城市建設雜誌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