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又成為亮點。在這個本不該出現銷量下滑的月份,我國乘用車整體銷量為145.3萬輛,同比下滑14.7%,環比下滑3.3%,與歷年月度環比增長在6-10%的區間相比異常低迷。但在如此低迷的車市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卻在8月的銷量達到24.9萬輛,同比增長167.5%,環比增長12%;1-8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47.9萬輛,同比增長202.1%,創造了歷史新高,也印證了新能源汽車的潛力。
單車排名變化不大,銷量多數增長
具體到車型的銷量,宏光MINI EV仍舊霸佔著第一名的位置。都說宏光MINI EV的出現復甦了微型車市場,也引來了更多的同類車型出現,但引領者畢竟沒那麼容易被替代,即使出現了大批競爭對手,宏光MINI EV仍舊將對手遠遠甩開。不過,對於已經多年在售的奔奔EV、小螞蟻和尤拉黑貓雖不及宏光MINI EV,但也仍舊穩定的保持著不錯的銷量。
有媒體分析宏光MINI EV的熱銷靠的是綠牌帶來的路權和在一些中小城市有停車免費、早晚高峰可在公交車道行駛等優待,簡單說就是有著政策上的優勢。但是我認為小和便宜(包含售價和使用)才是最主要的,畢竟這是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並且享受政策福利幾乎是所有電動車都具備的,何況宏光MINI EV還沒有補貼。
還有說推出微型車的車企不為利潤只為積分,所以賠錢賺吆喝才能有不錯的銷量成績。不否認,微型車熱銷是有這這方面的因素在,但市場對微型車的需求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從多年前就推出的奔奔EV和小螞蟻到現在仍舊保持著還不錯的銷量可以看出。
曾經燃油微型車熱銷時是私家車開始普及的時候,便宜的燃油微型車更容易進入普通家庭。但是現在的電動微型車熱銷是因為汽車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女性化,微型車更容易滿足這一人群的需求。此外,隨著人們消費升級,普通老百姓家中第二臺作為日常代步、接送孩子、買菜購物,好停好開也不需要太長續航的微型車是最為合適不過,再加上微型電動車的購車和使用成本很比較低,所以在二三線城市中是電動微型車的主要市場。
除了微型車,自主品牌的混動車型也開啟一片新天地。在7月就分別排在第二、第四位的秦PLUS DM-i和理想ONE在8月份仍舊保持了這個排名,只是這兩款車型的銷量都有所增長。秦PLUS DM-i在7月銷量為9127輛,8月為12574輛,環比上漲了38%;理想ONE的7月銷量為8589輛,8月為9443輛,環比上漲了10%。
秦PLUS DM-i面臨產能的問題,月銷量仍能夠突破萬輛,這主要還是秦PLUS DM-i滿足了消費者的很多需求。1、插電混車型做到了接近燃油車的售價,並且價格符合了大部分普通家庭購車預算;2、搭在了大容量續航達120公里的電池,充一次電足夠多次進行城市短途代步,可當純電動汽車使用;3、具有燃油經濟性(油耗百公里3.8L)的同時,動力也很充沛,彌補了純電動的一些缺點。總體來說,還是更加經濟實用。
理想ONE在升級上市了2021款之後,就如同開了掛,僅靠一款車型讓銷量一路上漲,併成為包括燃油車在內的中大型SUV的銷量冠軍。2021款理想ONE對輔助駕駛軟硬體進行了全面升級,更加智慧化;得益於全新三合一驅動電機的加入,新車的續航里程進一步增加;更加合理的2+2+2佈局的座椅,對於二胎家庭非常實用等等,都是這款車熱銷的原因。
對於曾經一直處於銷量領先地位的特斯拉,7月份主要用於出口銷量低迷的Model Y在本月以11576輛的成績獲得第三名,果然特斯拉的熱度還是存在的,一回歸正常交付就拿到前三名。但是,曾經最熱門的Model 3在8月份也因為照顧出口訂單,國內僅銷售了1309輛排在第46位。當然,看似低迷的國內數字並不代表特斯拉在國內“失寵”,只是特斯拉內部對於上海工廠生產車輛的一個調配而已。
比亞迪重現輝煌 通用五菱緊追特斯拉
8月份最為開心的汽車品牌是比亞迪莫屬,在這個月,比亞迪品牌以6.09萬輛的成績不僅在國內獲得了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第一,還重新奪回了被特斯拉擠走已久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寶座。比亞迪能再現輝煌是比主要是亞迪在車型和技術上進行不斷迭代升級,在今年新推出幾款超級混動車型一上市就成爆款,再加上漢和其他一些王朝系列車型一直有著不錯的成績,最終讓比亞迪又找回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排在第二的特斯拉,依託上海工廠大批次的出口,在8月份完成了4.43萬輛的銷量。但是緊隨其後的上汽通用五菱,與特斯拉僅有6000輛之差,特斯拉稍有不慎在9月份可能就會被超越。
上汽通用五菱,僅憑宏光MINI EV就帶來三萬多的銷量,9月1日又上市了主打品質的精緻微型車型KiWi,這款小車無論造型設計還是做工質感上,都高出宏光MINI EV不少,雖然6.98萬起的售價也貴不少,但是彌補了宏光MINI EV的短板,滿足了對代步車也要追求高顏值高品質的都市年輕消費者們。而這款車的上市,也將會為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貢獻一部分力量。
而之後的上汽和長城,已經明顯與前三名汽車品牌拉開了不小的距離。但是長城汽車的新能源品牌尤拉,“培育”出的各種“貓品種”在市場的反響還不錯,熱度很高,所以之後長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或許會快速的成長,相比上汽近兩年的默默無聞,顯得更加有潛力。
對於已經開始在國內上市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品牌們來說,在國內市場中的表現可以說毫不起色,就連已經推出了熱度很高的iD系列車型的大眾品牌也是如此。在歐洲市場有著良好的表現iD系列車型進入國內後卻並沒有預期中的熱銷,最好的成績也不過是賣了兩千多輛的iD.4 X。不過號稱高爾夫純電動版的iD.3進入國內後,這一尷尬的遇冷現象或許會有所改變。
編輯點評
無論從車型銷量排行榜上還是品牌銷量排行中,新能源市場主要還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主品牌似乎成功抓住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彎道超車,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一些國際老牌車企已經開始加快電動化程序,並瞄準了中國這塊肥肉,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尤其是大眾品牌還給自己定下2025年超越特斯拉的目標,所以自主品牌的競爭壓力在未來會更大。但更多合資品牌加入競爭也會有效促進自主品牌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技術升級,能夠抵擋住合資品牌的衝擊就能進一步鞏固國內消費者對自有品牌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