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說過,資產負債表好比一張“全景照片”,而利潤表猶如一部“短片”。這部短片該怎麼看?如果只看結尾-淨利潤,那是有點“暴殄天物”了。真正值得品味的,是這部短片從頭至尾的過程。
也許還有投資者認為,在整個過程中,結尾最重要。這裡要著重指出:利潤表所列示的會計科目,淨利潤絕非最關鍵,諸如營業收入、營業成本這樣的科目,其重要性絕不亞於淨利潤。其原因在於,淨利潤是一系列數字加加減減後的結果,在經過多步驟的運算後,淨利潤這個數字很可能夾雜了過多的“噪聲”,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資訊被掩蓋,並不利於我們看清一家上市公司的真正優勢及真正問題所在。
事實上,與賺了多少錢相比,上市公司怎麼賺錢,才是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因為前者只說明過去,但後者卻預示著將來,前者只得出了結果,而後者則描述了過程。
第二恆等式
在利潤表從頭至尾的加減運算中,貫穿著一個基本邏輯,也就是:
利潤=收入-費用
這個恆等式位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後,被稱為第二恆等式。理解該等式,是看懂利潤表的基本功。
在會計的概念範疇裡,收入是指企業所從事的經常性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流入。比如,製造類公司製造並銷售產品,商業類公司銷售商品,銀行類公司對外貸款等,由這些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流入構成收入。須注意的是,有些經濟利益的流入並非收入,如企業接受政府補助、一次性資產置換或債務重組中產生的收益。因為,這些活動不是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由此產生的經濟利益流入不構成收入,在利潤表中,這些收益會表現為“營業外收入”。
有投資者覺得奇怪,既然都是經濟利益流入,為什麼要分開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利潤表的核心問題,後面會講到。
花錢是為了賺錢直觀地講,費用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費用包括兩大類,一是直接費用,包括原材料費、生產工人薪酬、生產用水電、生產設施的折舊等。在利潤表中,體現為“營業成本”與“營業稅金及附加”《按營業收入計徵的稅金,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和資源稅等》。
二是期間費用,包括三個方面: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為銷售而發生的運輸支出、廣告支出等屬於銷售費用;借款的利息支出是財務費用。直接費用與期間費用的區別,可以參考本書有關毛利率的章節。
由費用所轄的兩大分類可看出,費用是企業為創造收入而發生的經濟利益流出。由此,也就建立了收入與費用的聯絡,即只有為創造收入而發生的經濟利益流出才被視為費用,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而產生的利益流出,在利潤表中被視為“營業外支出”,而並非費用。如處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過程中產生的淨損失,就被視為“營業外支出”。
同樣,企業發生費用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收入,只有發生了費用的經濟利益流入才能被視為收入,沒有費用的經濟利益流入不能視為收入。比如,對一個賣菜的攤販而言,賣菜得到的現金當然是收入,而他在批發站買菜時的支出就是費用,為了運菜所買的三輪車也是費用《透過固定資產折舊體現》,為了在農貿市場得到攤位而交納的攤位費、市場管理費、衛生管理費等也都是費用。而該攤販給女兒的零用錢就不能視為費用,而是營業外支出。他在進貨路上撿到一塊廢銅賣掉後取得的收益也不能視為收入,而是營業外收入。這位攤販炒股票所賺的錢也不是收入,而是投資收益。
由一至七是關鍵
從上述定義及分析中,投資者可以看出,在收入與費用之間,有著相當明確的匹配關係。建立這一匹配關係的目的,就是準確核實利潤來源,讓會計報表使用者清晰地瞭解一家公司到底是如何賺錢的,其所從事的業務的賺錢效率如何。
還以上述攤販為例,如果其進貨成本是100元,賣菜所得是200元,其他費用是30元,那麼利潤就是70元。這樣算下來,賣菜這個生意的利潤不可謂不厚。但若將攤販給女兒的零用錢50元也視為與收入相關的費用,那麼,至少在報表中,投資者無法清晰地瞭解賣菜的利潤到底如何。因此,建立“利潤=收入-費用”這一公式的目的,並不是核算最終的淨利潤,而是要衡量經營活動的成果與效率。這一匹配關係,在上市公司利潤表中表現得相當明顯,見圖17-1。
圖17-1 合併利潤表示例
資料來源:中兵光電2008年年報。
從圖中可以看出,利潤表的第一個會計科目就是營業收入,而在營業收入之後,就是減去一系列的費用。與收入聯絡最緊密的費用是營業成本,也就是前面所講的直接費用,被排在了第二位。然後是營業稅金及附加《按營業收入計徵的稅金,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和資源稅等》,然後就是三項期間費用。在這之後,是資產減值損失。嚴格來講,資產減值損失也可以算做期間費用,因為資產減值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如存貨減值、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等。
由利潤表第一個會計科目-營業收入,到第七個會計科目-資產減值損失,是“利潤=收入-費用”這一恆等式的完整體現,見圖17-2,其中費用的具體內容見圖17-3。
圖17-2 利潤等式簡圖
圖17-3 費用結構圖
投資者在閱讀利潤表時,可以先按此公式計算上市公司的利潤。雖然這個利潤並非最終的淨利潤,但其重要性比淨利潤更大。從中投資者可以大致瞭解,上市公司所從事的經營業務是不是賺錢,賺錢的效率如何。關於這一點。
“聽天由命”的收益
接下來的會計科目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其主要內容是指交易性金融資產所帶來的收益。而投資收益主要是核算上市公司投資其他公司的收益,見圖17-4。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長期股權投資,又分為兩種,一是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二是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前者是指,只有被投資企業現金分紅,才能在當期確認上市公司投資收益的股權投資《確認額為上市公司所收到的現金額》。後者是指,無論被投資企業是虧損還是盈利,上市公司都要按持股比例核算進利潤表中。比如A上市公司在B公司持股比例為20%,B公司當年實現利潤1億元,那麼A公司則實現投資收益2000萬元《無論B公司是否現金分紅》。
資料來源:華髮股份2008年年報。
在前面,我們討論過合併會計報表。請投資者注意合併會計報表與成本法、權益法的區別。如果上市公司在另一家公司的持股比例較大,已經形成控制,那麼上市公司在年報披露時,就需要與該公司合併會計報表;如果還沒有形成控制,就要按成本法或權益法視為長期股權投資。
至於什麼樣的公司實行成本法,什麼的公司實行權益法,主要是看上市公司對被投資公司經營決策的影響程度。影響較大的,實行權益法;影響很小或無影響的,按成本法核算。
之所以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與投資收益放在一起討論,是因為這兩個會計科目的本質含義很相似。它們都是收益,這一點與之前的收入、費用類會計科目很不同。收益的數額是可正可負的,也就是投資可能有盈利,也可能有虧損。但營業收入的數字肯定是正的《不可能出現負收入》。相對於收入,費用的數字肯定是負的《不可能出現正費用》。
更重要的是,收入與費用是描述上市公司經營的過程,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與投資收益是一個結果,與上市公司的經營過程無關。收益的變化已經與上市公司自身的經營能力、努力程度無關了《與上市公司決策者的投資眼光有關》。在一定意義上,收益的變化只能聽天由命了。正因為如此,我們在使用“利潤=收入-費用”這一恆等式時,要將其排除在外。因為,我們從利潤表中,首先要找尋的結論是上市公司自己的生意是不是在賺錢。
當然,這兩個收益也是越高越好。但我們最終希望看到的是,淨利潤豐厚的上市公司是自食其力的結果-投資收益在淨利潤中所佔比例不要過高。
“不務正業”的專案
簡單地說,營業外收入以及支出就是與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業務、投資業務無關的收益及支出。兩者可能涉及的專案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講解了,投資者可以在與之相關的會計附註中清楚地瞭解其明細,見圖17-5、17-6。但在評估上市公司真實經營盈利水平時,這兩個因素一定要排除在外
圖17-5 哈高科營業外收入
資料來源:哈高科2008年年報。
圖17-6 哈高科營業外支出
資料來源:哈高科2008年年報。
找到真正的利潤源
從利潤表的構成來看,得出淨利潤的一系列運算步驟,加雜了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影響因素。
再一次提醒投資者,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主要取決於其自身經營業務的盈利能力。雖然一些上市公司的非經營業務收入與收益相當可觀,但投資者仍要細加斟酌。這層含義,投資者可以參閱本書第24章。
淨利潤改名了
投資者以前所理解的上市公司淨利潤,在2007年開始的年報中,被改名為“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見圖17-7。在計算每股收益、淨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的時候,都是用到它。而2007年以後的年報利潤表中所列示的“淨利潤”除了“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外,還包括“少數股東損益”。
圖17-7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示例
淨利潤被改成這樣一個詰屈聱牙的怪名字是因為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原因投資者不必深究。至於“少數股東損益”的概念是由於合併利潤表將上市公司及其控制的公司“虛擬合併”為一家公司看待,這樣一來,這家“虛擬公司”所展示的淨利潤就有水分,不能被直接視為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因為,這裡面還包括被控制公司的除上市公司之外的股東所應享有的利潤份額,這一部分就是少數股東損益。
此外,在2007年以後的年報利潤表中,投資者最後可以看見每股收益被分為基本每股收益與稀釋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就是以前投資者所理解的淨利潤除以總股本,而稀釋每股收益則考慮到一些潛在的可能增加總股本的事項。
增收無極限
再回來討論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利潤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會計科目,這一資料的變化,對於投資者判斷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極其重要。
其一,營業收入是上市公司實現利潤的根本。沒有營業收入的增長,利潤的增長則幾乎不可能。一家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潤,無非是兩條途徑:一是增收,二是節支。節支是可能的,但節支畢竟有其極限;而增收,從理論上講則沒有極限。通俗地講,錢是賺出來的,而不是省出來的。經驗證明,幾乎每一家業績優良、持續高速增長的上市公司,其營業收入都會大幅增長。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往往說明上市公司市場拓展能力以及市場佔有率的提高,或者說明了上市公司推出了新的產品、新的服務。
其二,由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推算上市公司的產品毛利率。
其三,由營業收入與應收賬款、存貨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盈利的含金量。
其四,由營業收入與三項期間費用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一般而言,三項期間費用的增長比例應該低於營業收入的增長比例,否則,說明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存在問題。
取消主營業務收入
從2007年年報開始,利潤表與之前的年度利潤表,在會計科目設定、會計科目排序方面,有了較大變化。在以前的年報利潤表中,投資者所看到的第一個會計科目是主營業務收入,第二個科目是主營業務成本……投資者可以對照一下圖17-1與圖17-8的區別。
新的利潤表中不再有“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的位置,而是將其列示在營業收入的會計附註中,見圖17-9。
投資者有必要關注一下這個附註,並從中研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類別中,哪些是厚利,哪些是薄利。
圖17-8 貴州茅臺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圖17-9 雲維股份營業收入
資料來源:雲維股份2007年年報。
防範虛假收入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在一系列上市公司虛增利潤的案件中,大多數都涉及虛增銷售收入或提前確認銷售收入。如紅光實業虛構銷售收入,銀廣夏虛構主營業務收入,藍田股份虛構收入,科龍電器提前確認銷售收入,等等。
投資者可以透過各項財務數字之間的關係觀察一些異動。如企業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沒有引起銷售費用的上升,或者應收賬款大幅增加,或者經營性現金流沒有相應的變化,都可能預示著財務造假的存在。
費用同比變動說明
利潤表中費用類會計科目的同比重大變動《增減幅度50%以上》,有時候在其附註中找不到相關說明,那麼投資者就需要查閱年報“董事會報告”部分,裡面有對“報告期內公司費用同比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的專項說明,見圖17-10。
圖17-10 費用同比變動說明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