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2021年找個關鍵詞,“小心翼翼”應該在列。疫情籠罩下,人們並不比去年夏天更樂觀,小心翼翼地防禦著病毒的侵襲。最直接的影響還是消費層面,大多數人能省則省,小心翼翼地盤算著今後的日子。
三季度最為典型。各方堅持下,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然而運動品牌期待的奧運消費熱潮並沒有到來,反而Q3成了今年銷售增速的低點。主要原因是在於三季度國內再次遭遇疫情反覆,疊加河南暴雨疫情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對終端零售造成了一定拖累。
對於運動品牌而言,一切計劃都趕不上變化。
在今年運動鞋服賽道發生的眾多大事中,懶熊體育選了三個維度——消費者熱議的“漲價潮”、部分品牌陷入的“供應鏈難題”以及大資本的借勢入場,來回顧這一年的發展。
一、產品持續漲價的背後
“李寧去年300多的鞋,今年漲到500了!”如果你去虎撲,同類型的帖子能找到不少。
“漲價”已經成為品牌和消費者口中的敏感詞。就單一產品上,雙方肯定各執一詞。
客觀地說,今年的“漲”有一部分是在去年的“跌”的基礎上。去年疫情期間,耐克阿迪動輒“低於4折”“不止3折”,國產品牌也有銷庫存的需求。可以說去年是“抄底”的好時機。
今年正相反,清庫存進展順利,大品牌也控制了新的產品生產和投放,價格迴歸在所難免。這些體現在消費端,就是“優惠券少了”。此前淘寶用一連串複雜的演算法告訴你一件商品賣多少錢,很少有消費者去關心它的吊牌價格。
根據Q3運營表現,大部分品牌基本都恢復了2019年的折扣率。
但國產品牌越賣越貴也是事實。
當李寧2019年推出2099元的飛電跑鞋時,它想要的肯定不是個噱頭。眾品牌共同推動“國貨崛起”的概念,背後傳達的資訊是國產跑鞋不輸耐克阿迪,無論是科技、質量,還是營銷、設計上。
包括李寧今年推出的新品牌“李寧1990”,也是在打中高階市場。
國產運動品牌著力提高品牌溢價能力,但結果並不如人所願,即使是現在,提起國產運動品牌賣到4位數,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仍是“震驚”。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31個省份中只有10個省超過這一數字。
消費者紛紛衝進鴻星爾克直播間野性消費,也是一種消費降級的體現。以前穿鴻星爾克可能沒面子,現在是一種心情的傳達、信念的表態。消費者在店裡一通廝殺,從頭到腳置辦齊全的花費可能都不及一雙韋德之道。
運動品牌溢價之路任重而道遠,但今年多了一層底氣,那就是頂流明星的加盟。
因為“新疆棉事件”的出現,衍生了一波海外品牌解約潮,然後是本土品牌的簽約潮——自李寧簽約肖戰後,其他品牌紛紛跟進,如今飯圈流量密碼基本上都掌握在運動品牌手裡。今年完成合作的就包括李寧-肖戰,安踏-王一博、白敬亭,361°-龔俊,特步-迪麗熱巴,匹克-吳磊等。
這相當於變相給自己圈了一波消費者。如果你去看李寧天貓官網1699元的絕影跑鞋,上面清晰地寫著“肖戰同款”。你不買,總有人會買。
更不用說,李寧剛剛簽約肖戰,就有人提出產品提價,後來發現是一張針對新使用者的消費券取消了。甚至李寧在今年也經歷了黃牛和二級市場炒鞋,這些都不屬於品牌單方面行為了。
肖戰和王一博不但帶火了品牌,還把品牌形象拉昇到另外一個維度。有位朋友,見到李寧和安踏開在一起的門店一定要停下來拍照,當你以為她是在蒐集頭部品牌競爭激烈的證據,她卻告訴你:“這是我們CP粉的快樂”。
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看到李寧和安踏“炒”CP了!
二、供應鏈困境,原材料暴漲,中國工廠承壓
“耐克是一個屬於中國、為中國服務的品牌。”這是耐克CEO在約翰·多納霍(John Donahoe)在與華爾街分析師的電話對談裡說的。很難評價這句話帶著幾分真意,但聽上去,多少有那麼一絲絕望。
“新疆棉事件”讓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紛紛折戟中國市場,大中華區銷售額並不樂觀,而這裡恰好又是各品牌銷售增長的主力市場。去年全球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大中華區簡直成了“救命稻草”。
但擺在他們面前更棘手的其實是供應鏈短缺。其一,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地區代工廠因疫情停工;其二,集裝箱短缺、港口擁擠、海運物流時間延長等,不斷增加品牌成本壓力。
事實上,國內運動品牌也在遭受供應鏈短缺帶來的種種壓力,很多產品的生產都停滯了。
有品牌告訴懶熊體育,此前一雙籃球鞋從設計到量產的時長基本是固定的,但今年卻難以預測,因為工廠訂單太多給不出確切排期。有品牌為主打單品準備了十幾種配色,今年卻只能推出三四種,因為沒有工廠接單,尤其是小批次產品,工廠更沒有意願。
此外,受航運疊加國際形勢的影響,一些專業高階的鞋服材料也難以突破重重阻礙進入中國市場,品牌短時間又無法找到替代材料,這使得產品專業性和科技性難以落實。
而工廠今年也是雙倍承壓。首先,工廠要承接“去年”的貨。疫情期間,不少品牌降低了生產規模,然而今年市場行情迴歸,國內外品牌的訂單都加倍增長,工廠即便加班加點也追不上訂單飛來的速度。其次,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代工廠因疫情商品無法交付,部分重擔也落回到國內工廠手中。
儘管進入11月,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的工廠陸續恢復運營,但產能短缺的現狀短時間難以解決。不少品牌都卡在有策劃無產品的階段,直接影響了明年一二季度的產品供應。
產能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原材料的供應,EVA、PU、橡膠全線漲價,哪怕是紙箱價格也在上漲,各種材料價格突破歷史最高點。懶熊體育從晉江一家工廠的廠長處瞭解到,EVA價格每噸已突破2萬元,“十幾年了1萬出頭,疫情期間最低賣到8000一噸”。即便這樣,材料仍然供不應求,有些工廠被要求貨不到位提前付款,“價格根本定不下,上午一個價下午一個價。”該廠長表示。
對供應商來說,或許只有上部公司在這波訂單爆棚的時機掙到錢,中下游公司的利潤被擠壓,內卷嚴重。
三、資本借勢進場,轉向第二梯隊
站在資本的角度回頭看,第二梯隊的特步和匹克是今年不能忽視的品牌。
6月初,特步宣佈高瓴資本10億港元(約8億多人民幣)入股,其中約5億支援蓋世威(K-Swiss)及帕拉丁(Palladium)發展,5億認購可換股債券。9月底,匹克宣佈融資15億元人民幣,由華潤國調廈門消費基金戰略領投,此舉被看作是在為明年國內上市做準備。
在此之前,國產運動品牌已經多年沒有融資了。
今年特步的戰略較為激進,懶熊體育瞭解到,公司內部今年更換了7個品類負責人,在專業跑鞋和時尚潮流領域都有大動作。而匹克則一直堅持單品爆款的策略,根據公司內部提供的資料,態極系列累計銷售額已超過35億元。
運動服飾也一直延續優質賽道的美名。根據國金資料,2021年初至9月,運動服飾板塊平均漲幅約為120%,遠高於品牌服飾整體(17.9%)及大眾服飾(7.6%)、中高階服飾(37.5%)、家紡(11.0%)等其他細分板塊漲幅。
截止目前,李寧、特步國際、361°股價今年累計漲幅約為58%、236%、232%,但跟夏天峰值相比,均有回落。
安踏這一年來的股價走勢。
今年6月底安踏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港元,股價一度達到187.4港元的高點,直逼阿迪達斯。後續安踏股價持續下降,如今股價112港元已不及年初水平,市值回到3000億港元。李寧最高曾到108.2港元,但如今也回落到84港元。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市場紅利和股價飛漲後,資本市場現在也需要一些新的亮點或重大利好才能有所刺激。
明年的北京冬奧會以及杭州亞運會對運動品牌來說仍然還有機會,但“後奧運時期”的發展走向很難說,至少2008年那次就不是好案例。此外,隨著國潮紅利逐漸顯現疲軟態勢,運動品牌又會依靠什麼來吸引消費者。就目前情況來看,頭部品牌在走過這個大週期後,已經比13年前變得成熟得多,相比那時候的大刀闊斧跑馬圈地,如今的市場環境更需要精細化運營。確實打鐵得看自身硬了。
延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