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皖南山區峰巒疊嶂,黃山、敬亭山、齊雲山山清水秀。以前,“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的自然環境,使得一些高山密林深處的古村落鮮為人知,隨著鄉村遊的發展,這些遺世獨立的古村落受到更多關注。
臨近12月的冬天,江南秋的影子依然影影綽綽。我們一行驅車前往黃山市歙縣,到一個名叫萬二的高山古村探秘。徽州村口大多處於村莊橫向兩側,萬二村村口與眾不同,位於村莊的最低處。站在村口古樹掩隱的停車場,陡峭的山坡上,一大片農家屋宇密集層疊,錯落有致地聳立在眼前。
村中古街古巷皆為石板鋪就,主街長1公里,儲存完好。水溝、下水堀皆以長條青石板鋪蓋。當地流傳著:萬二十八街,除了屯溪街,就數萬二街。沿長長的石階攀登進村,村裡房屋大的佔地一兩百平方米,小的寬度僅能容納一張小床。房子依地形而建,或弧形或梯形,每一寸空間都被充分利用起來。房屋大部分是磚木結構的徽派建築,飛簷翹角的馬頭牆直指湛藍蒼穹。其間也有一些古色古香的黃土牆,或坐落於綠竹林間,或聳立陡坡之上,點綴著村莊的田園鄉野之美,意境悠遠,詩意盎然。
萬二村的住宅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所建,房屋承接了“無宅不雕花”的傳統,隨處可見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其雕刻技法多為浮雕,雜有透雕、圓雕、線雕與多種技法的並用,使人目不暇接。一些抱腳石、石漏窗甚至青石板地面等也有精美的石雕。
拾階而上,地基、牆角、地板、花圃、水井,古人將石頭的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於地形特殊,全村分佈如梯田形狀,一道道石磅在山坡的斜面上壘成一片片地基,房屋就建在這些石磅之上。一些深宅大院,後牆上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窗戶,用以通風采光,成為與眾不同的“萬二特色”。青石街道石階逶迤乾淨,巧妙連通村莊的每個角落,幽深寧靜,古樸祥和。
萬二村素有“徽州的布達拉宮”之稱。登上後山,整個村子盡收眼底,村口處於懸崖之下,地勢呈急陡的坡面,使人畏懼,連走路都要小心翼翼,這不得不讓人由衷感嘆世代萬二人生活的不易。屋子裡走出一位老婆婆,和善地看著我們,從她那祥和的目光裡,我看到了一種恬適與知足,平淡與幸福。坐在門口,海拔800多米的龍王尖近在咫尺。我忽然十分羨慕萬二人,每天端一杯熱氣騰騰的綠茶,坐在門前,看四季輪換,觀雲捲雲舒,日出日落,彩霞滿天。賞不盡的日日美景,一切美好的事物觸手可及。
遠處同樣是石頭砌起來的梯田,密密層疊,蔚為壯觀。萬二人用辛勤和汗水,建造出瞭如此獨特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