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只剩最後一週,在這一年中,“分化”和“輪動”成為市場的關鍵詞。小盤風格一騎絕塵,大盤則持續萎靡不振;科技成長股高歌猛進,消費藍籌自回落後就一直踟躕不前。而進入四季度,市場熱點變化莫測,蹺蹺板效應明顯,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熱門賽道都經歷了不小的回撥。
展望明年,公募機構如何看多哪些行業和板塊?近期,景順長城、銀華、廣發、華泰柏瑞、南方等五大基金公司釋出2022年投資策略,對明年市場以及資產配置指出方向。
寬信用帶來結構性機會
對於市場整體,機構們的觀點一致度很高:穩增長環境下,A股難有指數級行情,結構性行情為主,流動性可能會迎來相對寬鬆的階段。有分歧部分在於上下半年整體的高低順序。
展望2022年,景順長城基金策略報告指出,國內經濟增長仍有一定壓力,政策存在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在海外流動性邊際收緊及國內寬信用傳導下,企業盈利有望逐步企穩,預計二季度到三季度將會見到本輪盈利增速低點。整體上明年可能不是指數級別的行情,但系統性風險不大,大機率仍將延續今年的結構性行情,而信用結構擴張的方向也將帶來更多的阿爾法機會。
具體來看,自上而下,“雙碳”主線是明年“寬信用”最重要的結構性方向,預計明年央行將加快推出與碳減排支援相關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其中,以新能源車、風電、光伏、儲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以及汽車電子、汽車晶片、能源基建等核心環節,也將是明年A股重要的投資主線之一,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明年汽車電動化α及智慧化β投資機會。
華泰柏瑞基金認為,2022年二季度是全部A股盈利探底企穩的時間視窗,藍籌股的盈利韌性將體現出相對優勢。預計未來上半年週期資源、先進製造與TMT盈利增速會明顯下滑,必選消費、金融和醫藥將維持10%以上穩健增速,下半年盈利回升將集中發生於科技成長、可選消費類行業。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傅友興預計2022年經濟增速將平穩回落。一方面,今年是疫情衝擊後經濟恢復的第一年,明年的經濟增長基數是比較高的;同時短期內消費和投資的增長可能難有大的起色;另一方面,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相信會推出不少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基於這個經濟增長預期,預計明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的盈利增長或相對平淡。
但相對樂觀的一點在於,今年由於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產業鏈的利潤集中在上游;而明年產業鏈利潤的分配會有較大變化。今年受衝擊較大的優勢製造業、消費行業等公司,明年的盈利預計會有較大改觀。在這些行業裡有不少積極的結構性機會。
南方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茅煒認為,2022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有望見底企穩,預計貨幣和財政政策會比較友好,屆時相對充足的流動性疊加處於歷史中位區間的市場整體估值,都將成為權益市場逐漸向好的重要基礎。
銀華基金李曉星認為,從未來一到兩年的維度來看,有兩件事確定會發生。
一是宏觀經濟向上。現在高層把經濟增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之前是調結構,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增長,重提“六穩”“六保”,未來一至兩年對於宏觀經濟非常樂觀。
二是消費會崛起。宏觀經濟向上會使大家的收入提升,共同富裕讓大部分的行業能享受景氣度提升,收入結構由K形變成橄欖形,這些都會最終反映到整體社會的消費量提升。
科技和消費為兩條投資主線
在結構性行情延續的背景下,景順長城表示關注三大方向。首先,隨著PPI-CPI剪刀差收斂,投資者可關注中下游盈利能力修復帶來的機會。
一方面,隨著PPI的回落,中游製造的成本壓力回落,盈利也將得到修復。另一方面,漲價週期的開啟將帶來下游消費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當前的消費受制於疫情以及地產嚴控,預計明年消費較今年會有邊際改善,但疫情對居民收入的影響持續存在,消費整體回升的斜率也會較弱。全年來看,預計大消費板塊會有相對收益,重點關注行業格局好、成本傳導能力強、具備提價空間的消費品。
同時,在轉型經濟下,科技製造與大消費仍有長期超額收益,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景順長城基金表示,在當前轉型經濟的大環境下,結構性的信用擴張,支撐新興產業(新能源、半導體、專精特新、醫療裝置)的產業趨勢與市場行情進一步深化。而大消費行業則受益於人均GDP過萬美元之後、消費升級開啟的時代紅利。
華泰柏瑞關注2022年行業配置可關注“成長盈利景氣和藍籌估值反轉” 兩條主線,行業配置上,一季度看好新基建、科技及券商,二季度重點關注消費、金融等藍籌板塊的市場表現,下半年隨著盈利回暖,先進製造和TMT等成長景氣賽道,有望再度湧現投資機會。
南方基金茅煒看好兩類資產,一是長期邏輯的賽道如清潔能源相關產業鏈,包括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但在產業鏈的利潤分佈上可能一些調整,我們將用專業而深入的研究把握這一變化;二是過去兩年因疫情或政策遭遇利潤和估值雙殺的部分行業和公司,有望迎來困境反轉。
銀華基金李曉星表示,結合景氣度投資的方法,2022年會繼續聚焦在科技、消費兩個領域。“我們覺得明年上半年科技表現好一些,下半年消費可能會更好一些。相比於今年,明年我們對於消費行業會更多關注。如果看更長的時間維度,我們對消費股的信心會更強一些。”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