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尾之際天氣尚未凜冽,但工程機械行業卻已陷入下行週期,不禁讓人打起寒顫。面對2021年的高基數,2022年工程機械市場勢必難以維持,但具體又有怎樣的預期呢?
★ 同比下降約30% ★
預計恢復到2019年水平
我們知道工程機械市場受宏觀政策的影響非常大。受房地產和消費拖累,2022年經濟仍然面臨下行壓力,開端和2019年類似。而根據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政策表述雖然積極,但積極並沒有體現在數字上,基建投資全年增速不會較近年3%-4%的增速水平有明顯提高。經濟狀況相似政策相似,同時根據行業下半年的趨勢變化以及工程機械週期性變化趨勢綜合來看,預計2022年工程機械市場同比下降約30%,恢復到2019年水平。
★ 國四+出口 ★
兩大利好因素
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釋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汙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的公告,表示非道路移動機械國四排放標準將於2022年12月1日實施。而為進一步減少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北京市自2021年12月1日起已經開始實施《國四非道路機械標準》要求。早前,還有幾大品牌因在北京逾期銷售不符合國四排放標準的裝置而被罰款。可以說,國四非道路機械排放標準將成為2022年工程機械銷售的最大利好。
2022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預計與2019年相似,但出口將是兩年間一個較大的不同,國產品牌也已摩拳擦掌對準海外市場,預計出口將翻番增長。
★ 需求飽和+投資不溫不火 ★
不利於繼續高銷量
工程機械行業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連續5年實現高速增長,市場上積累了巨大的裝置保有量,在此形勢下行業面臨著市場需求趨於飽和的局面,對於2022年的銷量增長十分不利。
在宏觀政策上,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對工程機械市場影響較大,但根據目前透露的政策來看,基建主要以新基建和新能源基建為主,傳統基建受限於隱性債務約束、城鎮化發展階段等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全年增速不會較近年3%-4%的增速水平有明顯提高;在房地產方面,經濟會議再次明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側面表明國家在地產方面沒有強刺激。綜上所述,之前的兩大利好政策在明年都不會對工程機械銷量發揮促進作用。
★ 後市場 ★
被多次提及的可突破口
上面提到了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那麼在新的市場形勢下,企業也在尋找新的突破口。就當下來看,後市場(包括服務、租賃、配件等)極有可能成為主機廠、代理商共同看中的市場。而且從客戶端來講,由於回款週期越來越長,機器時間利用率也比較低,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也會跟國際市場一樣走向經營性租賃。
前幾年整機需求增大、銷售旺盛,代理商完全可以透過新機的銷售獲得了良好的收益,但是最近兩年代理商幾乎處於虧本賺市佔率的狀態,靠完成指標被企業輸血來獲取利潤。在年底的各種會議中許多代理商都提到了這一點,也有對後市場服務、配件、租賃的嚮往。
對於主機廠來講,雖然之前一直高呼重視後市場,但因為並未從後市場中獲取多大利潤而對後市場的投入始終不如前市場的營銷。然而主機廠是行業中最聰明的主體,隨著新機銷售市場不斷下滑,主機廠勢必將眼光放到可能有潛力的後市場。
以上是我們綜合近期政策形勢對明年的行業進行的預期,對於明年形勢,您怎麼看呢?
注: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