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裡有句話:“知命之人不怨天,知己之人不怨人。”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漢代的劉向在《說苑》中專門給出了一個寓言故事。
一天,一隻垂頭喪氣的貓頭鷹遇到了一隻斑鳩。
斑鳩問他:“你要去哪裡?”
貓頭鷹說:“我想搬到東方去。”
鴿子問他為什麼,貓頭鷹說:“這裡的人討厭我的叫聲。”
斑鳩說:“那就改變你的叫聲吧。如果你不改變,你去東方,那裡的人會討厭你的。”
俗話說,如果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那就問問你自己。
如果一個人事事都怪外界,既不能改變現狀,也不利於自己的發展。
只有向內看,不管人的對錯,不斷地思考自己,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好。
自省,自省
我讀過一個曾國藩的故事。
一天,曾國藩去好友陳家為母親陳慶生。
這是一個喜慶的事件,但曾國藩的粗魯言論卻有些戳人的短處,這讓大家都很尷尬。
酒席結束後,曾國藩立即在日記中做了自我檢討:“今後戒言如戒菸,再胡說八道,就開悟了。”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子。區別在於高水平的人知道如何衡量自己。低層次的人只能衡量人。
“管理之神”稻盛和夫多年來堅持“自我反省”的人生哲學。
每天早上,他都會站在鏡子前反思自己前一天的經歷:
善待他人,說任何傷人的話;事情是否符合規則,是否有問題。
小人無惡不作,君子常存。
優秀的人善於尋求內在,這不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修養。
它們就像一塊粗糙的玉石,不斷打磨自己,最後散發出舒適溫暖的光芒。
內省立德
弘一法師曾說:“我們會檢查別人的功夫,時刻檢查自己,竭盡所能。”
1938年,弘毅大師來到閩南,受到各界的熱烈邀請。弘毅大師欣然前往,參加宴會,舉辦講座,忙得完全忘記了修身養性的事情。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弘毅大師突然醒悟,在《最後的懺悔》中做了自我檢討:
他把自己比作動物,直言出家二十年,一天比一天差。
他嘲笑自己是娛樂和尚,陷入了名利迷局,出不來。
如此無情地解剖自己之後,弘毅大師再也沒有名利,各種封號被取消,各種邀約被婉言謝絕,成了德高望重的高僧。
正如德謨克利特所說:“為可恥的行為感到後悔是為了挽救生命。”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貪婪愚蠢的,人性中有陰暗墮落的一面。
有些人放縱自己的慾望,誤入歧途,毀了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總是看著自己,擦去心中的汙點,保持清晰的畫面。
明朝的記錄徐普有一個習慣。
他的桌子上經常有兩個瓶子,分別存放黑豆和黃豆。
每當有一句好話,就往瓶子裡扔一顆黃豆;否則,扔個黑豆。
自省一下,瓶子裡大豆多,黑豆少。
徐普也因為清官清官,恪盡職守,成為了明朝的聖賢之一。
如果不經常修剪花園,就會荒廢破敗;如果大壩得不到維護,它將在蟻巢中被摧毀。
人也是如此。如果他們不經常檢查和糾正自己,就會滑入慾望的深淵。
能禪大師曾說:“你如菩提樹,心如鏡臺。一直擦,別弄得滿身灰塵。”
在生活的海洋中,有許多感官的快樂,也有許多醉酒的夢。
修行也是修心,懂得反省自己,才能保持清醒,不至於在紅塵中迷失自我。
自考成就事業。
拿破崙說:“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成功的路很長。”
就像西西弗斯推著石頭,無所事事,盲目莽撞,往往收效甚微。
真正的大師會凡事看自己,走得太遠就改變,走得不太遠就鼓勵。
有一個肥皂推銷員一直在努力工作,但很長一段時間,訂單少得可憐。
一次痛苦的經歷後,他不再盲目地挨家挨戶,而是開始冷靜地思考:
你賣的產品質量不夠嗎?
商品的價格是否超出了顧客的承受能力?
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你是否不夠熱情?
經過一番分析,他認定自己的癥結在於促銷方式。
從那以後,每次促銷失敗,他都會思考是哪裡出了問題,有時甚至會讓商家告訴他們有什麼問題。
在反覆檢討自己的不足並積累成功經驗後,他的業績開始蓬勃發展,最終晉升為高露潔總裁。
沒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他們都是一步一步,自省著達到人生的巔峰。
實際上,我們在工作中是一樣的。
不總結,再努力,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使你工作了很長時間,你也只是站著不動。
抱怨的人是自己困住的,自省的人是自己困住的。
在反思中成長,在變化中完善,每一個改正的錯誤都會成為成功的關鍵。
里昂著名的法國神父內德·蘭森,一生中有一萬多次在臨終前聆聽他們的懺悔和自省。
後來,他一生的感悟濃縮成一句話,整齊地刻在墓碑上:
如果我們能讓時光倒流,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會成為偉人。
沒有自省的人生是平庸的。
只有自省,才能在不斷的蛻變中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