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實現了40年持續增長,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經濟發展越發穩健。如今,疫情暴發已近兩年,中國經濟在全世界的表現可謂“一枝獨秀”。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2022年經濟工作的頂層設計得到了清晰且全面的擘畫。展望2022年,在體制機制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中,“十四五規劃”的第二年成為中國經濟銳變的萬眾期待。
乘著新時代發展的東風,展望2022年,有哪些新風向、新趨勢、新機遇?中國經濟增速預計如何?有哪些投資標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人民幣會升值嗎?個人投資者如何進行資產配置?一系列問題亟需回答。時代在進步,經濟格局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變化,每個個體都是經濟發展的組成者和參與者,對於投資者而言,瞭解國家經濟發展走勢,分析經濟發展最新方向,掌握經濟發展的財富密碼,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作為專注於純粹財經素養教育機構,微淼成立四年來,憑藉創新的課程及高質量的師資水平贏得使用者廣泛青睞,秉持“不賣理財產品、不賣保險、不薦股、不代客理財”的行業自律準則,品牌影響力逐漸形成。為了讓廣大投資者充分洞察經濟發展走勢,以系統、專業的經濟知識瞭解國內外2022年投資趨勢,更好配置資產,管理財富。微淼推出《對話2022:新風向、新趨勢、新機遇——全球經濟大家談》內容,共同探討2022年產業發展新風向,技術創新新趨勢,投資理財新機遇。
(圖片由微淼財商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面對全球新冠變種疫情持續,全球性的能源危機,以及國家採取相應的應對政策,預計未來一年中國經濟走勢是什麼樣的?對投資者來說應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應對變局?
微淼邢海躍: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距今已經快兩年,中國經濟整體來看在全球中可以說是“一枝獨秀”,隨著我們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預計今年國內經濟全年可以達到5%以上的增速,同時“十四五規劃”的第二年將會是中國發展進步的關鍵時刻。
今年全球疫情持續反覆,國內也經歷了洪澇災害和限產限電等多種困難,2021年三季度GDP實際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同比增長4.9%,比二季度相對下滑了0.6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四季度政府會在“穩增長”角度持續發力,經濟將從三季度的小低谷逐步走出。未來一年中國經濟有望持續向好企穩,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點,在全年碳中和的背景下,在年末能耗雙控政策有所放鬆,煤炭等能源大宗保供為主。2021年10月8日國常會指出,“完善地方能耗雙控機制,推動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在一定時間內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若今年全年都不納入,使用2020年資料測算,這一政策調整可使得中國單位GDP能耗考核從今年兩會確定的下降3%放鬆到下降2%,因此對工業生產的衝擊將減弱。
第二點,新基建的投資在逐步加大,中國第一批REITs已經在今年6月正式上市交易,其中包含的專案有產業園、生物質發電、高速公路等優質基礎建設專案,之後相關產品的陸續發行將會持續盤活其他新基建專案。基建投資在重大專案加速開工,和地方專項債錯位發行的帶動下有望企穩回升。2021年9月全國共有23個省市開工重大專案6646個、環比增加206%,總投資額4萬億元、環比增加115%。
最後,2021年貨幣政策兩次降準,在可調控的範圍內逐步釋放貨幣流通量。結構性貨幣政策繼續助力製造業投資保持向好態勢,從《2021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成為目前貨幣政策發力的重點:一是,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進行房地產貸款投放的階段性糾偏;二是,落實支小、區域協調、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再貸款政策工具,“合理滿足煤電企業應急保供發電融資需求”。
明年的國內經濟環境大機率會平穩執行,同時過去的高增速時代已經漸漸過去,新冠疫情後推動中國經濟快速恢復的房地產投資和出口這兩個增長動能可能放緩,全年實際GDP增速有望達到5%以上。這一增速雖然相較2021年有所回落,但大致與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相契合。大眾投資者可以保持一個穩健的投資方向,以個人現金流的角度合理配置資產。
疫情、人口結構、碳中和、產業鏈安全性使得全球供給側緊縮,經濟滯脹似乎無可避免,2022年如何在滯脹預期下尋找機會?哪些投資領域值得關注?
微淼邢海躍:從傳統的週期理論來看,週期波動以需求的變化為主導,由於物價一般滯後需求2個季度左右,經濟與政策週期變動時,增長與物價會呈現週期性交替,形成“復甦-過熱-滯漲-衰退”等經濟狀態的週期往復。但是從中國進入供給側改革以來,中國經濟的週期性的表現漸漸弱化,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從需求端轉向供給端。
目前國內上游產業端與下游消費端展現出不同的週期特性,上游產業的PPI今年以來持續處在高位,甚至在10月份達到了13.5%的歷史新高。表現出了傳統意義的“滯漲”特性,主要是供給受限造成。下游產業則表現出了“衰退”的特性,主要受疫情影響國內終端需求較弱。
在如此大背景之下,在未來能夠支撐中國持續的發展的三大方向將會是,新能源,數字經濟,新基建。目前市場對新能源車的銷量預期是2022年增長40%,而市場相對更為樂觀的原因是2021年面臨缺晶片的擾動,不少車型的供應是被壓制了。2022年供應端能力恢復,新車型更加豐富,對於創新型行業而言,是供給創造需求的,唯獨的不確定性就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是否強大。畢竟消費受疫情影響較大,整體汽車的銷量是不振的,供應恢復後,如果需求不是那麼強勁,那麼會對售價形成壓力。
同時疫情的出現很大地促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正在帶動全球經濟產業鏈,也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目前中國的數字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在當前世界和中國數字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之下,中外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加深。數字技術與各行業融合加深,資料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基於智慧與生態的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
最後新基建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例如5G基站建設,特高壓,充電樁,大資料中心等都屬於新基建的範疇。新基建主要服務於新興產業,在投資規模龐大的同時做到更精準的政策導向,並且對於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有本質的支撐作用。
總體來說對於長期空間大,成長性強的行業和賽道,一旦行業景氣度出顯好轉跡象,投資者通常會給未來的成長性以更高的溢價。
在2021年我們看到,綠色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相關板塊全年漲勢較好,那麼在未來2022年,這些板塊是否能夠依然持續高增長高景氣度呢?
微淼趙博文:2021全年新能源板塊自低點以來上漲近100%,是全年A股市場最熱門的行業板塊。以新能源汽車行業舉例,我國自2009年全年汽車總銷量超過美國後,已經連續12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20年全品類汽車銷量超2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佔比也在逐漸提升。
目前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成熟,逐步進入政策退出期,行業正式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自2009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多個發展時期,最初以政策補貼企業為主,目的力爭在2012年電動車佔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隨著市場的逐漸發展補貼力度逐漸降低。退補的同時也迎來了行業的洗牌,最終迎來了目前市場驅動階段,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經歷補貼退坡後完成被動出清洗牌,至今已經發展成規模較大、市場化程度較高、產業鏈發展較為完善的戰略新興產業,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有望突破280萬輛。
今年我國正式提出在2030年做到碳達峰,在2060年做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直接促進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速度,鋰電池,充電樁等關聯領域也迎來了快速發展。同樣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相關行業同樣備受市場關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等行業都是我國未來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力量,相關行業指數也在全年經歷大幅上漲。
展望即將到來的2022年,清潔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相關行業依然會是我國未來大力發展的行業,其景氣度仍將維持較高水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的發展,今年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全面上漲的情況恐難持續,從估值角度來看部分公司已經處在歷史高估區間,投資者對公司未來預期過於樂觀,一但公司未來增速有所下降公司估值則會同步下跌。
同時我們還需要持續關注的是行業內技術發展情況,作為技術核心驅動的行業,每一次技術的迭代都將迎來一次行業洗牌,即便目前銷量很好的產品被技術替代後也會轉換為無用的存貨。作為大眾投資者的我們,關注的重點應當聚焦在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是否擁有技術壁壘,未來行業內的龍頭一定是具有明顯技術優勢的企業。
在今年煤炭價格出現了較大波動,與其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也出現過大幅上漲,具體其中的邏輯是什麼呢,未來一年中是否有類似的投資機會?
微淼趙博文:今年煤炭價格大幅波動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與煤炭直接相關的採掘企業也因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帶動股價的大幅上漲,有不少煤炭公司年內股價翻倍。從煤炭期貨價格角度來看,從今年3月份至10月份價格上漲了170%左右,隨即又從10月至12月低點,煤炭價格下跌了50%以上。
造成煤炭價格如此劇烈波動的原因主要是市場上供需失衡,從供需關係來看是煤炭的供給缺乏彈性,而需求彈性較大所致。今年年中,在煤炭供給上面臨的局面可簡單概括為:“進口煤進不來”和“國內礦無法採”的尷尬局面。由於疫情和一系列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今年我們煤炭進口渠道紛紛售阻。原先我國每年都要從印度尼西亞,蒙古和澳大利亞等地進口煤炭3-4億噸,然而由於多方面原因,今年的煤炭進口量大大降低。比如我國年平均進口澳大利亞煤炭近4000萬噸,但因為國際政治因素,該進口量已趨近於零。蒙古是我國煤炭進口的另一大地區,近期當地新冠疫情出現反覆,導致煤炭的生產和運輸受到嚴重衝擊。印尼煤炭同樣由於當地的雨季,導致外運受阻。截止10月份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我國今年進口煤炭較上年同期下滑了10.3個百分點。
今年國內的煤炭開採也收到了不同層度的限制,在煤炭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2016年,國家發改委推行了煤炭的供給側改革措施,透過設定產能指標和加強安全檢查等手段限制煤礦產能,要求大型煤礦減產、限產,對一批地質條件不好,瓦斯含量高的煤礦進行了關停並轉,並嚴格審批新建煤礦。截止2020年底,我國累計退出煤礦5500處,淘汰落後煤炭產能近10億噸。2021年9月,我國實行“碳中和,碳達峰”的戰略,在能源結構上要擺脫以往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發展綠色清潔能源。從我國的原煤產量來看,煤炭新增產能在近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從需求端角度來看,今年煤炭的需求受到全國在疫情後的復工復產,又迎來了一段時間的旺盛需求,多方面綜合造成了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當然在煤炭價格上漲末期,也不乏人為炒作的推波助瀾。在今年11月份開始,國家對於煤炭價格採取了強硬的管制措施,價格也應聲下跌。
今年與煤炭直接相關的企業股價,也隨著煤炭價格呈現過山車的走勢。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此類公司業績具有較強的週期性,盈利能力並不穩定,國際上大量原材料價格難以預測,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機會很難持續。在未來一年的投資中,大眾不必過分關注此類投資機會。
元宇宙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話題,這個概念具體是什麼?是否能夠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投資機會?
微淼喬大東:在2021年末“元宇宙”概念確實再次激發了部分投資者的熱情,在Facebook宣佈將公司名稱修改成“Meta”後,這種對元宇宙的吹捧和炒作也達到了頂峰。“元宇宙”一詞至今沒有一個官方的準確定義,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個脫離現實世界的虛擬生態圈。在扎克伯格的幻想裡,元宇宙需要整合的技術有,VR、AI、區塊鏈、NFT、邊緣計算、5G甚至6G。
隨著而來的是,大量號稱元宇宙概念的公司備受市場資金的追捧,這個概念也是從資本市場火到了現實世界,不少元宇宙的課程培訓,線下演講也是層出不窮。資本市場的泡沫在膨脹過程中永遠是美麗且誘人的,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看待這個世界。
元宇宙很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我們很可能會生活在萬物互聯足不出戶即可解決一切的場景下。但是作為當下投資者的我們,必須問自己幾個關鍵的問題,目前高漲的元宇宙概念公司真的與未來發展有關嗎?未來元宇宙下的頭部公司一定是今天的龍頭公司嗎?美麗的暢想真的一定會實現嗎?1967年蘇聯在十月革命50週年紀念時埋下的時光膠囊裡面寫到:“50年之後,你們一定已經在銀河系建功立業”。
綜合來看,元宇宙遠沒有很多投資者所想象的觸手可及,這是一個龐雜完整的體系,作為普通投資者,尋找確定性一定是重要的,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真的在元宇宙方面進行探索,有沒有真的將資金投入在有效的研發,有沒有一個健康的經營體系,公司擁有的技術是否真的屬於前沿還是即將被淘汰,這是我們要冷靜思考的。
現在有不少公司都在給自己貼上元宇宙的標籤,但是真實的生產經營,不能說跟元宇宙是“完全一致”可以說是“毫不相干”。當下擁有核心技術,在VR,人工智慧,虛擬展示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的公司依然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是我們無需受到元宇宙概念的思維限制。未來一定會來,但是絕不會提前到來,投資還是要回歸現實,在不停追逐元宇宙熱點的投資者們,希望透過炒作熱點發財的朋友,還是冷靜客觀看待世界為好。當一切都朝一個方向前進時,最好朝相反的方向深深看一眼。
今年中概互聯指數自高點以來回落近50%,大量較為優質的中概股全年表現較差,其中主要問題出現在哪裡?未來一年中概股是否具有一定投資機會?
微淼喬大東:中概互聯指數是目前投資海外市場的中概股有效通道,指數自2019年初低點至2021年2月高點以來上漲了160%左右,隨即指數從2月高點至年底下跌了50%。騰訊和阿里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優質中概股代表,也分別在今年有45%和65%的回撤幅度。此次中概股券全年表現較差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頭部網際網路受到國內反壟斷的審查。隨著市場的發展,一項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行業也不是反壟斷的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回顧過去20年以中概股企業為主導的網際網路經濟,和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行業一樣,都經歷了“先發展後治理”的過程。在逐漸完善的監管下,部分企業受到了一定的挑戰。
第二,從今年的9月開始,針對未成年的學科教育減負,也就是“雙減政策”正式落地,知名中概股新東方和好未來受到了嚴重衝擊,股價從高點暴跌90%以上。雙減政策最終的實施是對教培行業直接打擊,不少海外投資者看到了中國政府的強力管控制度,對於其餘行業的未來發展感到擔憂,此次監管也引起了不少無關行業的中概股下跌。
最後就是,在今年的12月2日美國公佈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法案要求在美國上市的非美國本土公司,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供檔案證明公司不受外國公司擁有或掌控,同時也需要遵循美國的審計標準,並要求公司提供額外的披露。而對於很多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大量公司內部資料屬於國內使用者隱私資料,中國政府不會允許其向美國披露這些資料。此時這些公司目前面臨尷尬的境地,資料不披露面臨退市懲罰,如果資料披露又會受到國內監管懲罰。最典型的就是剛在美國上市不久的滴滴,就已經啟動了美股退市計劃改在香港上市。
今年在多重情況的疊加下,導致中概股整體表現較差。但是從公司的基本面角度來看,國內在海外上市的部分行業龍頭公司,依然具有較強的護城河效應,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受到直接威脅。雖然一些大環境的變化短期會對公司股價造成衝擊,但拉長時間來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是推動股價長期上漲的唯一動力。等待大環境整體穩定後,優質中概股依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明年的房地產行業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投資價值如何?
微淼盧榮明:2021年對於我國房企可以說是困難的一年,部分大型房地產公司甚至出現債權違約現象。其實這一問題的本質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出現過熱現象,房價與居民收入不成正比,年輕人不敢買房、買不起房、還不起房貸現象越發突出。
當購房群體面對高昂的房價開始選擇“躺平”時,房地產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本:人口增量。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2020年中國人口達14.1億,出生人口較2019年減少260萬,下降18%,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3.5%。呈現五大新特徵新趨勢: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城市群化、階層固化。
可以說人口增速下滑、城市化逐步實現、房地產存量市場龐大等因素,使得我國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再次對樓市做出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並進一步提出“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穩發展、軟著陸會成為未來一階段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將“房住不炒”與“因城施策”相結合,並加快推進房地產稅試點落地。
在這種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將加快洗牌速度,部分優質房企市場份額有望增大。尤其是資債指標穩健房企,具備信用和融資優勢,待到行業寒冬過去仍具備投資機會。
此外,物業管理或將成為未來房企的發展點之一。物業管理圍繞小區業主展開,包括家政、維修、租售、商貿等諸多社群消費場景,可以為人們打造更加舒適的宜居生活環境。不少傳統小區物業管理水平尚無法跟上時代發展需要,隨著社群服務場景越發多元化,有必要配置更加專業化的人力物力。如此一來頭部房企有望透過業務整合實現業務擴張,進一步激發服務效率從而向平臺化轉型。
最後給與購房者的建議是:指望買一套房就能少奮鬥幾十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剛需購房者要量力而行,切勿揹負過高房貸壓力,而投資客則要慎之又慎了。
在2021年推出了三孩政策,同時多地方均對新生嬰兒父母推出扶持政策,未來中國人口結構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何種影響?
微淼盧榮明: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年輕人結婚、生育觀念已經發生改變。根據2021年上半年的新生兒資料可知,2021年全年新生兒數量預計在998萬人左右,而我國2021年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人,人口負增長時代已然來臨。
為了保證我國人口數量穩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於2021年7月20日公佈,決定中就“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並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清理和廢止相關處罰規定,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援措施”提出要求。為了響應中央號召,各地也陸續出臺相應扶持政策鼓勵符合標準的夫妻生育三孩。
“全面三孩”政策落地,有助於我國出生率回升,從長期來看這也將增加對房地產的需求,助力房地產市場向好發展。但是如果房價過高則會打擊居民生育意願,尤其是在國家堅定“房住不炒”基本原則下,未來一階段房地產市場仍難出現較強爆發。
在此背景下,預計我國房地產市場形成三大趨勢:
一個是區域差異化發展。對於部分核心城市群來說,其虹吸效應預計將越發明顯,如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成渝等區域先發性非常顯著,憑藉著更好的經濟實力、產業基礎,以及便捷、高質的生活,將會對年輕人形成更強吸引力。這些區域的房地產市場憑藉較好的市場支撐,可以保持整體穩健成長。但對於經濟欠發達區域,將會面臨新生人口增長趨緩和人口流出雙重壓力,對房地產行業發展形成更大壓力。
二是保障房、租賃住房市場發展。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吸引著數量龐大的年輕人就業,但是高昂的房價和子女上學問題使得他們不敢生、養不起。對此國家已經逐步採取措施,例如管控房屋租賃市場、改變學區房現狀等,這些舉措都將有助於年輕人更好的進行定居和生育。所以可以遇見的是,未來我國核心城市房價難以出現較大回落,但保障房、租賃住房市場將承接更多新增流入人口。如何合理發展這一市場是房企們的重要課題。
三是大力發展養老產業。三孩政策提出在短期內依然難以扭轉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現狀,當前養老產業整體發展並不完善,養老資源較為緊缺且區域分配不均衡。三四線城市養老產業不發達且年輕人外出務工,養老問題更加尖銳。因此房企與地方政府等展開合作,探尋真正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養老服務模式勢在必行,在養老住宅開發、養老服務運營、養老物業支援等方面,房企將會有著更大發展空間。
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如何?有哪些政策風險需要注意?
微淼丁端祥: 在建黨百年之際,“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前三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為9.8%,位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前列。在疫情肆虐的全球大環境影響下,我國多地也是疫情頻發、嚴重洪澇災害、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電力煤炭供應一度緊張等多重挑戰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趨勢,可以說這樣的經濟增速水平,還是非常來之不易的。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透過解讀,我總結了一下重點,來分享一下。總結起來本次會議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穩增長”,一個是“糾偏”。
中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2022年經濟會執行會突出一個“穩”字,“二十大”將於2022年召開需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
從需求視角看,出口和房地產是衝擊中長期需求的兩個核心。一方面是來自國際市場的衝擊。但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國經濟秩序逐步恢復正常,但出口回落的趨勢已經形成。我國出口累計增速從5月份40.2%回落至11月份的31.1%;另一方面是來自傳統經濟動能失速。2020年下半年之後房地產為代表的經濟增長“舊動能”出現失速,房屋新開工面積回落,會顯著影響2022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動能,即使是11月份開始對房地產市場的融資環境邊際放鬆,但真正產生刺激效果預計也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
從供給視角看,需要關注“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這次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最佳化組合。”西方部分國家,在歷史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曾出現過一些能源安全問題,所以這次會議也指出了,能源安全必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堅持“以我為主”的能源結構體系。
糧食安全更是事關國內穩定大局,提到“無糧則不穩”。雖然國內的糧食十八年來連續豐產,但全球通貨膨脹,導致化肥的價格上漲了80%。達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肥料短缺,有可能會使2022年糧食收成減少,並且2022年糧食生產將受到雙“拉尼娜”的影響,極端天氣對糧食生產的衝擊不容忽視。這也是為什麼前陣子,國家商務部發布了,讓百姓們及時儲備生活物資的要因。
預期的形成來自於對政府經濟政策的觀察。近期發改委已經有相關動作;在穩增長背景下,“基建可以超前”“財政保證支出強度”超出市場預期,據悉2022年提前專項債額度已經下達,最大額度為2.19萬億,連續四年保持下達額度提升;房地產市場“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強調的是保障租賃住房的建設,措辭從“高度重視”變更為“推動”,但對長租房市場有“規範”調整為“加快發展”。
短期視角看,散發疫情帶來的管制對旅遊、餐飲等居民消費場景會造成較強衝擊;全球晶片短缺的問題會制約汽車、電子消費品的生產;部分城市對房屋和汽車等的限購政策也壓制了部分需求;另外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本壓力使得市場主體對2022年經濟預期轉弱,可能會加大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
投資者應該在2022年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
微淼丁端祥: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
在做家庭資產配置前,首先要認清自己屬於哪種型別的投資者。例如:1、保守型;2、穩健型;3、平衡型;4、積極型或激進型。
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資者,承擔風險係數的能力極低,以資金安全保障為主,理財的目的偏於保值而不是增值。貨幣基金和純債券基金是保守型投資者的較好選擇。
如果是穩健性的投資者,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的,在追求穩定盈利的同時,對本金的安全性會重點關注。可以選擇二級債券、可轉債、部分偏債券基金等。
如果是平和型的投資者,屬於既不追求風險,也不厭惡風險的型別。相對於前兩者,對收益有較高的追求。股票、基金類的投資產品,比較適合。
如果是積極型或激進型的投資者,這兩類的投資者,對高收益追求比較熱衷。但心裡也明白,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股權、私募、股票、基金等投資產品。
認清自己,才能做好資產配置的規劃。才能更好地把資金做好分配。當下任何單一的投資產品,已無法滿足我們普通投資的投資需求。債券收益較低,基金收益適中,股票收益較高。但知識是投資理財的基石,如果不懂不要亂投,懂了才能放心投資。畢竟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要在建立相對安全的基礎之上,再獲得一些額外的收益,這樣才能做到保值增值。
2022年,國家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方向,跟著國家的大方向走,大機率不會走偏差。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為9.8%,2022年的經濟政策“求穩”“糾偏“。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如果你的年化投資收益率能夠與經濟增速持平,或者略微高於這個水平,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2022年,我認為證券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因為在我們國家經濟轉型的過程當中,已從房地產產業轉型至發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建設當中。那上市企業就是實體經濟的支柱。
我們可以把自由資金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長期增值的錢,比如3-5年或者10年內用不到的資金,可以選擇一些權益類資產,例如基金、股票、reits等。可以選擇一些低估值的並且成長性較高的板塊重點考慮。估值已經相對較高,或者過熱的板塊,要注意風險。這類資產長期來看,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未來應該會和它共同成長,有較為不錯的收益。
第二類就是平時要用的錢,要有一些儲備,利用好貨幣基金,短期銀行理財這類理財工具當中,靈活中有一點穩定的增值,以便不時。
第三類就是保命的錢,在大多數人的意識當中,只認為賺錢重要。有時卻往往忽略了家庭的人身風險,以及財產風險。那我們要合理的利用好保險這項金融工具,這裡我們重點指的是風險保障類保險。例如: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等。對於身體健康的人,雖然生病是小機率事件,但偶爾也會發生,所以我們可以用年收入的10%左右去把它化解,把家庭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做好家庭資產配置,能夠有效的化解家庭的財務風險,不要被高收益衝昏頭腦。辛苦賺來的錢,我們要把每一分都打理好,過於激進的投資,忽略風險,往往會把自己陷入萬丈深淵。人生中的最後一份職業,就是家庭財務的規劃師,打理的好,一生富貴,打理不好,終生貧庸。
在2021年末,美國CPI持續走高,同時美股大盤指數全年持續創出新高,如何看待未來一年美國投資市場的風險與機遇?2022年投資者應該如何規避風險尋找機會?
微淼周婷:在未來一年內,美國投資市場的風險與機遇並存。
存在的風險:
疫情:中國、日本、韓國都是美國製造產業鏈中的一環,如果中、日、韓這三個國家出事情,就無法生產出美國企業需要的零配件,美國製造業將受到的衝擊肯定是比較嚴重的。全球疫情暴發,會加劇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越大,美股就會發生暴跌,美股暴跌會給經濟和金融帶來極大的影響。而美股如果進入長期下跌的週期,那麼美國投資者的收入就會減少,消費能力將會受到影響。整個美國經濟又是靠消費來拉動,所以美國人民的消費受影響要遠比疫情更可怕。
從目前形勢看,未來美國新冠疫情確診患者人數會有所上升,同時治癒率會上升,死亡率在下降。所以,美國大規模暴發新冠疫情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即使是這樣,這次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乃至是美國經濟仍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目前,許多企業在利用疫情帶來的機會削減成本、增加運營槓桿,其中可能會有不少企業獲得比疫情爆發前更高的利潤率。但這背後的推動因素不僅有疫苗、治療方案和核酸檢測,更有各國央行向市場注入的10萬億美元貨幣與財政支援。由於貨幣、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通常要滯後一兩年才會顯現,所以現在我們尚未看到其全部影響。疫情後,預計材料、非必需消費品、金融、工業類股票將會大幅上漲。
中美關係:如果中美真的走向脫鉤,國際環境只會進一步惡化。貿易與智慧財產權爭端或將進一步升級,進而損害依賴全球供應鏈的跨國公司。
美國2022年高通脹的持續性可能超預期。以史為鑑,美國高通脹與低利率短期可以共存。借鑑美國40年代後期50年代初的貨幣政策,從上世紀的冷戰初期的那段歷史來找規律。大國博弈時代,美國能夠容忍短期偏高但不失控的通脹。首先,美國2022年上半年高通脹壓力仍將延續,下半年有望回落。其次,大國博弈時代,溫和可控的通脹,疊加科技進步,有助於美國擺脫“高債務、低增長”陷阱,所以,美國對於高通脹的容忍度可能超預期。
美國2022年是中期選舉年,長端利率仍將保持在低位,流動性不會太緊。美國中期選舉之前,圍繞社會公平的政治博弈可能會愈發激烈,加稅、加息等政策預期及言論可能成為市場焦點,從而影響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
美國經濟2022年降速但並非滯脹,不能低估科技創新的動能。隨著疫情之後的刺激政策退場,美國經濟增速回落是正常的。美國2022年經濟的結構性亮點,特別是科技創新,值得重視。2022年美國財政計劃將明顯推動清潔能源、新能源車的資本支出。
存在的機遇:
美股行情展望:2022年可能仍非熊市,而是震盪市、內生增長的結構為王。美股2022年並非指數大年,震盪市的機率大。1).美股2022年不太可能成為指數大年,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美股整體性的盈利改善動能弱化,制約指數表現。2).美股散戶入市的動能將退潮,導致區域性被炒作的高估值股票承壓,進而提升美股波動風險。3).美股2022年出現指數大熊市的機率也不大。美國Taper只是刺激退場,並非系統性收緊,整體流動性環境不算差。
美股2022年需要精選結構性行情,關鍵看內生增長動能。1)美國經濟動能放緩、期限利差縮窄,從相對收益的角度,2022年市場風格偏向成長。2)2022年有望迎來美股科技股的資本開支大年。3)淘金FAANGs等科技龍頭們資本開支聚焦的方向,具體來看,包括新能源車、元宇宙、數字貨幣、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最新財報季CAPEX指引聚焦的AR/VR、雲服務、數字媒體等。
直接指數行業化組合(購買由多隻個股構成的多樣化投資組合、而不是指數基金或ETF)。這種投資方式將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根本性改變。我們也已開始將只投資ETF的家庭轉向直接指數行業化組合。透過這種操作,我們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成績,比如客戶滿意度、業績提升、稅損收穫,以及對不注重性別平等的企業、槍支製造商和不注重改善環境影響的石油企業予以了剔除,等等。
美國政府頒佈了《稅改法案》,將資本利得稅從最高時的49%降低到目前的0,同時針對資本持有年限實施不同的稅率,即持股時間越長,所繳利得稅越低,並且不斷細分徵稅範圍,將原有的4擋稅率調整為目前的7擋,而且美國國會還會透過立法,對投資小企業股所得100%免稅。美國各州政府還推行了地方稅收抵免政策,規定對新興小企業,女性創辦企業等諸多投資種類採取不同程度的稅收抵免。
明年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美元的貨幣政策會對人民幣造成哪些影響?防範金融風險,投資者該注意哪些方面?
微淼周婷:和中國人民銀行不同,美聯儲加息或降息指的不是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而是聯邦基金利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指美國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是商業銀行互相拆借資金時的利率。這個利率對商業銀行的利率有實質影響,因為準備金餘缺可以對銀行存貸款產生影響。所以,聯邦基金利率雖然不是存貸款利率,但會影響存貸款利率。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國儲戶的存款利息提高。因此,國際投資者更願意持有美元,國際熱錢紛紛湧入美國。這反映在外匯市場,表現為美元走強,相對於其他貨幣升值,因此其他貨幣較美元相對貶值。美元走強後,有利於本國進口,相同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因此外國商品相對於美元也是貶值了。
美國加息最直接的影響是在匯率上,人民幣貶值壓力升高,利空A股。而美國加息大機率會促使美元迴流至美國,不利於諸多行業。因為,加息意味著企業的融資成本會提高,側面抑制消費。一旦美聯儲加息,那麼美元會繼續走強,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國家貨幣則將繼續貶值。
美聯儲加息,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是肯定的,但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主要原因包括:(1). 外匯管制。(2). 國內市場利率上升。(3). 美國也不希望人民幣貶值,這樣也對美國貿易不利。貨幣貶值帶來的直接衝擊就是資本加劇外流。
因此,從短期來看,美聯儲加息會促使美元上漲,人民幣兌美元方面會有短期的下滑。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人民銀行認為,美元上漲,人民幣依然穩定,具體原因如下:
(1).中國經濟增速雖然相對放緩,但從全球橫向比較仍屬較高水平;
(2).中國仍保持一定規模的貿易順差;
(3).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境外持有的人民幣資產規模將逐步增加;
(4).中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
美聯儲加息有利於美元匯率上漲,通常市場都會提前走出預期,如果美國經濟狀況不是很樂觀的話,加息公佈之後美元會下跌,這就是買預期賣事實。對於中國來說,美聯儲加息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只有離岸人民幣參與國際外匯交易,在岸人民幣影響很小,對於中國來說,只有真正能影響到國際競爭力的事件,才會真正影響到中國,比如美國的稅改,其目的就是要把企業和資金引向美國,以此來提高美國就業和整體經濟,這對於中國是有影響的。
為了防範金融風險,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2).加強對股市、債市的實時監測。
(3).除了加強監管外,應該加強對百姓知識的普及,讓他們充分認識這些不能帶來風險的新金融產品,新金融工具,不要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財富,都投入到一些看上去好像充滿希望,但有可能產生巨大金融風險的創新手段中。
(4).槓桿率也是潛在的重大風險點,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從金融監管的角度來說,可以對金融產品,特別是股權投資類的金融產品,給予更大的支援鼓勵,使全社會能夠更加妥善地使用股權類的產品,而降低使用槓桿率。
(5).老百姓也要增強“財商”意識。高於銀行存款受益民間金融產品不要碰,貸款要到銀行去,不要相信第三方中介機構,不要亂轉賬,嚴防套路貸,嚴防殺豬盤。
(6).全面客觀瞭解美國的政策環境,強化合規管理。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塑造中資企業的良好形象。
注:本文觀點僅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