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開國大將黃克誠因為高度近視經常被人戲稱“黃瞎子”,事實上黃克誠不僅不瞎,反而是一個有著高度政治遠見的戰略家。抗戰快結束時,黃克誠是第一個提出來要抓緊派部隊去東北搶佔先機的人。在給黨中央的電報《對當前局勢和軍事方針的意見》中,他建議立即派部隊赴東北,並應儘量多派“至少應有5萬人,能去10萬人為最好”。
毛主席非常重視黃克誠的意見,於1945年8月29日指示:“晉察冀和山東準備派到東三省的幹部和部隊,應迅速出發。”
根據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我軍先後派往東北的部隊有:八路軍山東軍區主力部隊;魯中、濱海、膠東、渤海等軍分割槽主力部隊;新四軍第3師;晉熱遼部隊和陝甘寧邊區部隊等。另外還有很多的地方幹部。
一、第一支到達東北的部隊只有100多人,是膠東軍區許世友派出去的;隨後冀察熱遼的曾克林司令也率領成建制的大部隊到達瀋陽。
1.呂其恩、鄒大鵬按膠東分局許世友的指示,迅速率領100餘人帶著電臺從煙臺渡海到了遼東,這時候他們發現蘇聯紅軍只佔領了少數大、中城市,小城市和鄉鎮都是空白,真是喜出望外,趕忙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山東軍區和中央。
新中國成立後,呂其恩先後任安東省委書記、瀋陽市委黨委組織部長、哈爾濱市長等職務;鄒大鵬被國務院任命為首任情報總署署長、中央調查部常務副部長等職。
2.差不多同時,冀察熱遼第十六軍分割槽司令員曾克林也率領3個團、共6000多人的部隊到達了瀋陽附近。
曾克林領導的部隊,是第一支成建制、數量大的進入東北的中共部隊
他們也將相似的情報報告給了黨中央,這些第一手的資料可是太重要了,它加快了中央向東北派兵的速度和力度。
解放後曾克林任海軍航空兵司令,55年他被授予了空軍少將軍銜。
呂其恩的小部隊與曾克林的部隊,都有人說他們是第一支進入東北的中共部隊。現在,從時間上看來,當然是呂其恩先到,但從成建制部隊的角度來說,曾克林的部隊又是第一支。
二、周保中和他的“蘇軍第88旅”,人數雖然不多,但在蘇聯紅軍進入東北期間,他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東北抗聯失敗後,領導人周保中帶著隊伍退入蘇聯,他把部隊改編為抗聯教導旅,對外稱“蘇聯遠東紅旗軍獨立第88步兵旅”,簡稱88旅,周保中任旅長。
全旅共有1500人,其中抗聯指戰員643名(其餘為蘇聯官兵),編為4個步兵營,金日成為第一營營長,88旅幹部均授予蘇軍軍銜。
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向日本宣戰後,88旅的任務如下:
1. 隨蘇軍佔領東北戰略要點,擔任駐各城市蘇軍衛戍副司令,幫助蘇聯紅軍維護秩序,肅清殘敵;2. 建立黨組織,開展群眾運動;3. 在蘇軍主要佔領地以外建立人民武裝。
周保中將抗聯戰士幹部組成4人一組的小分隊,攜帶電臺和武器配合蘇軍行動。後來抗聯又劃分為57個小組,在東北各地建立各級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在9~10月2個月間就發展到了4萬多人,部隊也改稱“東北人民自衛軍”。
東北局書記彭真到達瀋陽接見了周保中等人後,統一了東北各部隊和黨的領導關係,第88旅撤消。
所以也有人說,周保中的88旅是第一個進入東北的部隊。
不過周保中進入東北,不是中央的安排、而是蘇聯紅軍的安排的。解放後,周保中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職。
三、山東軍區部隊動員規模大、人數多,他們成為進入東北部隊的主力。
羅榮桓於1945年9月20日接到中央進軍東北的指示後,在山東軍區迅速調集了八路軍部隊共6萬多人,親自率領分批開赴東北。
這6萬多人的部隊主要包括:軍區直屬部隊的一部分、第1師、第2師、第3師、第5師的一部分、第6師、第7師,以及所屬魯中軍區、濱海軍區、膠東軍區、渤海軍區等所屬的主力部隊各一部分。
1.山東軍區第1師,後發展成為了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第1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38軍第112師。師長梁興初歷任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7軍軍長、第38軍軍長等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2.山東軍區第2師,後來發展為了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第2師,後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38軍第113師。師長羅華生後任第四野戰軍第39軍第152師師長等職,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3.山東軍區第3師,後來發展成為東北野戰軍3縱7師,後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0軍第118師。副師長鬍奇才歷任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1軍副軍長等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4.第5師(只有第14團和第15團進入東北),後來發展為了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2師,在1949年2月被改編為了第四野戰軍第41軍第123師。師長吳克華歷任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1軍軍長等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5.第6師後來發展為了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後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1軍第121師。副師長蔡正國曆任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第10師師長,第41軍第121師師長、第40軍副軍長。蔡正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時年僅44歲。
6.第7師後來發展為了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第17師,後被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3軍第128師。師長楊國夫歷任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3軍副軍長等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7.羅舜初領導的魯中軍區部隊和一批地方幹部,他們於1945年11月挺進東北建立根據地。羅舜初素有“旋風勇將”的美譽,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
四、黃克誠雖然離東北更遠、接到指示更晚,但他卻更快地進入到了東北。
1945年9月23日黃克誠接到中央進軍東北的命令,他只用了二個月的時間,就於11月25日將新四軍第三師3.5萬人從蘇北經山東、河北、熱河等省長途跋涉,帶到了錦州。
新四軍3師當時下轄第7、第8、第10和獨立旅四個旅。
1.第七旅旅長彭明治,後被任命為四野戰軍13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四保臨江、平津戰役等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
2.第八旅旅長張天雲,後擔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45軍副軍長。
3.第十旅旅長鍾偉,他是四個旅長中名氣最大、打仗最強的人,軍銜卻又是最低的人。
4.獨立旅旅長吳信泉。
除了師長黃克誠、四位旅長外,3師後來還出了劉震、洪學智等一批名將。
五、萬毅(曾任張學良的副官)領導的山東濱海支隊有3000多人,他到達東北後先後擔任過第一縱隊,第七縱隊和第五縱隊3個縱隊的司令員,後來被授予開國中將。
濱海支隊,即萬毅率領的挺進東北縱隊,4個主力團,3306人。之所以把它單獨出來說事,是因為它相對地獨立於山東的其它部隊。
六、陝甘寧邊區部隊和其它地方的部隊,也各自派出了當時他們所能派出去的力量。
1.陝甘寧邊區第359旅、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的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等部隊共萬餘人。
陝甘寧轄區的部隊進入東北由蕭勁光帶領,55年他授銜為大將。
2.晉綏、冀中、冀魯豫三個根據地,也各派出了1個團進入了東北。
晉綏軍區派往東北的部隊由呂正操率領,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
派往東北的部隊,總共有11萬餘人。
另外,延安及各解放區還派出黨政軍幹部約2萬人,也陸續進入東北,參與東北的民主政權建設工作。
林彪和羅榮桓就是依靠這些部隊,最終打贏了遼瀋戰役,取得了全東北的勝利
結束語:在這場向東北派兵的比賽中,蔣介石雖然有飛機、軍艦等現代化的運輸工具,還有美軍的全力支援,但他最後還是比輸了。原因在哪裡?一是當時國民黨軍隊中的很多人已經厭倦了打內戰;二是共產黨人有更強的理想、更強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