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熱點問題
- 從政局變動看日本內政外交走向——以自民黨總裁選舉與第49屆眾議院大選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課題組)
專題研究 新時代的中日關係
- 拜登美國的頭號盟國:日本對華新態勢(時殷弘)
- 經濟方略、經濟安全政策與美日對華戰略新動向(歸泳濤)
- 新時代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疊加效應研究(金仁淑)
- 政策推手:日本首相外交安保團隊與對外決策過程(張勇 孟繁超)
- 美日同盟臺海危機管理機制與日本的角色轉變(範強 徐學斐)
基礎文論 區域國別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 美國的日本研究:世代更替與學術流變(賀平)
學術資訊
- 《日本學刊》2021年總目錄(165)
- Abstracts (168)
- 日本語要旨 (172)
- 第二屆“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國際論壇”暨第九屆“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召開(封二)
- 《日本文論》2021年全兩輯出版 (封三)
摘 要
01
從政局變動看日本內政外交走向
——以自民黨總裁選舉與第49屆眾議院大選為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課題組
內容提要:自民黨總裁選舉和第49屆眾議院大選,使日本內政、外交發生變動。自民黨總裁候選人競選對派系政治有所衝擊,但並未觸及和影響自民黨一貫的保守主義路線。眾議院大選後組建的岸田政府將“修憲”、“新資本主義”、“人權問題”和“強化日本防衛力”等作為內政、外交及安保的重點。岸田政府依託日美同盟強化“印太構想”及其安全機制的意向,與對華“對話”外交口號形成反差與背離的狀況。
關 鍵 詞:自民黨總裁選舉 眾議院大選 岸田文雄內閣 新資本主義 日美同盟 中日關係
作者簡介:課題組組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呂耀東研究員,成員有張伯玉研究員、盧昊副研究員、孟明銘助理研究員。
02
拜登美國的頭號盟國:日本對華新態勢
時殷弘
內容提要:拜登治下美國的頭號盟國是日本。在中國崛起和奮進的根本形勢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奠基了日美針對中國的超特殊關係,繼任首相菅義偉和現任總統拜登將其進一步顯著提升。菅義偉內閣時期,隨著拜登政府近乎馬不停蹄地強化和升級對中國的戒備、威脅、圍堵和反推,日本在戰略軍事陣線上對美予以最密切配合,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臺灣問題上,日本已嚴重衝擊甚而毀傷作為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底線,正在將臺海兩岸間爆發戰爭情況下夥同美國做大規模聯合武裝干涉形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在釣魚島問題上,與拜登反覆強調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相應,日本反覆表示反對中國單方面改變東海現狀,還積極地與美國一起就東海問題採取更周全和更細緻的聯合軍事行動,且顯著擴大軍事合作範圍;在印太四邊機制主要由拜登政府驅動且加速推進擴充套件之際,日本非常積極地參與助力,甚至發揮引領作用。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尚存對華審慎,以便維持有利可圖的對華貿易,並將其與多年來形成的政策傳統相呼應,即透過現存雙邊或多邊對話機制來尋求問題的解決。中日關係已進入一個特徵鮮明的、以戰略軍事對抗為首要性質的歷史新階段。
關 鍵 詞:拜登政府 菅義偉內閣 日美關係 日本對華態勢 臺灣問題
作者簡介:時殷弘,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特任教授。
03
經濟方略、經濟安全政策與美日對華戰略新動向
歸泳濤
內容提要:在當前的大國博弈中,各國日益重視“經濟方略”或“經濟安全政策”,使用經濟手段追求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標。全球經濟和資訊網路中的不對稱相互依存、軍民兩用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美國對外政策觀念從自由主義轉向地緣政治等因素,促成了經濟方略或經濟安全政策的興起。美國把中國視為高科技和地緣政治競爭中的對手,一方面不斷加強針對中國的強制性經濟方略,特別是技術脫鉤,另一方面試圖聯合所謂志同道合的國家,構築排除中國的技術聯盟和供應鏈聯盟。經濟方略在削弱和遏制對手的同時也會傷及自身和盟友。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國,在仿效和追隨美國的同時,強調保護和發展自身具有“戰略不可或缺性”的產業,力圖在防止技術流出和維持對華出口之間保持平衡。未來美日將進一步加強針對中國的經濟方略或經濟安全政策,但實施方式可能趨向理性和平衡,以謀求與中國的“競爭性共存”。
關 鍵 詞:經濟方略 經濟安全政策 供應鏈 美日同盟 中美日關係
作者簡介: 歸泳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04
新時代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疊加效應研究
金仁淑
內容提要: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並在全球蔓延,中日經濟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和風險。中日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契合了新時代兩國區域經濟戰略的需求,是中日“化競爭為協調”的新型合作模式,主要採取由政府推動、企業為主體、官民合作、協力推動的機制。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將帶來中日雙方協同效應及東道國經濟效應,也有利於最佳化國際分工格局、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即可以取得“1+1+1>3”的疊加效應。鑑於日方尚採取謹慎、保留、漸進的態度,後疫情時代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需要在遵守國際經貿規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雙方比較優勢,規避相關的政治、經濟風險,構築對三方帶來互利共贏效應的合作模式。
關 鍵 詞:新時代 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 新型合作模式 疊加效應
作者簡介:金仁淑,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05
政策推手:日本首相外交安保團隊與對外決策過程
張 勇 孟繁超
內容提要:在日本對外決策中,究竟是誰在影響首相?作為一項有學術與現實意義的研究議程,筆者旨在回答:誰是菅義偉執政團隊中負責外交安保事務的關鍵角色?菅義偉政府又是按照何種流程進行對外決策的?在對“首相一日”資料庫進行重點使用的基礎上,從對外政策分析的視角對菅義偉外交安保團隊的決策模式和決策特點進行學理性分析發現,菅義偉外交安保團隊的決策模式,呈現出組織過程模式和官僚政治模式相結合的特點,其中官邸官僚對首相產生了較大影響,這無疑體現了首相官邸主導之特徵。就具體案例而言,在中國《海警法》出臺前後以及日本醞釀西方七國集團(G7)康沃爾峰會相關議程期間,具有不同職業背景且有著不同利益訴求的關鍵角色直接或間接影響了首相官邸在對外決策時的判斷。新近登場的岸田文雄內閣的外交安保團隊尚未完全定型,仍待持續跟蹤觀察。
關 鍵 詞:首相外交安保團隊 決策模式 首相官邸主導 岸田文雄內閣 中日關係
作者簡介:張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孟繁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日本系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06
美日同盟臺海危機管理機制與日本的角色轉變
範 強 徐學斐
內容提要:由於中美兩國實力的此消彼長和臺海軍事平衡的轉變,美日同盟對中國的威懾手段由美國單方面軍事威懾轉變為依靠提升同盟威懾力。日本與中國的領土糾紛提升了其維護同盟的需求;更加支援美日同盟的輿論拓寬了日本政府的活動空間;行使集體自衛權提升了日本對臺海危機的影響力,日本由不願過度捲入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介入者。美國透過積極的對華溝通機制成功避免誤判,而日本的言行卻加劇了中國對其介入臺海危機的疑慮。需要研究如何巧妙利用日本國內出現的對華政策分歧促使日本提升對華政策積極性、使日本民眾對本國行使集體自衛權介入臺海危機的態度向和平主義方向發展。
關 鍵 詞:臺海危機 美日同盟 國際危機管理 戰略模糊 臺灣問題
作者簡介:範強,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徐學斐,日本新潟大學現代社會文化研究科博士後。
07
美國的日本研究:世代更替與學術流變
賀 平
內容提要:19世紀後半葉以來,美國的日本研究經歷了數個世代的更替,呈現出比較鮮明的階段性特徵。在其動態演進過程中,美國的日本研究學界反覆思考和激烈爭論的一個焦點在於“區域研究”與“學科研究”的定位與相互關係。20世紀70年代以後,理論與方法聲勢日隆,日本研究更多地被納入學科的視角下,作為比較研究的一個國別物件。90年代之後,“區域研究”變體回潮,實現了與“學科研究”之間新的融合。從學術史的角度而言,美國的日本研究與中國研究的演進過程存在明顯的關聯和類同,儘管兩者並不是全然同步的。與中國研究相比,美國的日本研究在對物件國的認知變遷、與物件國學術界的接觸和互動、學術爭辯所產生的外溢效應等三方面表現出顯著的特殊性。整體而言,美國的日本研究與中國研究呈現出一種並行不悖的關係,彼此提供了有益的參照和借鑑。
關 鍵 詞:日本研究 區域研究 學科研究 中國研究
作者簡介:賀平,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實習編輯孫麗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