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問:關羽的漢壽亭侯,到底是多大的爵位?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瞭解三國曆史,今天就在這裡概述一下東漢的爵位體系。東漢的爵位體系大致如下:王爵、公爵(有縣公、鄉公之分)。這兩個爵位不以戰功為前提。侯爵(縣侯、都鄉侯、鄉侯、都亭侯、亭侯、關內侯之分),受此爵位,以戰功為前提。
一、王爵(概述)。王爵是政治待遇僅次於皇帝的、只賜予皇子、皇兄弟的、有封地的(以封地為食邑)、可以在封地建國並可以世襲的封地內最高統治者。王爵以郡(一郡或數郡)、縣(一縣或數縣設定新郡)為封地,以郡冠名,封地稱王國。王國的政務機構和官員體制,與朝廷基本相同,具備國家和朝廷的所有職能,是國家和朝廷的縮小版。王爵因封地大小、離都城遠近,有不同的級別,封地越多、離都城越近,級別越高。以漢末時期的王爵為例,最高級別的王爵,封地可達到數郡、十數郡,面積可以超過一個州,但只能以郡冠名王爵,不能以州冠名王爵。如曹操的魏王,約有十郡之地,面積超過了整個冀州,但只能以魏郡(冀州下轄郡)冠名稱魏王,不能以州冠名稱冀州王。劉備自封的漢中王,頂峰時期,約有近二十郡之地,面積含蓋整個益州、大部荊州,但只能以漢中郡(益州下轄郡)冠名稱漢中王,不能以州冠名稱益州王或荊州王。孫權的吳王,約有十餘郡之地,面積含蓋大部揚州、部分交州,但只能以吳郡(揚州下轄郡)冠名稱吳王,不能以州冠名稱揚州王。一般王爵的封地為一郡,低級別的王爵封地也有數個縣(新置郡),最低級別的王爵封地為一個縣(改為郡)。東漢時期,異姓被賜封王爵的只有曹操一人。劉備的漢中王是自封的,孫權的吳王不是東漢的王爵,是魏文帝曹丕賜封的,是魏帝國的王爵。
二、公爵(概述)。公爵是政治待遇次於王爵的、有封地的(以封地為食邑)、可以在封地建國(鄉公不可建國)並可以世襲的封地內最高統治者。公爵以郡(一郡或數郡)、縣(一縣或數縣)、鄉(一鄉或數鄉)為封地,以封地冠名,可稱為郡公、縣公、鄉公。郡公、縣公可在封地建國,稱公國。公國的政務機構和官員體制,與朝廷基本相同,具備國家和朝廷的所有職能,是國家和朝廷的縮小版。鄉公可以封地內設定官吏,但不能建國。以漢末、三國時期為例,最高級別的公爵,封地可達到十郡。如曹操的魏公、司馬昭的晉公,封地皆達約十郡之地,方圓數百里。最低級別的公爵,封地只有一個鄉,如曹髦(魏帝國第四位皇帝)承襲皇帝位之前,被封為高貴鄉公,曹奐(魏帝國第五位皇帝即末代皇帝)承襲皇帝位之前,被封為常道鄉公。
三、侯爵(主要賜爵物件為有功人員)。
1、縣侯。縣侯是政治待遇次於公爵的、有封地的(以封地為食邑。封地內可設定官吏)、可以在封地建國並可世襲的封地內最高統治者,以封地所在縣冠名(如封地是溫縣,即稱“溫侯”),可在封地立國,稱侯國。東漢的縣一般為萬戶左右,因此,縣侯又稱“萬戶侯”。
2、鄉侯(都鄉侯)。鄉侯是政治待遇次於縣侯的、有封地的(以封地為食邑。封地內可設定官吏)、可世襲但不可以建國的封地內最高權力者,以封地所在鄉冠名。以東漢都城雒陽、州、郡、縣治所(政府所在地)周邊鄉為封地的,不以封地冠名,統稱“都鄉侯”,地位高於鄉侯。都城越大、離都城越近,都鄉侯的地位越高。如以雒陽城周邊鄉為封地的都鄉侯,就比以縣治所周邊鄉為封地的都鄉侯地位高。
3、亭侯(都亭侯)。亭侯是政治待遇次於鄉侯的、有封地的(以封地為食邑。封地內可設定官吏)、可世襲但不可以建國的封地內最高權力者,以封地所在亭冠名(以漢壽亭為封地的,稱“漢壽亭侯”)。以東漢都城雒陽、州、郡、縣治所(政府所在地)周邊亭為封地的,不以封地冠名,統稱“都亭侯”,地位高於亭侯。都城越大、離都城越近,都亭侯的地位越高。如以雒陽城周邊亭為封地的都亭侯,就比以縣治所周邊亭為封地的都亭侯地位高。
4、關內侯。關內侯是政治待遇次於亭侯的、有封地的(以封地為食邑。因封地很少,以戶計算,因此還有年俸)、可世襲但不以建國的封地內最高權力者。
東漢建安時期,封縣侯約157人、鄉侯(都鄉侯)約44人、亭侯(都亭侯)約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