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唐詩宋詞是兩顆璀璨明珠,唐朝是詩的時代,宋朝則是詞的時代,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人,也都是名流千古的一代文豪。而到了明清時期,雖然詩詞仍然是文學表達的主流形式,但是這一時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文學現象則是小說,現在人們熟知的四大名著,也都是誕生於這一時期。
《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這四本小說在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自成書數百年以來,這四本小說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書中刻畫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們耳熟能詳,被人們譽為“四大古典名著”,成為文學史上的四座豐碑。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四大名著的說法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流傳開來的。在此之前,原本是有六大名著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取向也發生改變,建國後六大名著也就逐漸變成了四大名著。那麼,從六大名著中被淘汰的兩部又是哪兩部呢?說起來,被淘汰的這兩部也是人人皆知,分別是《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是古代諷刺小說的代表作,屬於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清代文學家吳敬梓。現在人們熟知的《范進中舉》,就是取自於本書。很多人可能會感到奇怪,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吳敬梓,為何在晚年時期會寫出《儒林外史》這樣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小說。說起來,這可能和吳敬梓自身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吳敬梓出身於書香門第,在他祖父和曾祖父兩代人中,吳家曾經先後出過六名進士,其中還有一名榜眼和一名探花。可是到了吳敬梓父親這一代,吳家開始家道中落,後來父親病逝後,吳敬梓因為不擅長治理生計,家產被他揮霍得一乾二淨。此後,吳敬梓不但生活落魄,科舉之路也走得極不順暢。
吳敬梓在康熙61年就考中秀才,可是此後參加科舉卻屢試不中,因為他的性格比較高傲,後來參加科舉時更是被人嘲諷為“文章大好人大怪”。吳敬梓一氣之下就遠離故土,失去了家族的接濟後,生活上就只能依靠朋友的接濟和賣文寫字為生。後來安徽巡撫趙國麟曾經推薦他入京參加廷試,可是因為他已經對科舉充滿了失望,所以就拒絕了巡撫大人的美意。
人們常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會了人們生命的真諦。吳敬梓晚年時期,回想起自己參加科舉的親身經歷,以及聽到的的種種見聞,開始反思科舉制度的弊端。他對士子們不好研究學問,反而熱衷功名利祿的行為感到憎惡,對八股文、科舉制也感到了深深的失望,於是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了一本《儒林外史》,藉助范進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將盛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批判的體無完膚。
志怪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幹寶所寫的《搜神記》。而《聊齋志異》雖然成書年代較晚,但卻是志怪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其文學上的成就遠非餘者可比。不同於以往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主要特點與《儒林外史》一樣,都在於諷刺二字,借鬼狐故事諷刺當下的不公。而蒲松齡在科舉之路上的命運,也和吳敬梓非常相似,多次被驅逐考場,一生與仕途無緣。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諷刺科舉的意味太濃,而在科舉制度已經消失的時代,這一點已經引不起人們的興趣,所以自然而然地從六大名著中被淘汰出去。而《聊齋志異》自成書後,雖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直到今天仍然被改編成各種影視作品。可是因為該書主要講述鬼狐故事,而現代人大多都不怎麼相信神怪之說,因此《聊齋志異》也被從六大名著中淘汰出去。如此一來,原本的六大名著也就變成了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