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繁雜的職場人際關係煩惱嗎,為什麼總是有人或明或暗的針對你?那麼,有可能是你觸碰了下面要說的這條處世原則。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
人活著,掌握必要的處世哲學不但可以化解與他人的矛盾、恩怨,也可以在必要關頭,化險為夷保護自己和家人,因此古人有云: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水滸傳中,高俅未發跡就是一個市井無賴之徒,由於精於蹴鞠而結識端王趙佶,從一個小混混,成為隨從,後來趙佶稱帝,他連升幾級最後貴為太尉。
然而一個人的本質,是不可能隨著身份的提高而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公雞飛上高枝打鳴,它也是公雞,怎麼也不可能變成鳳凰。所以高俅歸根結底他的血液裡流淌的還是小人混混的血。
為什麼不能得罪小人呢?因為小人往往有一個典型的特徵----睚眥必報。如果哪天他的祖墳冒煙,得道昇天,人生髮跡了,他的報復心要比普通人強很多倍。因為他要把以往受過的屈辱全都發洩出來,特別是對得罪過他,給他難看過的人,復仇之心,尤為可怕,透過復仇來達到心理的平衡,透過一種極端的心理機制滿足自己勝利感和虛榮感。
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新官上任,遭高俅報復。然而王進和高俅並沒有什麼過節,全因當年王進父親王升打了高俅,三個月起不了身,所以高俅想殺雞儆猴,讓人知道自己的厲害。而王進的父親早已作古,因此把王進作為報復的物件。高俅是典型的小人得志,報復心之強,可見一斑。要不是王進當機立斷,帶了母親逃離東京,落得一個好結局,恐怕他的人生會和林沖一樣慘。
同樣的,高俅對林沖的報復迫害沒有一刻鐘的停止,從白虎節堂設計陷害,到發配滄州,到風雪山神廟,直至逼上梁山,最後家破人亡,自己則鬱鬱寡歡,病死在梁山之上。
所以,處世為人,遇到小人,最好敬而遠之,就算吃些許虧,也不要和這樣的人做無謂的過多糾纏,這也是古人常說的“閻王好說話,小鬼難纏”。
在現實環境下,我們在工作中,在學習上,或者出門在外,萬一碰上類似這樣的人,還和他們產生了衝突矛盾,怎麼辦呢?
一定要第一時間主動地做出反應。適當的吃些虧,化干戈為玉帛,主動示弱,給他一個好的臺階下,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儘快遠離他,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那些經常出門在外的朋友們,遇到當地混混或不懷好意的人的糾纏,切記一定馬上離開,千萬不要糾纏,有多遠就走多遠,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君子為什麼就能得罪呢?
因為古訓有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行事光明大方,言行坦蕩,胸寬廣,有海納百川之心,不會以怨報怨,以暴制暴,他們有學問有修養,品德高尚。
毛澤東就讀湖南省一師時,曾因反對當時校長張幹,組織學生活動,張幹查明是毛澤東組織的,要開除他,由於其他老師的努力,毛澤東才免於開除,但仍被“記大過”處分。
建國後,毛澤東不僅不計前嫌,而且還主動為生活困難的他用自己的稿費給予經濟上的接濟,並寫信給省政府,請求給予張乾等幾個老教師一定的生活照顧。既體現了毛澤東以德報怨的豁達胸懷,也提現了他的尊師重道。
像這樣以德報怨,不計前嫌,不管前塵舊恨的人,我們的歷史上還有很多。
韓信落魄時受胯下之辱,衣錦還鄉後封了當年侮辱他的少年當了中尉。更遠的還有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這些以德報怨的歷史往事其實都在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生活信條:莫得罪小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在我們的職場裡,我們都免不了要跟各種各樣、各種層次的人打交道,有的人易相處,也好說話,有的人斤斤計較,三言兩語不對,就把一些小糾紛,小摩擦記恨於心,伺機報復,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過這種的經歷。所以,不管在哪裡,當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時,要善於透過一個人的言行來判斷一個人究竟是屬於那種性格型別的人,是君子類還是小人類,這就要靠我們的總結,如果工作環境裡一旦碰到了這樣的人要學會更圓滑的與之相處,產生問題了,千萬不要與之針鋒相對,讓他難堪,尤其在同事,同學眾人面前,讓他顏面掃地,而是應該巧妙地避開他,遠離他。因為你不知道他在以後的日子裡會用什麼樣的手段對付你,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諸葛亮在“出師表”給劉禪有一句話非常經典,大家可以把它當做處世的銘言信條。“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如果你想在校園裡安心的學習,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不受小人的影響,少一些阻力,那麼就一定懂得且善用: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怎樣度過人生的低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