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娛樂圈最大的瓜,以王力宏“暫時退出工作”的認慫畫上句號。按說今年娛樂圈的瓜一個接一個,多大的驚雷都可以習以為常了,但跟此前眾瓜不同的是,王力宏曾是公眾眼中的優質偶像,伯利克里學院+威廉姆斯學院雙博士學位,出身名門,曾外祖父曾是晚清海軍上將,奶奶、爸爸媽媽都是名校畢業生。
但即使如此亮閃閃的表象,也依舊無法掩蓋王力宏在這次“離婚事件”爆出的性癮、精神操控、自戀性人格障礙的標籤,以及把前妻當作生育工具、摳門自私、沒有擔當的事實。反差之大,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一代人的“優質偶像”就這麼活生生地被嫂子一字一字敲碎了。
懦弱、自私的背後,公眾看到的真相,其實是王力宏這個45歲巨嬰虛無、踏空的人生。在前妻的長文中,他至今都為無法掌控自己人生而感到無力。人前光鮮,人後不堪,他為自己打造了一座堅實的金字塔,牢牢地把自己包裹在裡面——也就是心理學中的“虛假自體”。
01
“假自體”的出現,其實是為了保護真實自我+照顧媽媽
什麼是虛假自體,它是怎麼產生的呢?
“假自體”是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提出的概念,在他看來,孩子出生後最初是透過母親來認識自己的,但如果母親無法創造一個安全、抱持的環境,孩子就無法真切地感受自己的“真自體”,“假自體”就慢慢產生了。
“虛假自體”的出現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保護自體不受傷害,同時還能照顧媽媽、替代環境中所沒有的護理功能。透過掩藏真實的自我來適應環境,“假自體”的出現實際上是對“真自體”的保護,幫助孩子度過最虛弱、最需要照顧的時刻。
當然,它的第二個功能 “照顧媽媽”,其實也是在“求照顧”不能之後,不得已接受現實的選擇:為了生存,只能按照媽媽的習慣和喜好來順從、迎合她,從而讓自己更順利地活下來。
02
假自體認為的“成熟”,是一系列的認同和順從
“順從”是假自體的一大特徵,因為“順從會帶來即刻的報償”,大人也很容易把“順從”誤認為是成長。在大人眼中,成熟的表現就變成了一系列的“認同”和“順從”,小時候順從母親、上學了順從老師、畢業後順從領導……這個虛假、代理自體活得越來越得心應手,核心自體也就被藏得越來越深。
這在王力宏的人生中也有體現。李靚蕾的一封長文裡面提到,王力宏對“順從”感到痛苦,甚至抑鬱躺在地上什麼都做不了。這裡的“順從”,可能就是對母親的順從。
作為高知、出身名門的母親在王力宏的人生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媒體公開報道顯示,王媽媽非常嚴厲,王力宏的學業、愛好,都要經過她的指點、教導。出道開始,母親就是他演藝事業和財政大權的掌控者,甚至會幫他招聘團隊、選擇戀人。母親填滿了他的空間,他也變成了母親的作品。
03
“假自體”帶來的虛無感,讓人產生強烈感官刺激需求
一個人的“假自體”日益強大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他與自己的真實自我漸行漸遠的過程。假自體中的那個人,可能是對他人的模仿、是對規則的順從、是對權威的讓步,但唯獨缺少的,是對生命的真切體驗。
用溫尼科特的話說,長期生活在假自體中的人,實際上被剝奪了活著的體驗。他們對生活的感覺,往往像是霧裡看花;更像是一腳踩在了棉花上,“踏空”感帶來的是焦慮、煩躁和虛無。
有些人痴迷於刷短影片,實際上就是在不斷滿足假自體的需要,真自體沒法安靜下來回到自己的世界;內心世界的煩躁和焦慮,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填滿,才不會那麼飄搖。
可能很多在“虛假自體”中得心應手的人也可以發展出很多的功能、取得一定的社會成就,但這種人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假自體給予的都是不真實的虛無感和無價值感。離真實自我越遠,空虛和無意義感也就會越強烈;走得越快,可能懷疑就會越多、踩空的感覺也會越來越重: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越功成名就、爬得越高的人,可能這種感覺就會越強烈。巨大的虛無感和孤獨感靠什麼來填充?相當一部分人選擇的是低階且強烈的感官體驗和刺激。王力宏的性癮、熱衷於精神操控、自戀型人格障礙跟這些不無關係。
04
【結語】
“控制”是東方家長們最擅長的育兒術。大多數的家長都無法面對任孩子自由生長的“失控感”,他們想牢牢地把孩子這個風箏擎在手上,好像只有如此,孩子才是安全的;也好像只有如此,他們就控制住了人生和命運。
但孩子期望的,卻是對生命的完整體驗。父母想給予的那個藏在幻想中的未來更好的人生,或許很美,但畢竟還是海市蜃樓。也許當下,是更不應該忽視的——更好的人生不在未來,而在當下的每時每刻,在你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瞬間。
只有順從孩子的天性,平衡孩子的天性,讓他有真切地跟自己聯結、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聯結的能力,才能讓他活出更完整、更鮮活的人生。
(完)
作者:楊清曉,心理諮詢師,兒童早期教育指導師;前媒體人,知名母嬰平臺前高階主編。長期招募來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