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科:土地出讓收入劃轉新規影響幾何
土地出讓收入被納入預算內財政收入,相當於地方政府稅收收入來源的增加,對於地方政府舉債和化解當前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是不無裨益的。
有一種聲音認為,這項措施將帶來地方土地財政時代的結束。這是一種武斷的說法。新規實施後,土地出讓收入仍然由地方政府支配,只是相應稅費徵收更規範,有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資訊更透明。之前有的地方政府賣了地不上報或者少上報,使得地產宏觀調控的結果不太理想。現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資訊由稅務系統統一掌握,中央將對相關情況一目瞭然,地產宏觀調控的透明度將有所增加。另外,不能排除新規未來可能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原文連結:馮科:土地出讓收入劃轉新規影響幾何
國產動畫電影如何撕掉“低齡”“幼稚”的標籤,將受眾主體從兒童擴充套件向全部年齡段的人群?最重要的當屬動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的“歸來”,從故事層面上看是孫悟空被江流兒揭開封印重歸人世,打敗山妖解救黎民的經歷,實則是打破精神枷鎖,重獲心靈自由的艱難過程,昭示著拯救自己才能拯救世界的主題。從自我放逐的“廢柴”到自我救贖的英雄,孫悟空的心路歷程,使無數有過或正處於落魄與迷茫中的成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產生情感的共鳴。《尋夢環遊記》描述主人公追尋音樂夢想的傳奇經歷,以親人間細膩的愛和懷念打動人心,並以亡靈世界的奇特規則,引發人們關於生死、善惡等問題的思考。這些披著夢幻或想象外衣的情感和思想,是現實中人們生存狀態的反映,加深了人們對自我和生活的認知,使壓抑的情感得以宣洩,得到審美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原文連結:全齡動畫電影如何求“全”
幼兒園、家庭、社群協同共育,已成為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它指的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由幼兒園、家庭及社群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各盡其責,各盡所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第一,積極溝通,形成協同共同體。主要包括與家長的線上和線下溝通,與社群的資訊共建共享。第二,開放辦園,提高家長參與度。第三,整合資源,形成幼兒園課程。第四,提高質量,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家長育兒素養。第五,政策保障,推進協同共育管理和實施的規範化、制度化。
原文連結:家園社群育兒 如何擰成“一股繩”
目前,人民群眾對教育還有不滿意之處,主要是我國各級各類的優質教育供應還存在著不平衡與不充分之處。為此,國家繼續出臺政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在孩子自身的先天素質得到尊重和因材施教的理想情況下,孩子內在的先天因素和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個性化面貌,影響孩子之間差異的外在因素不是學校教學水平的不均衡,而是家庭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只有解決了家庭教育不均衡這個外部因素,孩子的成長環境才是公平的。
因此,學校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之後,家長對教師因材施教的能力充滿了期待。要完成人民群眾滿意的因材施教,單靠教師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家校合作教育素質就成為教師完成教書育人使命所需要的基本功,教師與家長建立合作共育夥伴成為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原文連結:新時代教師應具備家庭教育指導力
首先,是因為理論在客觀上比生活“慢半拍”。大多理論只是在忙碌地“解釋世界”,而生活本身卻在不停頓地“改變世界”。理論的社會速度,慢於生活的自然速度,這是個極為常見的現象。比起鮮活的生活來,理論有著較高的“灰度”。
其次,是因為理論解釋力的“不及”。理論對於世界的解釋不可能精確,只是大體上的接近。理論不可能“全解”生活,只處於“黑-白”不同的各種事實中,抽象成“灰色”。這也可以視為理論所具有的彈性、張力和“溫和”的一面。
最後,除了理論主體對於生活認知把握本身存在的差異外,還有著“表達”即“話語體系”的遮蔽。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語言”永遠不能精確表達真實意念。你有了一種“心知”,當你表達出來的時候,它已與這種“心知”產生了距離或偏離。語言與認知事實上不可能完全處於對稱狀態。理論經表達就進入了一種“灰色地帶”。
原文連結:理論為什麼是“灰色”的
一是加強統籌謀劃、系統部署,制定《未保法》宣傳活動實施方案。一方面,各職能部門要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積極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另一方面,要聚合力量,強化部門協調配合,聯合開展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集中宣傳活動。二是普法宣傳活動開展應當突出參與主體多元化、開展形式多樣化,實現線上與線下同步。三是率先設立專門的“護苗先進組織”“護苗先進個人”獎項,開展年度評選活動,於每年六月一日,依法定條件和程式,對積極為未成年人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貢獻突出的、成績顯著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從而鼓勵更多的部門機構、社會力量參與到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來,形成人人有意願參與、有能力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良好局面。
原文連結:推進《未保法》落地落實 助力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
中國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新博物館”運動中,社群博物館、鄰里博物館的概念曾一度活躍。當前,這些理念和本土探索對推動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仍有借鑑意義。
在此,人們需要意識到,中國地方治理已形成省、市、縣、鄉、村逐級鋪陳的網路機構。如何做好“小地方”的文化建設工作、如何將在地社群既有的文化和社會習慣更為合理地納入文化治理體系中,一直是影響我國社會文化整體發展的重要議題。博物館的發展與這套文化治理體系的發展休慼相關,也能夠在這套文化體系中發揮自身獨特的作用。博物館學研究歷來倡導博物館可以在“物”的收藏和研究的基礎上,重塑特定地方的歷史、文化和身份認同,同時也成為在地社群為自我發聲、彼此互動、共同成長的文化中心。
原文連結:推動多層級博物館協調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創新,明確地將人民作為“主體”的地位凸顯出來,是對其價值理念和價值原則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雙重深化,彰顯了人民的價值主體性,體現了人民在歷史和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只有以人民為中心,才能真正理解人民的所需所求,站在人民的角度進行理論創新,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理論創新,才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堅持以“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推進理論創新,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和本質要求,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應對發展困境的智慧和勇氣。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能夠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創造了源源不斷的理論創新動力。
原文連結: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立場推進理論創新
完全實現宇宙論、本體論、倫理學的內在統一和融合無間,是宋明道學思想體系建構的理想目標。不過,儘管氣學、理學、心學都以各自的方式建構和呈現了三者之間的統一關係,但是宇宙論、本體論、倫理學的內在統一的完滿證成卻是宋明道學三派都無法完成的思想任務。這是因為,儘管存在程度上的區別,宋明道學三派的宇宙論和本體論,都同時具有自然與道德、知識與價值的雙重意蘊,而宋明道學的宇宙論和本體論探究,關鍵就在於建立和論證這雙重意蘊之間的根本一致性。然而,由於自然與道德、知識與價值之間不可消除的差異,這一雙重意蘊始終以此消彼長、糾葛交錯的方式存在於宋明道學的宇宙論和本體論學說中。
原文連結:當代中國哲學建構中的形而上學情結
近年來,中國經濟在應對挑戰和衝擊中展現出強大韌性和競爭力。中國工業門類齊全、市場規模巨大,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有力拉動國際貿易復甦。2020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積極參與貿易和投資領域多邊合作,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自貿區建設,提出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帶動世界經濟聯動發展。2020年全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3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78億美元,增長18.3%。共建“一帶一路”為打通地區經濟迴圈、促進全球經濟復甦搭建了重要平臺,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大動能。
原文連結:全球經濟合作展現強大韌性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