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微觀#股權激勵計劃不是讓公司高管舒舒服服拿福利,而是要他們透過努力推高業績和股價,在為股東創造超額價值的同時得到獎賞,而非用股民的錢給他們發獎金。如果蘇泊爾的1元股權激勵計劃能實行,以後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效仿,那樣股權激勵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按照管理層的規定,股權激勵計劃一般價格都不能低於市價的50%,即打一個對摺是管理層倡導的底線。但是規定也留了一個活口,即如果股權激勵的價格低於5折,需要有第三方機構說沒有利益輸送和損害投資者的權益。而在此之前,雖然上市公司也有把行權條件設計得很低的,也有因為公司高管佔比過高而飽受投資者詬病的,但是這5折的底線並沒有人敢嘗試突破,現在蘇泊爾成了第一個嘗試者。
事實上,管理層制定的5折底線已經相當寬鬆了。在本欄看來,為了營造投資者和被激勵者雙贏的環境,股權激勵的行權價格應該高於市價,行權條件可以相對寬鬆,畢竟投資者最在意的是股價上漲,至於年複合增長率這樣的指標不過是中間項,如果行權價格能夠大於等於市價,那麼就不會出現投資者給公司高管發福利的情況。
實際上,蘇泊爾的宣告有兩點值得玩味。一是這次人均激勵的份額只有4100股,但是事實上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等高管都是遠遠高於平均值,其他員工拿到的才真是微不足道,所以這個平均值,更像是公司高管為了降低平均數而刻意增加分母所致。
第二點是,蘇泊爾表示這次股權激勵的總金額極小,只佔到總股本的0.15%,暗示投資者:被激勵者的收益有限。但本欄認為這更像是一種試探,如果這一方案能夠透過股東大會和管理層的稽核,那麼未來還可以推出第二期股權激勵計劃,那時候方案的規模會更大,公司高管的收益會更高。
按照蘇泊爾的說法,現在公司賬面資金充足,實施股權激勵對於公司業績影響不大,但是這裡面實際上是公司高管和投資者在爭搶公司已經實現的利潤。按照道理說,公司高管已經在上市公司領取了工資、獎金以及其他各種福利待遇,剩下的利潤本應該歸股東所有,但是現在蘇泊爾提出的1元股權激勵計劃,公司按照市價回購股票,再按照1元的價格賣給公司高管,事實上就是在直接搶奪股東的利益,中小投資者在按照市價買入股票計算市盈率的時候,都是按照每股收益計算的,並沒有想到還有股權激勵要用公司資金來回購股票,並且沒有登出,而是以象徵性的1元賣給公司高管。
這個頭一旦開了,未來勢必會有其他公司紛紛效仿,那時投資者買入股票將成為風險自擔、收益和高管共享的滑稽局面,這絕不是管理層和投資者希望看到的。
(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