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開啟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海軍開始建造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配備宙斯盾雷達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以及洛杉磯”級核潛艇。蘇聯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開始提出建造一款擁有強大防空能力,戰鬥力比以往軍艦更加全面的戰艦,那就是“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被稱為1170號工程,然而它的結局和大多數蘇聯未完成的軍事裝備一樣,隨著蘇聯的解體,繼承者俄羅斯無力擔負起沉重的軍費開支,“夏伯陽”級也永遠停留在紙面上。
“夏伯陽”級滿載排水量1.2萬噸,但其雷達反射截面積相當於只有5000噸戰艦的反射面積,全艦武器都是垂直髮射,甲板以上採用全封閉設計,上層建築內傾,各方面採用傾斜設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主桅杆採用金字塔式多邊形結構,煙囪採用V字型佈置,對煙囪採用淋水霧的辦法降低紅外探測。“夏伯陽”級的設計思路有了全新的改變,從應對大規模核戰和反航母作戰轉變為應對高技術含量的常規戰爭和支援己方作戰上來。不再被當做導彈庫來使用,蘇聯高層開始認識到未來的戰爭不大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核大戰,也就沒必要生產那種像扛著16枚超音速導彈的光榮級巡洋艦,在核大戰條件下乘在被毀滅之前給對手來一次活力齊發後等著被摧毀,而是要研製像美國阿利伯克級一樣擔負起整支艦隊的防空任務,另外具有外觀低可探測性,易於保養的軍艦。其一改前蘇聯軍艦天線林立,雜亂無章的佈局,採用整合化的相控陣天線,另外其導彈發射裝置摒棄了之前的左輪手槍的結構,改成了像美國MK41箱式發射的結構,其擁140個發射單元,這樣防空火力密度增加,發射系統又能整合反艦反潛導彈通用化能力增加,維護成本降低。“夏伯陽”級裝備了海軍版的S400防空系統,艦橋上安裝了4塊相控陣雷達為導彈提供製導,另外還有一部三座標雷達作為補充,S400裝備了9M9E和9M96E2導彈,最大射程達到400千米,分別可提供中程和遠端防空反導需求。反艦方面,艦艏處安裝了一門152毫米雙聯裝艦炮,裝備了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總重約7噸,採用獨立制導方式,射程約500-550千米。在反潛方面,將裝備卡-40反潛直升機,5聯650毫米多用途魚雷,MG-335“公牛角”艦殼聲吶。
假如這款戰艦能建造服役,蘇聯海軍實力將會突飛猛進,不但傳統的反艦能力依然強大,還擁有了區域防空反導的能力,加上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光榮級巡洋艦,現代級驅逐艦和無畏級驅逐艦,阿庫拉級核潛艇,配上瓦良格航母和同樣未建成的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大洋上與美國艦隊相遇,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可惜隨著蘇聯解體,往事已成雲煙,我們也只能來個紙上談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