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1941-1942年時,德軍對蘇聯展開了突然的閃擊作戰,迅速突入蘇聯境內數百公里,蘇軍反應不及傷亡慘重,這一時期的德軍步兵在人員素質和建制編成上都處於較好的一個時期,二戰中德軍步兵最具代表性的武器裝備:MG42通用機槍,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登場的,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德軍步兵營的基本編成。
1942年的德軍步兵營:編制861人,14%的人是“馬伕”
在1942年時,德軍的步兵師維持“3團9營”的基本架構,每個師有3個主力步兵團,另有其他配屬部隊,每個步兵團有3個步兵營,以及其配屬部隊,“營”屬於高階戰術分隊,既可以在師團建制內執行作戰任務,也具有單獨執行戰鬥任務的能力。
1942年德軍的一個步兵營編制有861人,其中各級軍官為22人,士兵839人,營指揮部有32人,其中軍官5人,每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通訊排(22人)和營屬大車(32人,二戰德軍步兵仍有相當數量的馬車),其中機槍連編制202人(5人為軍官),主要編制有迫擊炮排和3個機槍排,另有大車,實際全營共有121人是操作大車的“馬伕”,佔編制人數的14%。
每個步兵連編制人數為191人,其中軍官4人,連指揮部有13人(軍官1人),下轄3個步兵排、1個7人的反坦克步槍班、和各類大車(共24人),每個步兵排有1個6人排指揮部(軍官1人),4個10人步兵班、1個3人輕型迫擊炮組構成。
1942年的德軍步兵武器:MG42“德國電鋸”登場
德軍手中的輕武器是知名度非常高的Kar98k步槍,衝鋒槍為MP40,在機槍方面,二戰初期德軍裝備的是1935年入列的MG34通用機槍,其效能非常優秀,但是由於“切削工藝”過於複雜,且造價過於昂貴,材料浪費較多,直接影響了其產量,於是德軍在1942年開始裝備更新也更便宜一些的MG42通用機槍。
1、MG42“德國電鋸”登場
MG42通用機槍採用“衝壓法”製造零件,工藝簡單一些,質量也非常可靠,該槍只是相對MG34更容易製造,但是對其他國家來說,成本仍然相當的高,MG42更為人熟知的是它的射速,其理論射速高達每分鐘1500發,其連續射擊時的聲音並不是普通機槍那樣清晰的“噠噠噠”,而是槍聲連續到無法分辨,有些類似電鋸的“嗤嗤”聲音,美軍士兵將該機槍稱之為“德國電鋸”,蘇軍士兵將其稱之為“撕布機”。
在德軍的步兵戰術中,機槍是重要的核心,不過也由於MG42過高的射速,其3人機槍組除了要扛機槍,副射手和彈藥手都要攜帶大量彈藥,其中副射手500發,彈藥手600發,備彈數量高達1100發。
2、步兵手炮:反坦克步槍
在德軍步兵連中編制有1個7人的反坦克步槍班,其當時主要裝備的是PzB-39型反坦克步槍,在戰爭初期,德軍步兵師裝備有PzB-38型和PzB-39型兩型反坦克步槍,不過PzB-38型主要是戰爭早期使用,PzB-39型用的要更久一些,在後期難以攻擊坦克後,PzB-39型還被大量改造成了GrB-39型的榴彈發射器(Granatbüchse Model 39 )。
PzB-39型全長1620毫米,槍管長1085毫米,重11.6公斤,口徑為7.92毫米,發射7.92x95毫米彈藥,理論上射速可達每分鐘10發,有效射程為300米,其前期主要使用鋼芯彈藥,1940年後開始使用鎢心彈頭子彈。
PzB-38型雖然也是單發射擊,但是供彈結構與步槍差別很大,反而有些類似野戰炮,其使用的是“滑動閂體封閉槍尾”,射手壓如一發彈藥後,槍閂“砰”的一聲關閂,射擊後,槍管和槍尾會沿著一個滑板進行後座,當後座到位時,槍閂會自動開啟,可以進行再次裝填,而PzB-39型是PzB-38型的改進型,去掉了槍管後坐的結構設計,改為完全手動,重量上大幅減輕,成本也降低了。
不過,相比較而言,7.92毫米的彈藥威力較小,德軍士兵反而使用了不少繳獲蘇軍的14.5毫米PTRS-41和PTRD-41反坦克步槍。
3、近戰重火力:迫擊炮
在1942年之前,德軍步兵手中比較常見一門“小炮”,也就是LeGrW-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該炮全重14公斤,長465毫米,在個頭上很適合步兵攜行,不過缺點是威力和射程都有些“弱雞”,其炮彈重0.9公斤,最大射程540米,最小射程50米,而且引信過於靈敏,最終該炮在1941年停產,1942年,德軍前線部隊的該炮轉給了二線部隊去“玩耍”。
Granatwerfer-34型迫擊炮(簡稱為GrW34,Granatwerfer指“彈丸投射器”)是二戰德軍最為重要的一型中型迫擊炮,也是步兵營連屬重火力,到二戰結束總產量為7萬1630門,其口徑為80毫米(也有說是81毫米,德軍GrW34是法國勃蘭特MLE 27/31迫擊炮的仿製版,其口徑為81.4毫米),GrW34全重為57公斤,可輕易拆分為3部分攜帶,其主要炮彈為Wurfgranate34,彈直徑為81.4毫米,長329毫米,重3.5公斤,內部裝藥為0.55公斤,最大射程為2.4公里。
另外,GrW34還有一種裝藥達到5公斤的炮彈,不過該炮彈重量達7.5公斤,雖然威力非常大,但是過重的彈體使得最大射程僅有950米,不僅如此,德軍還曾為GrW34研發過專門打坦克的炮彈,可以有效攻擊坦克薄弱的頂部,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樣的想法非常具有創新性,不過,破片可以攻擊周圍的無防護步兵、車輛、甚至是輕型裝甲目標,但是打坦克時,破片對坦克裝甲並沒有什麼用,必須直接命中坦克頂部,以迫擊炮打擊移動目標的直接命中率而言,這並不是好主意,所以這個想法最終被放棄。
GrW34的輕量化版本為:GrW42型,該炮口徑也是80毫米(81.4毫米),重量下降到了26公斤,研發時計劃給德軍傘兵使用,1942年後部分替換了德軍步兵手中的50毫米輕型迫擊炮,不過該炮射程僅有1.1公里,雖然高於50毫米迫擊炮,但仍然較短。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戰爭後期急劇萎縮的德軍步兵師
在二戰中,德軍的裝甲部隊一直都是其強勢的標緻,不過實際上在豹式和虎式出現之前,德軍1-4號坦克在面對盟軍坦克時,效能相當或者稍稍處於劣勢,德軍裝甲叢集的攻擊強勢,其實主要是得益於戰術得當,而不是真的像虎式坦克那樣很“抗揍”。
另外,德軍雖然裝甲部隊很強,不過實際整體德軍並沒真的實現機械化,德軍的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中都仍有大量的軍馬,如滿編的德軍步兵營中,主要的運輸工具都是大車,而不是美軍那樣的卡車,這還是在德國資源相對豐富的1942年,到戰爭末期,馬匹都不夠用了。
在戰爭末期時,和各類戰爭資源不夠用一樣的,還有德軍的後備兵員不足,後期德軍步兵師已經無法做到9個步兵營的滿編,一部分步兵師只剩下了6個步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