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中可謂是一個可以攪弄風雲的泰斗級角色,他的大名在辛亥革命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關於他這個人的評價,眾多學者爭論不斷,卻始終沒辦法將他歸類成好人或者壞人,英雄或者草寇,那麼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又有著什麼迂迴曲折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他的名字叫陳炯明,曾用名陳捷。陳炯明幼時便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讀書算數可是難不倒他,在過去,有人寒窗苦讀十年都未必能得到一個功名,而陳炯明年紀輕輕便考取了一個秀才,雖說因為清朝的破敗,秀才已不如過去值錢、受人尊崇了,但從側面我們還是能看出,陳炯明是一個有腦子的讀書人。
之後陳炯明的人生就開啟了順風順水模式,先是從廣東法政學堂畢業,後成為廣東諮議局的議員。別看他讀書厲害,他可不是什麼繡花枕頭,在任時,他提出了不少切切實實的法案,這些法案不僅重整了當地的風氣,也讓廣東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這讓很多人都對陳炯明刮目相看,從前大家總以為他只是個白面書生,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誰曾想他卻是個真正為老百姓著想和謀事的人。
也是得益於自己平時的克己守禮積累下的好口碑,陳炯明得到了代表廣東諮議局參加聯合大會的機會。來到上海後,陳炯明自然便接觸到了同盟會,在他們的感染下,陳炯明決定加入同盟會,推翻清朝的腐敗統治。陳炯明只要一旦下定決心做什麼事,就會全力以赴去做,因此之後他積極參與了多場大型革命,比如前面我們提到過的讓他一夜成名的辛亥革命,在黃花崗起義中他還帶領了敢死隊衝鋒陷陣,絲毫不見文人姿態,展現了自己作為軍人錚錚鐵骨的一面。
後來,陳炯明任廣東代理都督期間,也是在其位謀其政,為廣東出心出力,眾人皆是有目共睹,對陳炯明的貢獻也是認可的。至此他的所有功績都是值得拿出來被世人稱頌的,也有眾多人將他視為心中崇敬的物件和努力的標榜。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陳炯明會在正式上任廣東都督後遭遇大劫,他的一個屬下,在他宣佈討袁之後背叛了他,將都督府給轟了,要自立門戶。陳炯明猝不及防,只能躲到新加坡去避難,但他並不情願就這樣渾渾噩噩地活著,很快就重整旗鼓,帶著民軍在惠州打出了一片天地。
1917年,因為支援孫先生的護法運動,陳炯明被任命為援閩粵軍總司令,可惜的是,之後兩人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分歧與衝突,以至於到了劍拔弩張的態度,後來陳炯明更是發起兵變,但並未得到他想要的結果,後來不得不躲到了香港,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想要拉攏陳炯明,給了陳炯明八萬元的支票,結果被陳炯明拒絕了。晚年潦倒的陳炯明去世時連棺材都沒有,竟然要用母親提前備好的棺材,可謂是十分淒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