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說。證諸歷史,非為無因。辛亥革命的先聲,即為四川保路運動,此先天下而亂,引領無數英雄兒女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而在歷代王朝統一過程中,蜀地又以其易守難攻和糧草充足的軍事優勢,成為故國堅守一隅的最後防線,後天下而安。今日且話巴蜀人民用血與火抒寫的榮光。
解宋危局,拯救世界文明
當年金軍入侵,一度打下了臨安,但是不能滅亡南宋,又被韓世忠、岳飛等軍隊逐回,為什麼?因為上游被四川守住了。川兵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獨立苦撐,接連在秦嶺北坡的和尚原與大散關等地同金軍數戰皆勝,終於保住了四川,也就保住了南宋的命門,從而使金宋在秦嶺至淮河一線形成對峙。
後來,蒙古入侵,一舉使契丹、党項、女真等多個民族亡國滅種,而蒙古軍隊吸取金的教訓,採取大迂迴戰術,先全力攻打四川。誰都知道,當時蒙古鐵騎無敵天下,席捲整個歐亞大陸,受害最深的中亞至今人口耕地不足當時的60%。
然而,自1227年到1281年,四川人民憑藉天險,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足足拖住了蒙古大軍51年。
在這期間,全亞洲百餘古國已被蒙古征服,眼看著歐洲和非洲已面臨傾覆之勢,而正是四川人的奮勇抵抗,改寫了歷史。
1259年發生在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是南宋王朝與蒙古之間的生死決戰,更是創下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並且在釣魚臺擊斃了蒙古大可汗蒙哥。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處"。於是,不可一世的蒙古面臨著群龍無首的局面,各路大軍只好紛紛退回大漠,重選大汗。這一退,免去了歐洲的滅頂之災。
同時,在非洲面前,蒙古主力走了,只剩下少數蒙古軍隊和僕從軍2萬人,埃及趁機發動反擊,著名的馬木留克傾巢出動,與蒙古殘軍決一死戰,蒙古軍由於佈陣失敗,從而遭到挫敗,非洲也從此免去滅頂之災。
如果沒有四川人民的抵抗,世界的格局將會是怎麼樣,實在難以想象。正是四川人逼著蒙古停止西征,使歐洲文明得以保留,開始了文藝復興。不然,今天的世界可能還在黑燈瞎火中摸行。
四川人的抵抗同樣也挽救了中華文明。當蒙古人入侵西夏時,兩千多萬的西夏人徹底從世界上消失,連文字都沒有留下,當蒙古人入侵金國時,中國北方被屠殺遍地,以致於當時的南宋人到北方去,發現千里無人煙,北方中國人十不存一。
而四川人的抵抗,終於拖迫使蒙古人改變的毀滅政策,南宋雖然不免滅亡,但是南中華文明卻得以儲存。而四川人付出的代價是,在蒙古來之前,四川人口有1295萬人,等到四川淪陷,只剩下60多萬人。
頑強抗清,堅守最後陣線
滿清和蒙古最大的不同,在於蒙古狠毒,而滿清陰毒。1644年明朝崇禎帝吊死,明朝滅亡。四川人在南明政權領導下仍然英勇抵抗滿清長達十多年,到後來,吳三桂反叛,主戰場仍然是在四川,四川人對滿清的抵抗引起了滿清的瘋狂仇視。
“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這就是1649年滿清征服四川時釋出的政策,在這樣瘋狂的滅族殺戮下,一座又一座城池陷落,一城又一城百姓被殺光,四川人悲壯的抵抗到1659年,重慶終於在眾寡不敵中陷落。
四川人也在浴血奮戰中被屠殺殆盡,而此時,明朝已經滅亡15年了。殘酷屠殺的結果,是四川800萬人口,僅餘不足百萬,隨後,就是著名的湖廣填四川,導致後來的四川人,祖籍多出於湖廣。
英勇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民國時期,軍閥眾多,四川一直處於軍閥混戰狀態,沒有一個能夠統一全省的勢力。但是,當抗日戰爭打響時,四川人迅速團結起來,形成了三百萬川軍出川抗日的壯觀景象。
然而,日軍兵精械足,川軍武器只有土槍,連衣服、糧食都沒有人供應,以至於戰鬥中,完全是人肉頂子彈,幾千人幾千人的陣亡。
但是,川軍抱定戰死疆場的信念,前線川軍中每天升旗時,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日寇兇頑,中華國土大片大片的淪陷,河北戰局一潰千里,凇滬會戰,數十萬國軍精華毀於一旦,南京城下,十萬將士,三十萬生靈被屠殺,中國人每失一地,血流成河。最後,以至於中國未淪陷的不過陝西、四川這寥寥可數的幾個省份。
作為抗戰時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四川再一次挑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擔子,僅有4000萬人口的四川省,以一省之力,前後出勞力600萬,出壯丁350萬,64萬子弟兵死難,承擔了整個抗日戰爭中百分之三十的經濟供給,終於經過八年抗戰把日寇趕出了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