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如今的nba越來越不好看?
頂級球星佔據大量球權,角色球員三分線外拉開空間。三分、罰球佔據了大量分數,中距離、背身強打成了巨星才有資格施展的“奢侈品”。
我們幾乎看不到喬丹、科比美如畫的中距離,鯊魚在內線的八荒舉鼎,基德、比盧普斯那樣指揮若定的陣地進攻串聯、馬刺創意十足的傳切。
小球、三分、無限換防已經是如今每一支nba球隊的標配。
這跟勒布朗投身熱火、庫裡和勇士崛起無關,而是聯盟強調進攻、限制防守,同時魔球理論氾濫的必然產物。
在這個強調效率、突出空間的時代。外線球員如果沒有遠射根本無法立足,後衛們不能打擋拆、投大號三分也稱不上過硬,大個子們如果不夠靈活則會被外線攻擊手換防後無限吊打。
三分球、突破、騙犯規,才是如今贏球的王道。
所以如今聯盟各隊的戰術打法日趨同質化,球員的角色定位固定得如同流水線生產一般。在這個時代再也出現不了下面的這些“奇葩怪胎”球員了,也讓我們看球是減少了很多樂趣。
一、鮑里斯·迪奧——法國魔術師
2003年老鷹之所以願意選擇這位來自法國的年輕前鋒,更多地是看重他的身體天賦。他的媽媽是法國女籃主力、老爹也是職業籃球手。他年紀輕輕就2米03、臂展2米10,傳運不賴、能跑能跳。雖然投籃不咋地,但選秀可不就是看天賦、撞大運麼。
可是很快老鷹就覺得上當了,他前兩個賽季場均4.6分3.6個籃板2.3次助攻命中率43.5%、三分19.7%。老鷹雖然那時是聯盟墊底的大爛隊,他也沒辦法打出風頭。
那時大眾給的評價是一個不會運球的控衛,不會投籃的得分後衛,沒有速度的小前鋒,沒有力量的大前鋒,沒有身高的中鋒”
看似全能、實則全不能。
但在大多數人裡已經是廢柴的迪奧,卻很快就被一位貴人發掘。在他眼裡迪奧是一個難得可以組織串聯的前鋒、一個偶爾錯位單打的內線、一個球商出眾的聰明人。
他就是當時太陽隊的總經理科朗吉洛。
2005年太陽剛剛完成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賽季,納什的迴歸不但給他們帶來了震撼聯盟的“七秒快攻”,而且一直打到了西部決賽,才輸給了巔峰馬刺。
可是這年夏天主力喬·約翰遜、昆丁·理查德森都到別的隊掙大錢,納什最好的搭檔又賽季報銷。太陽在迅速崛起之後很快就面臨了新的危機。
雖然補充了拉加·貝爾和老中鋒科特·托馬斯,但他們的短板依然存在。
全聯盟都知道納什太猛了,都會去夾擊他。而沒有了小斯這個強勢終結點,太陽的進攻需要重組。
於是迪奧來了,請大家記住,這是“庫裡-格林連線”之前聯盟最好的內外發動機模板:
納什和迪奧完成擋拆吸引夾擊後,再傳球給迪奧,再由迪奧進行二次組織。
那一年納什助攻降低了(11.5→10.5)、得分卻在飆升(15.5→18.8)。率領那支太陽在外線走了兩個主力、內線核心報銷的情況下依然打出了54勝28負的佳績。
而迪奧也成了那一年的進步最快球員,13.3分6.9個籃板6.2次助攻,相比在老鷹的前一個賽季,資料幾乎翻了一倍。
在太陽的三年裡,他堪稱小斯之外與納什最心有靈犀的搭檔。可是作為一個浪漫的法國人,他實在抵禦不住美食的誘惑,與他的名聲同步增長的是他的體重。
最後連太陽管理層也受不了了,把他打包送到了山貓換來了扣籃王理查德森和湖人“名宿”杜德利。
你以為他又完了,不,他的第二個貴人出現了——波波維奇。
強調基本功、強調集體、強調傳切,痛恨無腦三分球的馬刺簡直就是迪奧天然的歸宿。
這裡的進攻有馬努、帕克操持,防守又有鄧肯、萊昂納德兩道大閘,他要做的就是像法國黃油一樣讓這個體系更潤滑。
恐怕他和波波維奇都沒有想到,他會成為後來馬刺總決賽對抗熱火和勒布朗的秘密武器。
2014年總決賽前兩場,馬刺主場和熱火打成1:1。
第三場在邁阿密,波波·諸葛維奇令旗一揮,迪奧替下首發打小球中鋒,然後熱火的噩夢開始了。
在進攻端他就是馬刺的預警機,總能夠給球隊梳理正確的方向,讓鄧肯能夠更多地在內線強吃。防守端無論是波什和勒布朗都頂不開他已經吃成中鋒的身板,那場比賽馬刺111-92大勝,9分5板3助的迪奧正負值+20全場最高。
第四場照貓畫虎,迪奧又是8分9板9助的“平民準三雙”,把衝擊三連冠的熱火玩弄於鼓掌之中,107-86再勝,3-1領先。
最後回到主場馬刺104-87完美復仇,場均淨勝14.2分也創下了總決賽紀錄。
他沒有足夠的身高,運動能力也因為隨心所欲早早地下滑。
他生涯場均只能進0.3個三分,很難想象他竟然曾是那支“瘋狂太陽”的核心主力。
他放到哪個位置上都會讓人感到彆扭,唯一不同的是
在老鷹和山貓,他讓自己的球隊別扭,
但在太陽和馬刺,頭疼的卻是他的對手。
二、查克·海耶斯——鐵山靠、怪異的可不僅僅是罰球
一個不到2米的球員要在十幾年前的nba打內線。要麼是有巴克利那樣如鬼怪一樣的力量和爆發力,要麼就是追夢·格林那樣天然具備組織大腦,要麼就像安託萬·沃克一樣多才多藝。
可是身高1米98的查克·海耶斯這些都沒有,卻在nba打了11年,掙了3000萬美元。
當然靠的也不是他秒殺nba所有人的奇妙罰球。
在那個全民支援火箭隊的年代,姚明是當仁不讓的首發中鋒,穆大叔是天然的替補,而海耶斯就是姚明的陪練和三號中鋒。
他沒有姚明卓絕的進攻技巧和手感,進攻只能靠偷下和內切。
他也沒有穆大叔卓越的防守天賦和2米18的身高。
他只有孜孜不倦的拼搶和堪比鐵布衫一樣的內線貼防。
在那時的火箭經常會有奇怪的一幕,身高還不及麥迪的海耶斯撅著屁股死死頂住對面高他不止一個頭的內線,卻讓他們寸步難進,最後只能一記勾手和翻身跳投草草了事。
海耶斯能夠在nba打了十一年球,靠的就是他紮實有力的步伐和孜孜不倦、宛如搏命般的防守。
甚至在姚明傷退後的兩年,他還打上了球隊的首發中鋒。
換到現在,沒身高、沒三分、沒技巧的他恐怕連發展聯盟都打不上。
三、託尼·阿倫——個不會投籃的得分後衛,卻被退役了球衣
2017年10月14日,孟菲斯灰熊宣佈退役託尼·阿倫的九號球衣,成為了本世紀那支“鐵血灰熊”繼扎克·蘭多夫之後,球隊歷史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球員。
在那支灰熊,小加索爾是真正的攻守大錨、康利是球隊的進攻大腦、魯迪·蓋伊是球隊第一單打手、他們似乎都比場均只有8.9分4.3個籃板,場均只能扔進0.1個三分球的阿倫更有資格。
可是要說到誰最能體現那支灰熊的性格和靈魂,恐怕沒有哪個人能比得上這位鐵血防守大閘。
十年前的灰熊,大概是聯盟最無聊的球隊。打著最患難的節奏,一步一動的進攻,強悍又堅韌的防守。連續七年打進季後賽、三個賽季獲得常規賽50勝,強如聯盟第一的馬刺(2011)、空接之城的快船(2013)、雙少的雷霆(2013)、利拉德的開拓者(2015)都被他們做掉過。
相比於近年來不斷提速、瘋狂三分的其他球隊,重視防守、崇尚肉搏的灰熊堪稱一股清流,而託尼·阿倫的防守則是裡面不可或缺的一筆亮色。
科比退役後被人問過“誰是他面對過的最強悍的防守者”,從1996打到2016,從喬丹、麥迪、AI打到韋德、勒布朗、杜蘭特這樣的頂級對手,遭遇過皮蓬、布魯斯·鮑文、普林斯、基裡連科、阿泰斯特、巴蒂爾這樣的頂級防守,但黑曼巴幾乎不假思索地說出:
託尼·阿倫。
是啊,他倆不但在2008、2010兩屆總決賽裡對壘,而且阿倫到了西部後每年都有四場廝殺。尤其在08年總決賽上,在託尼和另一名防守悍將詹姆斯·波西的聯合絞殺下,科比只有場均25.7分命中率40.5%的表現。
而之前西部決賽面對同樣防守超一流的馬刺,科比可是轟出了29.2分53.3%的命中率。
而且他的經典表現包括但不限於:
2011年西部首輪,他摁住了重回首發的馬刺發動機吉諾比利,球隊完成黑八。
2013年西部半決賽,獨自帶隊的得分王杜蘭特在他的防守下命中率相比常規賽極度下滑(51.0%→42.1%),最終雷霆也沒跨過蠻橫的灰熊。
他的防守強硬卻不骯髒,相比於同樣老防守出名的布魯斯·鮑文,他幾乎獲得了所有對手的尊重。
科比說他是“一個在防守時不會大嚷大叫需要協防、只想跟你硬碰硬的男人。”
杜蘭特說他是“沒有人願意碰到的防守者”。
而他自己也說過“我打球不是為了上報紙雜誌,我就是想成為最好的防守人。”
只是如今這個時代,恐怕沒有哪個教練會讓一個除了防守再無貢獻的人成為主角,更不可能有球隊為他退役球衣了。
四、羅德曼——nba的終極怪胎
nba的奇妙在於擁有新人會出來打破你所認為的不可能。
公牛之前被認為幾乎不可打破的72勝紀錄,20年後就被勇士搶走,
神一樣的喬丹也有科比這位最接近神的男人做影子,有勒布朗向他的“GOAT”發起衝擊。
他們的三連冠,湖人也做到了。
可是丹尼斯·羅德曼,這個被無數人唾棄的神經病、暴露狂、惹禍精恐怕再也不會有了。
你能想象一個身高只有2米01的前鋒連續七年霸佔籃板王的寶座,
你能想象他幾乎防遍了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巨星,從天勾到魔術師、大鳥,再到喬丹、鯊魚、卡爾·馬龍,並且手裡還握著兩個最佳防守球員。
你能想象除了籃板和防守幾乎一無是處的他,會無縫銜接到公牛的三角進攻體系,成為了後三冠公牛的場上三號人物,與神並肩的男人。
在活塞時期,他是一個全能防守人,如果說比爾·蘭比爾是詭詐狡猾的軍師、麥克馬洪、愛德華茲是金牌打手,那麼他就是托馬斯身邊貼身護衛的親兵。
對防守著魔的他能夠在內線頂天勾,全場領防魔術師、對位伯德、還能直接面對喬丹、皮蓬,即使在最強調防守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都堪稱防守奇才,真正從外防到內,從一防到五。
而到了公牛,他成了球隊內線和籃板的守護神。他要頂防鯊魚、跟馬龍搏擊,對位巴克利、和2米21的荷蘭竹竿施密茨搶籃板,但他完成得足夠出色了。
比較一下1995年和96年東決奧尼爾對陣公牛時的表現你就會明白,他對於那支公牛來說是何等重要。
換到現在?進局子如喝水的他估計早就被肖華終身禁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