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成長像生命成長那樣,如此複雜多變、難以琢磨。梁啟超先生著《論幼子》:“人生百年,立於幼學”,直言告誡:人生百年,建樹立足於幼年時所受的教育。處在時代洪流當中,每一個人和他成長的環境自然而然的被放置在天和地之間,傳統和現代之間,過去和未來之間。
對於青島這座城而言,1952年是長河奔騰的一息:是年,上海、青島、天津三市棉紡錠數量佔全國的64%左右,“上青天”的美譽傳遍全國;5月,中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建成;7月,國產第一臺蒸汽機車組裝完成並試執行;青島市湖南路幼兒園於當年9月落成,位於百年歐式建築群中的湖南路3號。
湖南路3號,最早是俄羅斯人建的一座獨體二層樓房,1945年以後是美國海軍司令部子弟小學。跟隨著時代變遷,這個集合了俄式、美式和中式建築風格的獨立院落,歷經百年,打磨出迷人景緻。
院外高大的法國梧桐連成綠色長廊,大樹巨如華蓋,早期的萬國建築毗鄰左右,步行400米即是海邊,收攏百年來的潮漲潮落,濤聲鷗鳴。
在這間院落裡,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故事就像沙灘上貝殼,撿也撿不完,數也數不清,隨光陰流轉,歲月更迭。
2007年3月,作為新一代園長,蘇衛晗走進了這座綠樹掩映的古舊院落,夢境般斑駁的樹影、踩上去嘎吱響的木樓梯,不由她不思考:這座幼兒園有著如此獨特的精神世界和時間沉澱,如何能讓它在傳承中歷久彌新,在新的時代走出一條康莊大路?
時間沖刷下的吉光片羽
蘇衛晗將目光朝向了園區的歷史檔案,她要在一個個鮮活案例中找線索。透過大量的走訪和問答,蘇衛晗一次又一次地將時間跨度拉長,拾納那些振翮於紅瓦綠樹間的吉光片羽。
1962年,湖南路幼兒園的老園長遇到了“新難題”,全園直接負責幼兒教育、生活、保健的12名工作人員中有7人在一年內休產假,偏逢當時是全日制寄宿,幼兒24小時都在園內吃住生活,在崗的人員就從洗衣、理髮、洗澡、剪指甲一肩挑,不間斷地保育教育140多名幼兒。“無比的熱愛、全心全意的付出、對幼教事業的忠誠,完成了在困難時期看上去難以完成的任務。”
1982年,亦北和哥哥從湖南路幼兒園畢業。長大成為當地電視臺播音員的亦北記憶中的幼兒園時光是模糊的,又是幸福的、美好的:那間寬敞潔淨的教室裡,靜靜地擺放著一架琴,每當琴聲響起,孩子們就唱歌、拍鼓、跳舞,老師會把每個孩子的被褥掖好,哄大家睡一個香甜午覺。
代表國家隊出戰國際跳棋公開賽的李瓊敏是湖南路幼兒園2005年畢業生,令他記憶最深刻,也是塑造他最多的是當年發起的“棋樂無窮”遊戲,老師們蒐集、製作了很多有趣的棋,除了跳棋、圍棋、國際象棋,還有衛生棋、進餐禮儀棋等。正是在這樣的指引下,李瓊敏對小小的棋子產生出興趣,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在湖南路幼兒園的教職工看來,每一個從院子走出去的孩子,都會經歷長長的時間軸後,長成他們該有的樣子。翻開厚厚的學生檔案和信件,彷彿預見到一盞盞長大後的笑顏,他們當中有的成為了人民警察,有的成了知名建築設計師,有的走進學院成為教師,有的馳騁綠茵擔當足球運動員……一些畢業生將子女後代送入湖南幼兒園,三代同園。
尋訪到一個個故事,翻新出一張張舊照片,歲月帶著餘香傳遞到蘇衛晗手中,她深刻地感受到:幼兒教育,紮根於過去,更無限指向未來。好的幼兒教育,蘊藏人生果實的奧義,影響人的一生。
教育,以未來為始,再回到當下
學前教育是終生學習的開端,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彌補性,它要關照到每一個人,教給他們如何做人,成為社會的合格公民,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而不是非要教一個人成功,成為天才,它告訴孩子要找到自己的熱愛,無論是作為探險家、運動員、廚師、攝影師,或是那些新誕生的職業。
蘇衛晗看見了那個精神意義的存在:一所真正的幼兒園,一定要預見孩子的未來,為終身發展和一生幸福做準備,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促發內生動力,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要比裝滿孩子的大腦更加重要。
湖南路幼兒園流淌著歷史的光華,蘊含著在地的風貌。約翰·多恩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線成整個陸地。”除了從“附近”尋找答案,蘇衛晗將目光投射到更遠方。
在對全球各地學前教育發展變遷以及當下教育做比對後,蘇衛晗相信,中國需要新型人才,一種更有創造力、冒險精神、更具適應能力、聰明又受過良好教育的時代公民。要培養這樣的新型公民,需要從幼兒園開始施行新的教育方法,而幼兒教育就生長在我們自己的土壤之中,賡續的文化基因和厚植起的文化自信,會幫助孩子融入未來的全球化變革。
2008年起,蘇衛晗確立了“小公民教育”研究課題,將“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做準備,為家長的科學育兒做準備,為教師的事業拓展做準備”作為辦園宗旨,生成了一系列園所升級、團隊管理、課程構建、家校共育、社群建設的有效措施,確立了“家園攜手,播種希望,公民教育,贏在未來”的教育特色,支撐起“整體視角下的幼兒教育”發展之路。
只有從全生命週期的視野來聚焦幼兒階段,基於一個完整未來公民的角度去尋求發展規律,去想象和思考人們在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時,他是怎樣的狀態,呈現出什麼樣的身體、心理素質,以怎樣的價值觀去應對工作和生活,然後,再回到幼兒教育這個階段,以有溫度、有人性化的方式做設計,支援孩子未來的發展,才會保持敬畏心去看待未完全展開的生命。
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教育是一種未來教育,幼教從業人員更多是要去關注未來,關注當今時代的發展,知道孩子們下一階段需要什麼,去好奇以及想象孩子將來要面對的世界和生活是什麼樣子,去思考現在教的東西,在未來孩子的生命中起到什麼作用。
教師有故事,教育才會有能量
“從未來回到當下”,確立了這樣的教育大局觀和“小公民教育”特色,蘇衛晗要破解的下一個問題是:如何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幼兒教師隊伍,去成就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
蘇衛晗明白,幼兒教育是一個高度知行合一的工作領域,不是單需要一個會照顧孩子的人,也不是單需要一個會教授知識的人,而是要與教師自身的生命體驗相關聯。
幼教的核心力量是教師本身。一方面,蘇衛晗引領全園教師從“兒童視角”觀察世界,用“兒童情感”體驗人生,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在園內推行“幸福5+X活動”,建立一個幸福工作室、深入一次談心活動、舉辦一次文體活動,完成一次心理輔導、閱讀一本好書,再將面向教師舉辦的社群教育指導、愛心獻血等其他社會公益活動歸入“x”,塑造師德品質的同時,增加教師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只有教師幸福了,才能教出幸福的孩子”。
“在希望每一位教師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境界之前,一個幼兒園所要做的,就是把教育者引領到恰當的位置上,給他們提供實現美麗教育夢想的平臺。”蘇衛晗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湖南路幼兒園將“做中學”、“玩中學”作為園本研修活動的特色,一步步形成了ESP課程開發模式,即透過體驗(Experience)、感悟(Sentiment)、實踐(Practice),讓教師積極投入到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研究性學習中,最佳化一日活動,提升專業能力,促動園所管理體系的重建和升級。
逐漸地,教師們由“經驗型”轉向“研究型”,在日常發生的教育故事中,積累起教育直覺和敏銳,藉助撰寫觀察記錄、教育敘事和隨筆、論文梳理等方式,在真實的細節中認識兒童、解讀幼兒教育,以成長型思維理解現狀,並把這種思維方式傳遞給孩子。
蘇衛晗說:“我們的老師大都是師範畢業,求學時獲得過國家補助,我們不能愧對這份職業。”老師們經年累月利用工作之餘,把隻言片語,靈光一現記錄下來,不斷地寫作,不斷地輸出,文字組織不行,就請文字專家幫忙潤色,“在文字組織方面,我們肯定是不行的,但我們幹事行呀。《領航時代小公民》作為園所共創的第一本書,是對我們教師隊伍整體認知的提升,這種將實踐轉為理論,實踐和理論不斷印證的過程,也是一個彼此成長的過程。”
在蘇衛晗的示範引領下,湖南路幼兒園又陸續編輯出版了《為孩子一生幸福做準備》、《家園攜手成就時代小公民》、《小公民教育課程》、《園長教你80款摺紙翻繩遊戲》等行業叢書,將教育思考、教學實驗和故事訴諸文字,幫助教師獲得“生命在場”的體驗,在這個過程裡面找尋自我、實踐自己的教育思考。
除了學術牽引,倡導敘事,湖南路幼兒園還強調成員的自主管理,尊重個人的完整性,激發全員的擁有感和自主性,克服在生存發現期、穩定期、試驗期、自我懷疑、平靜淡定、保守期、消極迴避期等各個時期可能遇到的問題,鼓勵教職工帶著情感、需求和意志進入到工作中,把工作場所發展成個人感受到幸福的成長空間。
在園區管理制度基礎上,蘇衛晗對數十年延用的各項制度進行了梳理、簡化,形成“雙向互動”的管理模式,以《湖南路幼兒園管理手冊》一套行之有效的約定,給教師和團隊更多留白。
如今的蘇衛晗帶領百餘名教職工建立起多個園區,融合特教與早教,並且與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20餘所幼兒園結對幫扶,運用網路互動、送課等形式,將安全健康、科學育兒等內容惠及更多家庭。一批又一批的“湖幼人”從這間院落走出去,擔當園長、執行園長、教研主任,到更多地學前教育陣地上開枝散葉。
18年過去,蘇衛晗所在的湖南路3號院外蔥蘢林蔭,越發繁茂。
這些文字編織成的敘事結晶從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湖幼人”行動的北極星。“不知道接下來往哪走的時候,我們就從身邊的故事裡找答案。”蘇衛晗說,一個好老師,要樂意從小孩子的觀點看世界,終身不倦地去觀察、記憶兒童的天真感情、對人的態度的敏銳感受,進而給孩子一個人性化的、有溫度的成長空間,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能量。
全員互動,構建教育場域
幼兒教育為孩子們所準備的,是一口“心靈之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無論他是學習多元的知識或適應未來的能力,都離不開對於自我的認識。而認識自我,就是為心靈造一個壺,讓一切能力與智慧的源泉都能被穩穩接住。
孩子們認識自我的方式,是從認識周遭的一切開始的。
幼兒園裡不僅有教師,還有衛生保健人員、保潔人員、食堂採購、安保人員……作為幼兒園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們也需要成為有力的課程資源和教育互動構件,這種互動是教師和孩子的互動,是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是與周圍一切人的相處互動。
園中的人,共同構成了教育的場域。那些真摯樸實的熱愛,藏在無數個細節裡。
進入湖南路幼兒園需要測量體溫,保安師傅手中的體溫計卻與眾不同——外面穿了件紅色的“小毛衣”。原來,有的孩子不喜歡測體溫,門衛老師就親手給體溫計設計縫製了一件可愛的毛外套。
後勤教師、清潔工、廚房人員都參與到全場域互動中來,在蘇衛晗園長看來,營造這樣的環境就是在教研,就是在進行教學設計,一方面,孩子建立在這些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另一方面,愉悅的安全環境,讓孩子們不會害怕犯錯。
周圍人對孩子的影響,不在於說了什麼,傳遞了什麼資訊,重要的是怎麼做。越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強,可以很迅速地模仿成人的行為。
在湖南路幼兒園工作的教師,尤其是實習教師,每天都會接收到來自同事的“誇一誇”,每一次小的進步和創造,都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和鼓勵。而這些被看見、被認可、被激勵也將隨即傳遞到孩子們那裡。
一名教師最大的智慧,就是能夠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也就是所謂的“擇宜”能力。“擇宜”也就意味著教育情景當中沒有最好,只有最恰當。教師能拿出相對完整的時間和得體的反饋,去觀察、支援、陪伴孩子的成長,促進孩子有意義習得的發生,反過來,孩子也容易沉浸在閱讀、遊戲和探索之中。
湖南路幼兒園先後獲得“全國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實驗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實驗基地”等稱號。2021年,蘇衛晗作為“山東省齊魯名師名校長建設人選”唯一的學前教育代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教育管理碩士。學習結束後,蘇衛晗又將新的理念和收穫與團隊分享,自主生根,不斷開啟新的教育實踐。
“每一個人的進化都與幼兒園的生長息息相關。做適合幼兒的教育,就要立足於兒童的視角,帶著赤忱的熱愛和智慧,在一塊石頭間看到美麗的風景,在一粒沙子裡塑造高尚的靈魂。”蘇衛晗說。
湖幼小鎮,學習的目的是更好地生活
什麼樣的活動才是符合幼兒天性的活動?什麼樣的環境和材料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什麼樣的活動方式能激發幼兒的持續探索與表達?在“玩”這件事上,湖南路幼兒園可是一個69歲的“資深玩家”。
延續湖南路幼兒園場景創設的遊戲傳統,蘇衛晗系統性開創了將遊戲和情景模擬融合的“湖幼小鎮”——一個讓幼兒體驗真實社會生活的微型社群,打破年齡為界的班級限制,在混齡教育和混合式學習中釋放天性,在遊戲中發展小公民的社會性素養,涵養孩子自主、自信、關愛、互助、合作等品質。
整個幼兒園像一座小鎮,被區隔成若干區域,孩子們自主選擇,有的模擬家庭做飯的場景;有的變身小建築師,用積木拼出自己眼中的風景;有的擔當醫生,為同伴問診看病;“警察”幫助市民找尋丟失物品,“快遞員”和門衛老師配合,為貨品更快抵達而奔忙,“記者”關注實時動態,傳播新聞,倡導公義……形成一個現實社會的迷你翻版。
湖幼小鎮中有一座劇場,孩子們負責劇場的演出、運營和推廣。當天上演的劇目是《國王減肥記》,孩子們從道具、服裝、劇本對話要一樣一樣地“操心”。圍繞故事的核心情節“減肥”,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孩子們關注到運動話題,同時也談到了營養均衡,健康飲食,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被串接起來,孩子也習得了教學目標所設定的內容。
小鎮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區域的設計,都蘊含著針對不同年齡孩子的教學目標。例如,“大帶小”遊戲中學會謙讓、互助和分享;“萬能倉庫”遊戲利用問題設疑,激發孩子尋找替代物和敢於嘗試、樂於創作的潛能。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試錯是孩子游戲時重要的權利,只有嘗試了,犯錯了,才能夠理解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才能夠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這裡,孩子是“小鎮”的主人,他們自由扮演各種社會角色,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增強社會交往能力。這期間,好奇心、想象力、專注力和內在的秩序感,逐步建立起來,形成一個孩子生命成長的重要內力,而擁有了充足的內力,才會通往未來的路,才能通往幸福的路。
透過“玩”,讓孩子直接感知與親身體驗;透過“說”,讓孩子學會精煉、精確、精緻地表達;透過“記”,讓孩子學會運用符號發展抽象思維;透過“展”,提高孩子的審美素養。在不同年齡段孩子相互的角色扮演和遊戲中,逐步增加自信、勇氣,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體力量,在互動中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他人。
湖南路幼兒園倡導的小公民教育以陳鶴琴先生的“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為理論基礎,以做人為基點,以培養良好社會品質為中心,重視幼兒自主、平等、關愛、誠信、友善、合作的現代公民素養培養,為孩子的終身幸福作準備。
除了湖幼小鎮,湖南路幼兒園還有一些特色課程和專案,包括了生命自然教育、節氣與傳統文化、海洋探秘、小小社會人、好家風代代傳等,通過了解文化、習俗、詩詞、食育、手作,讓孩子乃至家庭從中獲得成長。
採訪結束時,看到兩個坐鞦韆的孩子在互相提問:為什麼梧桐葉會從綠色變成黃色?為什麼知了不見了?為什麼我們會換牙?
孩子對世界的好奇,正是從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開始的,幼兒園不是告訴孩子“正確答案”的地方,而是啟發孩子在接觸周圍人、自然、遊戲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怎麼回事,在逐漸長大的時光中找到自己,在人生如寄裡尋出答案。(文/左希 圖/青島市湖南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