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焦慮,育兒也可以很快樂
在我生孩子之前,我就已經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了。因為在我的婚姻裡,我常常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那時候的我,弱小無力,想要反抗,卻總是不知從何做起。直到我長大,才用了很長的時間,把這些傷痛治癒。
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更加了解到父母之愛的偉大。對於父母的責備和埋怨,也少了很多。那些曾經的傷害,往往來源於父母親自己的恐懼,他們的生活,也並非一帆風順,對於我,他們只希望我少犯錯,人生之路走得順暢點。
剛生下孩子的時候,我也常常會焦慮。怕他吃不飽,怕他生病,等他長大點,我開始怕他在幼兒園被欺負,怕他會學不好英語,怕他前途暗淡……
我總有各種各樣的恐懼,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過於緊繃著自己。幸好,我覺察出自己的異樣,主動地做出了調整。在閱讀了大量的親子類相關的作品之後,我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觀念。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也重新又活過了一遍。
當然,這個過程中,踩過的坑,還是很多的。尤其是育兒專家的坑,更是數不勝數。
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育兒專家,他們擺出五花八門的證據,讓你意識到,想要教育孩子,你就需要如何如何做。但現實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始終保持心態的平和。就算是專家自己,也未必總能夠如理論所講的那樣保持理性。
教育孩子的過程,遠比我們能夠預想到的要艱難得多。有段時間,因為不懂取捨,這些教育專家的理論,對我來說,彷彿就是一種致命的折磨。因為透過那些無能為力的事實,我總是看到自己的失敗。
到後來,隨著孩子的長大,我也逐漸地有了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這些心得,讓我逐漸地擺脫了焦慮。我開始學會接納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之後,我才發現,育兒的過程,也可以很快樂。
2.《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
讀羅佩的這本《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的時候,我常常熱淚盈眶。我的孩子已經三歲半了,這期間,我經歷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正是對孩子的愛,支撐著我不斷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就像羅佩所說,媽媽常常會崩潰,是因為她們揹負了太多。整個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責任,讓女性疲憊萬分。當工作繁重,當家人不理解,當老公不支援,育兒就會變得更難。想要媽媽始終保持心態平和,這比登山還難。
所以,《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這本書,在一個章節,就告訴讀者,儘管控制情緒很重要,但如果發了脾氣,也請一定不要沒完沒了地責備自己。那並不意味著你就不是一個好媽媽,那只是在提醒你,要多關心自己,多多休息,並尋求更好的方式,去釋放不良的情緒。
“照顧好自己,是改善自己和孩子關係的開始。”《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的作者羅佩,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年來,她一直從事著家庭教育相關的工作。不僅如此,她還會開設科普講座,為數萬家庭提供了優質的線下家長課程。作為湖南衛視《放學後》節目的特邀嘉賓,羅佩還是“蔚文教育”的創始人。她篤信正面管教的意義,《6~12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是她的誠意之作。這本書不僅入選了2020年度第二屆“全國書店之選”家庭教育類圖書十佳,同時,它也讓羅佩的教育理念,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
在我看來,羅佩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並非是簡單地對於正面管教的再實踐。透過閱讀這本《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我看到了她對於人性的思考。這是一個真正從孩子的成長角度出發的育兒作品,這也是一本真正給讀者提供了可實踐教育方法的育兒書籍。
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基於當下焦慮的年輕爸媽,他們空有一腔愛,卻總是用錯誤的方式表達。羅佩啟迪年輕的父母,要首先體諒自己。過去的事情,我們可以反思,但過度地自責,沒有任何意義。重要的還是從實際出發,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最佳的狀態。讓自己能帶著更好的情緒去面對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於自身的修煉。理解孩子、傾聽孩子、與孩子平等地溝通,羅佩在書中,對這些方面,都給出了實用的方法指導。
不僅如此,她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正在於對生活點滴的關注。“如何與孩子一起制定目標,才能讓孩子學習得更快樂?”“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父母常常做錯了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有進步的可能性。”“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從學會說'不'開始。”……
“雙減”之後,如何培養孩子回家之後的時間規劃能力?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培養他們健康的金錢觀?在這樣的一個電子科技的時代,如何讓孩子成為手機的主人?這些話題,都與時俱進,也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羅佩在書中,都一一給出了合理的方案。
更為溫暖的是,《父母的情緒決定孩子未來》全書不僅有溫馨的話語,更有觸動人心的圖畫。全書彩版的設計,那些可愛的油畫插圖,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心情能夠更加放鬆的同時,也緊扣主題,加深了讀者對於書籍內容的理解。
作為父母,我們並非聖人,孰能無過?想要孩子健康成長,我們也沒有必要一直苛責。當我們放下追求完美的執念,並以一個開放的心態,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修正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感受到我們無盡的愛。這種愛意,並不一定經由確切的語言傳達,但它確實透過切切實實的行動,讓孩子們知道了父母的包容與理解。
再沒有什麼,要比一家人相親相愛更重要的了。拋下那些沉痾,勇敢地做自己。當自己變得更好,孩子也不會差。
3.不焦慮,做情緒穩定的媽媽
當媽媽不焦慮,孩子會更願意回家。因為他知道,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家中總有一個能夠理解他,全心愛著他的媽媽。這就是一個人不斷成長的力量源泉。
沒有誰能夠天生懂得做父母,在這一路的修行中,誰先放下焦慮,誰就先享受快樂。
孩子在我們身邊成長的年頭,畢竟有限。我們能做的,就是理解他們的感受,提供必要的幫助。在他們想要獨立的時候,我們就放手。在他們想要陪伴的時候,我們去擁抱。
不焦慮,做情緒穩定的媽媽。你會發現,孩子更可愛了。你也不那麼疲憊了。這有什麼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