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一直以來都是社交中最為尷尬的問題之一。
有人會說,口臭,嚼點口香糖不就行了?
的確,口香糖確能改善一時口氣問題,可是沒過多久,口氣又會捲土重來,歸根結底,還是治標不治本。
中醫認為啊,口臭的問題大都是由胃有積熱,循經上攻所致,
足陽明胃經循著鼻竅而入上齒,
手陽明大腸經循著項背貫入臉頰而入下齒,
是故,胃中熱盛,循經上攻,口臭只是一個預警,接下來牙痛易牽引頭痛,面頰發熱,還易伴隨著唇舌腮頰腫痛。
中醫還認為,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則血分亦熱,血熱易傷經絡,是故,還常伴隨牙齦出血,有些人不當回事,日積月累,就容易造成牙齦潰爛。
那哪些人屬於胃有積熱呢?
若是符合上述多個症狀,多半就是胃熱,
此外啊,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判別方法,照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但凡是舌紅苔黃,難免就已經胃熱傷津了。健康的人舌面上往往有一層薄薄的白苔,胃火旺盛的人呢,火會循著經絡燒到口腔,不僅把舌苔給燒沒了,甚至還有點燒焦的感覺,所以苔會顯黃色。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可清胃熱,涼血熱而改善口臭的方子——清胃散,出自李東垣的《脾胃論》。
清胃散:黃連、升麻、生地黃、牡丹皮、當歸身。
黃連是一味苦寒的藥材,主入胃經,
中醫講,苦能燥溼,寒可清熱,是故,黃連尤善治療中焦溼熱,直搗黃龍,而折胃腑之熱,為君藥。
此外,黃連還善入肝經血分,功善瀉火涼血,多用於治療熱盛迫血旺行諸證,因此,諸如牙齦出血等症狀也得以改善。
《本草正義》:“大苦大寒,苦燥溼,寒勝熱,能洩降一切有餘之溼火,而心、脾、肝、腎之熱,膽、胃、大小腸之火,無不治之。”
升麻味微甘,性微寒,主入脾、胃經,
功善清熱解毒,多用於多種熱毒證,尤善清陽明熱毒,諸如陽明熱盛,胃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
此外啊,升麻還具有辛味,
中醫講,辛能行能散,是故,升麻正如其名善輕清升散透發,可宣達鬱遏之伏火,中醫稱之為“火鬱發之”。
簡單說,升麻清中有散,佐黃連為臣藥。
黃連得升麻,降中寓升,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
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
《別錄》:"主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胃熱積聚已久,難免損耗體內之陰血,
是故,生地黃、牡丹皮共奏清熱涼血而滋陰之效,共為臣藥。
生地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地,味甘、苦,性寒,質地柔潤,主入心、肝血分,
既善清營血熱而治熱入營血及血熱出血等證,
又善養陰生津而治熱病傷津等證,實為清熱涼血之良藥。
《藥類法象》:“涼血,補血,補腎水真陰不足。”
《本草新編》:“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血熱妄行。”
牡丹皮苦寒清瀉,辛散透發,入心、肝、腎經,
既善清熱涼血,又善活血祛瘀,具有涼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動血的特點。
此外啊,牡丹皮清中帶透,能入陰分而清虛熱。
《珍珠囊》:“治腸胃積熱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當歸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功善補血養血,
那方中的當歸身和當歸有何區別呢?
其實,我們平時常說的當歸是全當歸,
將之細化一下,可分為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
當歸頭、當歸身偏於補血養血;
當歸尾偏於破血化瘀。
是故,清胃散中選用當歸身,意在養血以填補胃火蒸騰所損耗的引血。
文末,作一簡單的總結,清胃散具有清臟腑熱,清胃涼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口臭等,常用於治療口腔炎、牙周炎等屬胃火上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