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於留美就業而言,地理位置是你不得不仔細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
比如,加州歷來都是留學熱門地區的Top1,每年留學生人數都在上漲,這裡的高科技產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更有舉世聞名的矽谷每年都吸引著大量高科技人才前來就業。
但現在...好像事情有了新的轉機?
“矽谷”一詞好像漸漸變得不再是獨屬於加州的“小寶貝”了。
從馬斯克偏愛的得克薩斯,到杜克、北卡州立與北卡教堂山聯袂組成的北卡三角研究園,再到如今愈發受到科技公司重視的美東紐約...
矽谷之名,已然貫穿南北,響徹東西。
得州、北卡還有紐約?“新矽谷”組合大PK
根據美國最新人口普查結果,自2010年以來,德克薩斯州是人口增長最多的州,增加了將近400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15.9%。其中,達拉斯都會區的Frisco City、McKinney City分別是全美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第二名和第三名。
人口統計學家Lloyd Potter也曾表示:一個城市如果人口大量流失,那必定是就業不佳;而人口不斷的湧入,則說明就業形勢大好,不斷有新的工作機會。
得州:“沒錯,說的正是在下”!
根據今年8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統計,2021年上半年已經有74家企業將總部遷出加州,而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生物、電子和新材料等領域擁有突出優勢的得州,則成為了收留這些企業最多的地區。
此外,據奧斯汀商會的資料顯示,僅2020年把總部遷往奧斯汀的科技和非科技企業就已有39家。
得州依靠其福利化的稅收政策,以及出色的教育資源(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萊斯大學+未來的得克薩斯理工學院),不僅俘獲了馬斯克的芳心,也得到了其他科技企業的青睞。
奧斯汀高新技術行業的強勢發展也使其被大家稱為“Silicon Hills(矽山)”,與矽谷相提並論。政府、教育以及戴爾、蘋果、3M、谷歌、思科等科技巨頭企業是這個城市的主要僱主。
說完了得州,讓我們把鏡頭向東方平移,對準下一位“新矽谷”。
北卡羅萊納州坐落在美國東南部大西洋沿岸,首府是羅利(Raleigh),最大的城市則為夏洛特。
北卡以其極快速發展的經濟與如中國江南般宜居的氣候環境,逐漸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最強新秀”,並因其名震全美的“北卡三角研究園”而得到了“東部矽谷”的稱號。
北卡三角研究園(RTP)目前是全美同類型研究園中規模最大的科研園。
這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北卡三所世界領先研究型大學——北卡州立大學,杜克大學,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中心。有IBM、思科、聯想以及Verizon(美國最大的電信企業)等多家高科技企業在此坐落。
等等...說到這,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核心線索?
沒錯,前兩位“新矽谷”的誕生,幾乎都是名牌院校+科技公司入駐所帶來的融合反應,那既然說到名牌院校,怎麼能落下綜排全美TOP2的哥大與聞名海外的NYU呢?
所以,還在認為紐約只等於商業中心?
No No No!
拿下科技中心title的計劃,早已被紐約正式提上了日程!
疫情下的“GCI”蟬聯第一,重視科技的紐約更強大了!
約兩個月前,知名諮詢管理公司Kearney(科爾尼)釋出了一份2021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在對全球230多座城市進行綜合分析之後,評估出了156座上榜城市,其中包括31座中國城市。
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是由《全球城市綜合排名》(GCI)和《全球城市潛力排名》(GCO)這兩張榜單構成的。前者是對城市當前表現的評估,後者則是對潛在表現的前瞻性考量。
全球城市指數(GCI)考量指標主要分佈在五個方面:商業活動,人力資本,資訊交流,文化體驗和政治參與。
儘管是美國甚至全球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紐約也依然在該指數中強勢拿下了“頭號交椅”。
不過,根據Kearney的分析資料顯示,在疫情的籠罩之下,依賴人員流動的企業(尤其是休閒和旅遊業)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例如拉斯維加斯在2020年11月的失業率增長了8%,比美國全國平均水平高了5%!
而相對而言,幾座科技中心的表現就相對較好,西雅圖的同期失業率僅增長了2%!
也許是在金融行業的獨領風騷有些高處不勝寒,又也許正是看中了科技產業在疫情風波下的堅挺,紐約作為美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代表,也終於決定在科技領域潑灑些濃墨重彩了!
在去年8月,全美還未走出疫情首輪陰霾之時,扎克伯格就在Hudson Yard的30層大樓之外,拿下了曼哈頓西區有107年曆史的舊郵政大樓Farley Building。
截止目前,Meta在曼哈頓地區已擁有超過32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區,並還在不斷開拓中。
另一位“靚仔”谷歌也毫不示弱,立馬斥資21億美金入駐曼哈頓,一舉創下疫情以來美國獨棟辦公樓的最高售價。
除此之外,隨著亞馬遜、蘋果等大廠也紛紛在曼哈頓大手一揮,興建了全新的辦公區,不知不覺間,原本被金融公司“壟斷”的紐約,已經在各科技巨頭的默默滲透下,搖身一變成為了美國的“東部新矽谷”。
紐約的野心與實力,徹底藏不住了!
哥大+NYU,正站在紐約的轉型“風潮”之上
當然,面對科技大廠的猛烈衝擊,NYC的老住戶們(金融公司)也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不過與其爭個你死我活,共同致富不妨是一條“更香”的道路。
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的“阿杜精神(杜蘭特表示眉頭一緊)”,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也開始不滿足於在金融領域單向發展了,向FinTech(金融科技)轉型成為了很多巨頭的全新戰略目標。
高盛在紐約有2000名技術僱員,負責資料分析、應用開發、資訊保安和區塊鏈業務。
麥肯錫於今年開啟的96年來最大規模招聘,也將視角鎖定在了軟體開發與資料分析領域。
靠“租碟”發家致富的Netflix也同樣對資料領域青睞有加,其對於資料崗位的薪資開設的十分大方,應屆生進入Netflix就直接就可以拿到$368k(≈¥240w)的薪水。
這種由FinTech帶來的轉型風潮,更加明顯的刺激到了市場對科技、資料類人才的需求。
於是...哥大和NYU,該你們哥兒倆上場了!
哥倫比亞大學,簡稱“哥大”,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也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
在2022 U.S.News美國綜合大學排名中,哥大升至全美第2,僅次於普林斯頓。
在2022年的QuantNet金融工程排名中,哥大的MFE專案排名雖然下降了一名(被勢不可擋的UCB反超),但其金數專案也成功超越了下滑明顯的康奈爾MFE(2022年已經跌至榜單第10),成功晉升至TOP6,緊隨MFE老大哥之後。
而NYU則在今年實現了“共同富裕”,NYU的MathFin專案和Tandon工學院的Financial Engineering專案並列第7,雙雙邁入TOP10!
NYU的MathFin專案有很多優秀的兼職教授進行授課,他們往往都是高薪行業的從業者,所講內容皆為非常實用的商業知識,並能夠將理論與金融實踐聯絡起來。
NYU的金工專案則在大神Peter Carr的帶領下一路高歌猛進,在近幾年來實現了綜合實力的迅速飛躍提升。
除此之外,在另一個熱門領域,哥大也還是“商科之冠(BA)”的“彩票校”之一。
哥大的BA專案自2018年秋季開始招生,是由Columbia Engineering(運籌學系)和Columbia Business School聯合開設的,因此學生可以同時汲取哥大商學院與工學院兩大學院的教學養分。
招生人數規模大約在100人上下,專案時長為1-1.5年,共有3個學期,可選擇是否參加暑期實習,屬於STEM指定課程。
哥大的DS專案也十分的成熟,保持了非常高的水準,因為此專案開設時間長,已經招收了很多屆學生,擁有不錯的校友資源。
此外,專案本身課程安排非常合理,能幫助程式設計基礎不足的學生補齊短板,又提高了學生在data science方面的知識水平。同時,該專案也安排了很多求職的機會,錄取難度居中。
由此來看,從金融工程到商業分析再到資料科學,這些在紐約最被需要的專業領域,哥大和NYU都是全美領先的存在。
這兩所學校的就業範圍也輻射極廣,國內外各領域大廠皆有校友,從銀行到證券,從四大到管理,包括但不限於富國銀行、安永、畢馬威、普華永道、阿里巴巴...
因此,如果要為紐約成為第三位“新矽谷”這一事實評選個最大贏家的話,哥大和NYU一定配得上最多的得票。
而在今年的申請季中,我們也已經有學子斬獲了NYU的金融工程專案offer,同學們也可以 私聊小德(2022戰績 | 專排TOP7,力壓MIT!投行、四大搶著要!這個專案什麼來頭?)獲取更多的相關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