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德馬科說過這樣一段話:“金錢只關注能夠解決問題的生意。金錢會被滿足需求和增加價值的人吸引。企業能夠滿足客戶大量的需求,它就能吸引到大量的金錢。”
這段話是說,公司或企業想盈利的前提是,要放下自己的自私想法,關注他人的需求。企業或公司只有解決了客戶的需求,錢自然就來了。
在《谷歌方法》一書中,比爾·基爾迪敘述說,谷歌公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多次第一的原因,就是因為谷歌遵循了需求定律。
需求戒律認為解決需求的生意才會成功。需求可以是痛點、服務缺陷、未解決的問題或者情感方面的需要。
谷歌公司的各個團隊,他們比起創造收入,更關注的是客戶的需求。比如:“如何讓使用者快樂”“如何用技術改變世界”這一類目標。
當作者和他的搭檔約翰創立的公司Keyhole,被谷歌收購後,他問谷歌高層說,未來一年內,Keyhole是創造1 000萬美元的收入好呢,還是獲得1 000萬用戶好?”意思是賺錢還是獲得使用者?谷歌領導層回答他,以擁有更多的客戶為目的。
可見,企業永遠不要因為想賺錢而開始一項業務,企業應該尋找客戶的需求,這樣創立的企業才不會失敗。
喬是一名武術專家,他相信自己只要開個武術館,自己肯定能賺錢。這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但他並沒有考慮外部因素,比如:
附近的人有沒有這樣的需求?
周邊已經有一家開業,自己和他比有什麼優勢?
自己能為學員帶來多少更有價值的東西?
自己能為社會帶來哪些價值?
一年後,喬因為入不敷出,導致他的武術館陷入經濟困境,不得已他只能關門。他做生意失敗的經歷是,在他武術館附近,想學武術的人很少,需求不大,他的想法只是個人願望。
有人說,金錢就像一隻頑皮的小貓,如果你追著它跑,它會甩開你。如果你不理它,而是專注於能吸引它的東西上,它就會主動來找你,甚至坐在你的大腿上。
這一比喻,形象地說明了,一個生意如果只想滿足自己的需求,不可能吸引到金錢,金錢只關注能夠解決問題的生意。
谷歌曾經收購了兩家地圖機構,然而6年後,它從一個使用者都沒有,做到了月活量10億的使用者,併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級地圖服務公司。
它成功的方法就是吸引創意精英,併為他們提供平臺自由發揮,打造卓越產品,實現共贏局面。
由此可見,一個企業或公司為人們解決的需求越多,它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客戶的需求是企業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