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收藏路,十萬雪花銀;十年收藏路,百萬雪花銀;
收藏路千條,保真第一條,藏品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收藏講究“三家”與“四力”:
“三家”,專家、行家、藏家,而“四力”呢,眼力、財力、魄力、機緣力。
收藏還講究幾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全是真貨,看啥都是真的,就是通常說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個境界,全是假貨,看啥都是一眼假,此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個境界,看不懂貨了,看啥都是半真半假,不敢看了,此時看山看不真,看水看不清;
第四個境界,看心情,看啥都無所謂,此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可在打眼這條路上,不管什麼境界,該打照樣打,吃飽人(持寶人)從來都不孤單,可光打眼不行啊,打眼的目的是為了撿漏,今天咱說說打眼過後撿漏的事。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宋鈞難得,宋官鈞更難得。鈞窯以含銅的藍色乳濁釉為釉料,因窯變彩釉而大放異彩備受世人矚目,有道是“家有錢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話說中秋這幾日,我得了件金元時期鈞窯瓶,通體施釉為月白色,施釉未到底,底足露胎,釉厚而垂呈現淚狀,窯變似斑如霧,特別難得是這件器物很精緻,器型也很小巧規整,少了金元時期的粗糙,多了些宋鈞的精緻。一個小瓶子,讓我終於知道金元時期的鈞窯怎麼鑑定。
鈞窯始於唐,興於宋,復燒於金元,仿燒於明清。宋鈞是鈞窯藝術的巔峰,釉色以天青色為主,胎質緊密精細,呈灰白或灰褐色,器型規正,施釉肥厚滋潤而少有流釉。
而復燒於金元鈞窯多為民間日用器,神秘的數字以及謎一樣“蚯蚓走泥紋”,是金元時期不再有的。而這個時期的鈞窯工藝質量明顯不如宋時,胎質較粗,修胎馬虎,修刀痕、輪指痕殘留胎體也不加修飾。
與宋鈞相對比,金元時期鈞窯有幾處對比鮮明特徵:
1、與宋鈞多滿釉不同,此時多施半釉,底足露胎。
2、釉厚而垂與宋鈞也大不相同,尤其元鈞會有明顯淚狀的垂釉,通常施釉為月白色。
3、金元時期鈞窯胎釉粗糙,已沒有宋時的精緻。
4、金元時期窯變聚成斑狀,多為人工塗抹釉藥而成,與宋時也大不相同。
另外金元時期的鈞窯棕眼多,而釉面多呈橘皮狀,因工藝相對粗糙,圈足底邊寬大,盤碗底中心有乳釘狀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