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
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國學文化主播朗讀音訊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人雖笨愚,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
倘若一個人能夠持有這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
即便不能前途無量,也能將人生不如之事降至一二。
01
自知者明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若一味的傲慢,不自知,人們就會避而遠之,甚至連好運也會繞道而行。
徐達與朱元璋曾是兒時交好的玩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時,徐達有勇有謀,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朱元璋寵信。
徐達雖戰功累累,卻從不居功自傲。他每年春天掛帥出征,暮冬之際還朝。回來後立即將帥印交還,回到家仍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
朱元璋曾對他說:“徐達兄建立了蓋世奇功,從未好好休息過,我把過去的舊宅邸賜給你,讓你好好享享幾年清福吧。”
朱元璋口中的這些舊府邸,其實是登基前吳王時居住的府邸。
有一日,朱元璋請徐達到舊府邸飲酒,將其灌醉。
徐達半夜酒醒問侍衛這是什麼地方,內侍說:“這是舊邸。”
徐達大吃一驚,連忙跳下床,伏在地上自呼死罪。
朱元璋見其如此謙恭,心裡十分高興,即命人在舊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門前立了一牌坊,並親書“大功”二字。
後來,朱元璋為了鞏固皇位,大肆誅殺“居功自傲”的功臣,唯有“恭敬謙和”的徐達倖免於難。
人,貴有自知之明。不因自身戰功顯赫,便可目中無人。
楊絳先生曾說:
“無論人生上哪一層臺階,階下又人仰望你,階下亦有有人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自知,不自傲,保持謙卑,平視他人,不僅是體現了一個的涵養,更是大格局的體現。
一個懂得自知,心懷天下,敬畏自然的人,才能活得更舒適、更通透。
自省者進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自己的弟弟們:
“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愛抱怨的人,眼裡看到的全部是別人的問題,從不會在自身找原因,也就缺乏自省能力和進步的機會。
學會自省的人,才會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去責備他人。
如此方能更好地認清自己,駕馭自己的人生軌跡,才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曾國藩在每天的日記中,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
有一次,曾國藩的朋友竇蘭泉來切磋,曾國藩並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詞氣虛吐,與人談理”。
本來是一件增益學業的事,結果卻適得其反,二人不歡而散。
曾國藩後來反省說:“彼此持論不合,反覆辯詰,餘內有矜氣,自是特甚,反疑別人不虛心。何以明於責人而暗於責己也?”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國藩去岱雲家為其母拜壽。
本是喜慶之事,結果曾國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尷尬,宴席一散便匆忙回家。
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反省道:“以後戒多言如戒吃煙。如再妄語,明神殛之!並求不棄我者,時時以此相責。”
曾國藩的人生修養和事業都達到了絕頂的高度,跟他一生的不斷自省改過是分不開的。
事實上,每個成功的人,在其背後定是付出了常人看不到的艱辛與血汗,以及“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
老子在《道德經》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不斷洞見自己,不斷前進,才會得到命運的垂青。
自省,改過,才是人生最亮的底色。
自律者強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
兩個大學生,讀了一篇老夫妻地鐵口賣早點年入30萬的新聞後,熱血沸騰,也要大幹一場。
調研,選址,進貨,設計攤位,把一切的計劃做的詳細而周密, 比那些普通的小商小販看起來專業不少。
而等所有人都要看他們大賺一筆的時候,他們兩個宣佈創業失敗。
理由是:太早了,起不來。
聽起來像個笑話,但其實這就是大多數人失敗的原因。
拋開智商不談,大家都是倆胳膊倆腿,誰也不差。
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除了思維,就剩下自律了。
那些成功的人並不是會列計劃,而是言出必行,靠日復一日的自律與堅持。
作家村上春樹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
他愛好跑步,每天早晨6點40準時起床,從1982起,每天跑10公里,堅持至今。
有人問,自律痛苦嗎?
答案是肯定的。
自律一定會帶來痛苦的,這是不可避免,但比起碌碌無為帶來的痛苦,這個更好受些。
松下幸之助曾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
任何的豐功偉業,都有自律加持,真正厲害的人,都是長期主義的自律者。
▽
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磨鍊心智,厚積薄發,方能尋得一隅寂靜之地,擁有歡顏和甘甜。
很認同一句話:人貴自知,而後自省,終而自律。
點個在看,願你我不斷改善自己,每天都有進一步的歡喜,過熱氣騰騰的人生。
來源: 國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