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新聞網
一口小鐵鍋,一把小鐵勺,湯建妙身著紅唐裝端坐在展臺前凝神運腕,以鐵勺為筆,以糖液為墨,抖、提、頓、拉、收……隨著縷縷糖絲飄灑澆鑄,一幅楠溪山水糖畫躍然眼前,遠山碧水環繞,舴艋泛舟江上,惹得遊客無不驚歎。
國慶期間,永嘉碧蓮糖畫藝人湯建妙創作的楠溪山水和國慶主題糖畫,被遊客朋友圈火熱轉發。
“我從小跟我爺爺學習永嘉糖塑製作,這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湯建妙說,自己讀小學時,就很喜歡美術,加上受到做糖畫藝人爺爺湯巖火的耳濡目染,愛上了糖畫藝術,自己從1994年開始跟爺爺學習永嘉糖塑製作,直到23歲的時候,開始獨立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製作糖塑,至今已有20餘年。
湯建妙認真製作糖畫。
糖塑俗稱“吹糖人兒”、糖畫,是用熬化的麥芽糖製成人物、動物、花草等各種造型的一種技藝。據傳早在宋朝時,永嘉民間就有在喜慶節日、婚喪嫁娶或慶祝壽辰之時捏製糖塑的習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舊時,糖塑是婚禮、壽禮、祭祀禮儀上的一種吉祥的、帶有祝福意義的供奉禮品。後來藝人們為了謀生,便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製作糖塑。
糖塑作為一項傳統民間技藝,具有原料可塑性強、造型神形兼備、色彩和諧醒目等特點。2014年,永嘉糖塑被列為第八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湯建妙是這項手藝的傳承人。
糖畫楠溪山水。
“糖畫是可以吃的畫,也是最甜蜜的老手藝。”湯建妙現在呆在老家碧蓮多,他想把這門手藝作為當地傳統文化傳承發揚好。近年來,他一直堅守傳統技藝,積極參與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的各種非遺文化活動,還去學校給學生展示非遺文化的魅力。他經常會挑著擔子去巽宅、巖頭和樂清柳市、翁垟等地製作展示糖畫,還受邀參加了永嘉麗水街美麗鄉村現場會開幕式、巖頭鎮“金山麗水鬧元宵”等文旅活動。
“以前我創作的基本上是人物、動物、花草,現在想把楠溪山水作為糖畫的創作內容。”湯建妙表示,楠溪江有這麼漂亮的山水、古村和永嘉亂彈文化,糖畫的悠久歷史,也蘊含了歷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蔗糖工藝等元素。在湯建妙師傅看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類似糖塑等民間“絕活兒”藝人越來越稀有了,現在糖塑不僅僅是小吃,更是一種非遺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加入一些新元素,會讓這門傳統民俗更有魅力。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