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穩增長大背景下,內需不振成為了主要制約因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已是當下經濟工作的重點。
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就2022年經濟工作表示,積極出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實施好即將出臺的擴大內需戰略綱要。
擴大內需如此重要的原因是最近一年多居民消費恢復滯後於經濟復甦。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經濟資料顯示,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043億元,同比增長3.9%,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這與疫情之前兩位數的增長相比,回落幅度較大,疲弱的消費資料將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的復甦。因此,當前經濟穩增長需要儘快扭轉居民消費增速下行態勢,確保經濟持續復甦、增速保持平穩水平。
然而,從疫情暴發後開始,中央到地方相繼出臺一輪輪的刺激消費政策,不少地方發放消費券、大搞“購物節”,但從隨後公佈的統計資料來看,效果並不十分明顯,居民消費整體疲軟的態勢一直未有改觀。
一些觀點把消費不振歸結於疫情的影響,的確可以部分解釋,如餐飲、文旅行業這一年多衝擊較大。但深層次且可能構成長期影響的原因包括疫情後中低收入階層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甚至下降,分化加劇。
疫情加劇了收入分化,從公佈的居民消費資料可見一斑:疫情後社零增速滯後,社會總需求不振,但富裕階層的消費不降反增,去年以來國內豪華車、奢侈品及豪宅的銷量均逆勢大幅增加,部分大城市奢侈品商店常常排起長隊。
具體來看,是在流動性較往年更為寬鬆的背景下,資產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讓持有股權、房產資產為主的富人更富,也讓部分受益於流動性寬鬆行業原本收入較高的從業人員獲益,同時,網際網路新業態讓收入集中到少數人員,特別是以銷售商品為主的直播行業。相比之下,過去一年多,外貿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點,但原材料價格上漲並未完全傳導至出口商品終端價格,導致以中低收入從業人員為主的外貿行業工人收入並未相應增長,更不用提受到疫情負面衝擊的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收入更是減多增少。
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舉措是透過完善分配製度、最佳化分配格局,達到“提低、擴中、調高”目的,即調節高收入者,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以最為重要的稅收調節為例,目前中國稅收以增值稅、消費稅等間接稅為主,前者主要由消費者承擔,後者則指向富裕階層,未來有必要減輕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品需要支付的增值稅,同時開徵或提高直接稅。此外還應加大對網際網路新業態從業人員的查稅力度,督促依法納稅,調節過高收入,這點體現在近期對直播人員和藝人偷稅漏稅的整頓。
同樣重要的是透過促進就業最佳化收入分配,包括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讓中低收入群體充分就業,實現居民收入和居民就業的穩步向好。具體可透過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融資與稅費支援力度,引導企業透過員工持股計劃等方式合理最佳化員工收入結構,等等。
貧富差距、收入分化是市場經濟自身執行難以避免的結果,也是目前發達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放任發展對經濟社會正常運轉將產生嚴重的消極作用,這也是今年以來屢屢提及要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主要原因。疫情加劇了這一現象,成為抑制居民消費重要的因素,未來欲擴大內需,在常規措施外,還需重點解決收入分化加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