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讀到觀察者網上一則訊息——經濟學家管清友建議年輕的朋友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通勤上,不如租住在公司附近,省下時間充實自己。
耽誤大家幾分鐘的時間,聊一聊“時間”投資這個話題。
先來算一筆賬
職場人小羅現在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時間平均為兩個半小時,如果他在公司附近租房子,那麼到公司也就15分鐘的路程,一早一晚最多半個小時。這樣的話,他每天可以省下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
為了省出這寶貴的兩個小時,小羅付出了金錢上的代價。由於公司一般在市區,其周邊的房租價格較高,而原來租住的地方離公司遠,在市郊,價格相對便宜。兩地房租的價格每月相差1800元。換句話說,為了省下這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小羅每月要多付1800元的房租。
咱們每天在單位忙忙碌碌8小時,回到寓所還要再給自己“充電”兩小時,的確太累。咱打個折,按每天1.5小時計算,給自己“充電”——考證呀,自學一門語言呀,進個培訓班學習一門技能呀,聽個網課呀,等等。
這1.5個小時是為了提升自己,不是用來休閒娛樂的。為了進一步說清問題,我們就假設所有這些“充電”都是為了將來在收入上有更高的回報。
一天省下一個半小時,一個月按22個工作日算,一年就省下396個小時,近400個小時。
堅持了一年半之後,小羅的付出終於開始有回報了。
咱們按三種不同的回報情況分析一下小羅的得失(回報是每天額外的1.5小時充電帶來的薪金增長,不考慮小羅因工齡增加,即日常上班8小時帶來的薪金增長)。
剛才說了,小羅公司附近的房租比原來的房租每月貴了1800元。如果一年半的學習充電給小羅帶來了每月1800元的回報,那麼,小羅目前的“時間”投資就是虧的,不值。
因為收支相抵,這1800元只是補齊了小羅現在每月多付的房租,而之前一年半多付的3萬多的房租(1800元*18個月=32400元,當期沒有產生收益),還是沒著落。
如果一年半的學習充電給小羅帶來了每月2400元的收益,那麼小羅全部收回投資成本則需要4年半的時間(54個月,即32400/(2400-1800))。換句話說,再熬個四年半,小羅的“時間”投資才可以實現盈利。
如果一年半的學習充電給小羅帶來了每月3000元的收益,那麼小羅全部收回自己的“時間”投資成本則需要2年多的時間(27個月)。
就上面的例子而言,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 利用業餘時間充電這個事合不合算,與小羅為此每月多付了多少房租、付了多長時間的房租才有了收益、收益到底是多少以及這個收益可不可持續等因素相關。
- 這個時間投資很像咱們拿學歷、文憑這樣的高等教育投資,學生上學期間沒有收入,同時還要掏學費,但是畢業後從長期來看,大學生一般要比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工作收益多。但這個收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可能你需要工作七八年才能收回你上大學的成本(學費+因你上大學沒法工作失去的收入)。
在美國,多數大學生貸款上學。由於美國大學的學費高昂,以致一些人退了休也沒有還完這筆錢。
- “時間”投資是個長期投資,就像管清友先生身後大螢幕上的“新格局下的長期主義”這個標題所示的一樣。
- 這個話題其實也不新鮮,和羅胖的“做時間的朋友”是一個意思。
記得羅輯思維創始人、“得到app”創始人羅胖在一次節目中也說過,有條件的年輕人工作後找個離公司近的地方住,這樣能夠拿出更多的時間幹工作並因此成長得更快。
“時間”投資,堅持才是王道
剛才也說了,小羅透過1年半的時間,每天充電1個半小時,並因此每月獲得2400元的額外收益。這樣需要堅持6年才能收回投資,實現盈利。
6年,這是個不短的時間。
另外,僅僅透過每年近400個小時的投入,就可以使自己在工作時間內有28800元(2400元*12個月)的額外收入,也是不容易的。因為這意味著,每個小時的時薪達到了72元(28800元/400小時)。
因此,那些想掙快錢的人,用這種辦法來實現收益會覺得不划算。
但是,在經濟增長放緩,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掙快錢的機會普通人是很難遇到的。
風口難覓,上坡常在。這就需要下笨工夫,採取長期投資的策略。
時間投資,本質上也是一種價值投資,堅持才是王道。
專欄作家萬維鋼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講了股神巴菲特賺錢的秘密。他說,
巴菲特 30 歲的時候,資產只有 100 萬美元左右,摺合到今天大概是 930 萬美元。在他 845 億資產之中,有 842 億,都是他 50 歲以後掙到的。其中更有 815 億,是巴菲特在 65 歲以後掙到的。
也就是說,50 歲的巴菲特只是個普通的富豪, 65歲 (美國人多在這個年齡開始退休)的巴菲特也並不足以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巴菲特10 歲就開始炒股,現在幹到了91 歲。他不是幹了 30 年,而是幹了 81 年。
投資的時間足夠長,這才是巴菲特賺錢的秘訣。
文章中說,
巴菲特並不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人,眾所周知冠軍是文藝復興公司。文藝復興公司從 1988 年到現在,平均每年的增長率,是 66%。這個成績是在我的認知之外,我無法想象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沒人知道他們的演算法。文藝復興公司的創始人叫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
那西蒙斯現在有多少錢呢?他大概有 210 億美元,還不到巴菲特的 1/4。為什麼他比巴菲特聰明,錢卻比巴菲特少呢?因為西蒙斯 50 歲才找到那個神奇的演算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咱們普通人來說,
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大形勢下,
唯有自律、唯有堅持(還不能是那種一條道走到黑的堅持,是那種有提升、有試錯、有創新、不斷進化升級的堅持),才能夠爬坡登頂,峰迴路轉,迎來開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