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絕對可稱得上2021年的奇葩大熊股,從2020年底的43.58元直線下跌到目前的8元左右,跌幅超80%,甚至比遇冷的房地產股票跌的還要多。最高市值曾高達2600多億元,目前連零頭都不到。
一、業績變臉
中公教育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是62.37億、91.76億、112.02億,淨利潤分別是11億、18億元、23億,穩步增長,超額完成對賭。
與此對應,股價上漲也動力十足,從借殼上市的3.8元直接奔到了43元,翻了十多倍。
然而,完成對賭後,2021年中公教育業績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翻臉。根據公司披露的三季報,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63.01億元,同比下降15.29%;淨利潤虧損8.91億元,同比下降167%。
由於吃相太難看,連交易所也看不下去。
深交所立馬發出關注函,要求中公教育說明對第三季度大額虧損的原因給出具體解釋,並說明相較同期盈利出現大面積下滑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二、公考不吃香了嗎?
業績下滑是由於業務問題嗎?難度公考不吃香了嗎?
恰恰相反,中公教育的業務需求在增加。
眾所周知,公考、事業單位以及教師培訓行業有典型的逆週期屬性,當經濟增長緩慢,就業率走低,失業人數增加,對培訓的需求增加,行業的規模與增速反而逆勢攀高。
國家出臺的雙減政策主要對幼兒教育影響較大,對職業培訓教育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職業培訓市場有繼續擴大的空間,相關教培龍頭也有向職業教育培訓轉型的跡象和動力。
三、問題出在何處?上市後飄了,開始“不務正業”。
1、安徽證監局、深交所、證監會輪番關注。
由於中公教育財務大變臉引起了監管當局的關注。深交所10月18日和12月13日連續向中公教育發出關注函,要求其就相關財務問題做出說明。
與此同時,11月30日中公教育收到安徽監管局出具的警示函。安徽監管局發現,2019年到2020年,中公教育與關聯方北京創晟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之間存在業務合作,相關交易金額達到應披露標準,但未按規定履行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程式。
12月16日,監管升級。
公司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12月17日中公教育跌停,12月18日繼續大跌。
證監會出手,中公教育可能有更嚴重的違法違規,不僅僅警示可以解決問題了,要進行行政處罰了。同時,也觸發了股民索賠的啟動,2021年12月16日收盤後仍持有的股民可以登記索賠了。
2、第三大股東在問題重重的情況下大幅減持。
即便問題重重,股價重挫的情況下,依然沒能阻止股東減持。中公教育第三大股東王振東在2021年6月15日、9月23日、11月26日相繼透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權,三次共減持7410.6萬股,保守估計套現了7個億。
與之配合的是機構的“看好”!
3、股價大跌,依然被機構“看好”。
雖然股價跌跌不休,但是機構依然“看好”,全部都是買入、增持評級。
不知道是真看好,還是為減持打掩護。想起來了中信證券在貴州茅臺2600元時看高到3000元的研究報告。
根據中公教育的股東資料,2020.3.31日的時候股東數量只有2.4萬,隨後一路增加,到2021.9.30日的時候已經超過了13萬。預計2021年報公佈的時候這個資料可能會繼續增加。
股價下跌,股東人數上升,散戶“完美接盤”。
當網紅不好好直播帶貨,而是去偷稅漏稅,當明星不好好唱歌,而是去玩緋聞曖昧,當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不好好去搞教育,而是去玩資本,他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