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馬學民|送女兒上清華
文/馬學民
人世間最難以割捨的情感恐怕就是父母對兒女的牽掛了。
9月5日上午12點11分,火車的汽笛聲已經拉響,車輪在徐徐地滑動,眼看就要離開北京西站了。
1個小時前,在清華大學正門口,女兒拉著箱包依依不捨往裡走,一面不停向我擺著小手,還有那掛在眼角上的瑩瑩淚珠兒,一想起心裡就酸酸的。
由於疫情,今年的學生報到沒有允許家長進入。我把行李箱交給孩子,只能在門口駐足觀望。直到女兒的身影消失在門楣上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親手書寫的手跡“清華園”、那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二校門下。
30多年前這裡也曾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今天父女兩代人的夢想終於在女兒身上實現了,我激動不已。
然而讓我最快樂的應該是7月17日收到女兒《清華大學錄取(保送)通知書》的那天,一家人崩提多高興了,女兒跳起來,兒子不停地拍著手,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娘相繼打來電話祝賀,姑姑和姨買來時尚衣服、揹包和鞋子等。
我家真是燒了高香,也許祖墳冒了青煙。看來這幾年走南闖北,倡議編修《開濮曹徐馬氏族譜》,修繕祖塋,修葺祖廟,捐款捐物,積德行善,不無關係。
“真準,我還得去趟天津大悲禪寺。”一旁的愛人嘟囔著,我知道她再去什麼意思,但我不信,我想這一切都應該歸功於女兒學習的用心、用力和用功。
說實話,孩子高中三年,我們跟著過了不平凡的1096天。
每天早5點起床或許更早,包點水餃、煎個雞蛋、煮杯牛奶、攤個麵餅、熬點八寶粥,總是變著花樣做飯。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看錶叫醒常精確到秒。豆漿要冷涼,小米飯要適口,不停用碗澄倒,恨不得用嘴吹。看女兒快吃完飯時,愛人就忙去預等電梯,再騎電車送到小區門口校車上。下雨天開車送,沒走幾分鐘女兒就躺在座位上睡著了,不想驚動孩子,直到離一中大門口還有幾米才喊醒。
臨開學還有一個月,愛人就開始忙了,專門買了棉花和布料套被子、做被罩,“買成品的不行嗎?幹嘛這麼麻煩,”我說,“商店的不瓷實、不暖和,”正在穿針引線的愛人解釋說。不知道她跑了幾個超市和商店,最終牙膏、衣服等洗刷用具、生活用具一應俱全,裝了滿滿的兩個大包。
開學前兩天,我們專門做了一頓家常菜,沒有大魚大蝦,全是女兒愛吃的家鄉菜:醋溜筍瓜、煎醬窩窩、小蔥拌豆腐、蒸地瓜葉,咕嘟茄子湯。女兒說太好吃了,太可口了,天真地問:“不知道學校有沒有?”一旁的弟弟笑著說:“想吃奶奶做的醬窩窩,可以讓爸爸煎好給你快遞去。”
開學前一天下午,愛人買來了女兒愛吃的紅心火龍果、榴蓮、山竹果等放在提袋裡路上吃。當天晚上,妻子猛然想起還差一樣東西,立即騎腳踏車到紗廠路買了二斤棗泥和五仁月餅,確實馬上要中秋節了,還是女人想的周到。
9月4日5點多,我們早早起來收拾東西。姐弟倆交流半夜:朱自清寫的荷塘還有不?水木清華什麼意思?日晷比我們學校的大不?兒子幾乎問遍了有關清華的所有問題。相約一定要去清華園轉轉並決定送姐姐到車站的兒子,天亮前卻睡著了。看著睡得十分香甜的弟弟,女兒躡手躡腳整理箱包,不願驚醒他。當我們打著傘快要走出小區的時候,兒子穿著拖鞋、揉著眼,從5號樓追來。
進京人員的安檢和健康碼檢測相當地嚴,菏澤火車站設了專門通道,除了有山東的通行碼外,還必須下載 “北京健康寶”,為了方便起見,我們還做了核酸檢測。
自古離別總傷心,從來分手無笑臉。在進站口,妻子內掩憂傷卻滿臉高興,反反覆覆安排女兒這叮囑女兒那:要吃早飯啊,要好好照顧好自己,走路不要玩手機,外出一定要和同學一塊啦,每天發個資訊啦等等。兒子還央求姐姐一定要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下拍張照片發給他,女兒滿口應諾。
當我們走向候車大廳的一剎那,回頭看到愛人手裡揉著一團紙,兩眼早已潤溼了,剛才滿臉的高興瞬間轉為一臉的愁緒,或許是擔心女兒不適應吧。
確實我們真放心不下,因為女兒從小就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幾乎沒有遇到過大風大浪,沒有品嚐過獨立生活的酸甜苦辣。突然離開了父母“北漂”,人生地不熟,孤獨無援,真叫爸爸媽媽放心不下!
然孩子畢竟長大了,早已不再是襁褓中咿呀學語、庭院裡蹣跚學步的幼兒。雛鷹終要離開老窩,羔羊長大也得斷奶,人不可能一輩子依靠著父母。或許人生路上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狂風暴雨和冰霜寒雪,爸爸深信你是一個有頭腦、自立自強、永不服輸的睿智女孩,一定會憑著自己的智慧戰勝和克服。只要有勇氣面對挑戰,困難就會遠離你,掌聲就會屬於你。
童安格的《真心英雄》唱的真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勝利的花環總是為那些有付出的人準備的,凱旋的大門總是為那些有作為的人敞開的。
我揹著女兒的小新手提電腦包,拉著行李箱往裡走,刷臉、貼身份證順利進入候車大廳。猛然想起30多年前父親送我上大學的事啦。真是日月如梭、光陰似箭啊。
記得那是1989年9月16日凌晨3點,父親騎著飛鴿牌腳踏車,一旁捆著裝滿衣物的塑膠袋,帶著我走了60多里來到菏澤火車南站。身上帶著450元學費和80多元零花錢,母親把那50張10元人民幣用針縫在了夾襖內兜,鼓鼓囊囊的,父親反覆叮囑我千萬不要“露白”。
6點多,當我和二中校友李乾坤同學乘上西安開往濟南的270次列車時,父親跑了老遠花了5毛錢買了4個燒餅,用草紙包著,他費力地撥開擁擠不堪的人群,從視窗遞給我。火車汽笛轟響,父親跟著緩緩啟動的車輪小跑,追著給我說的那句話“到那邊來信”就好像昨天一樣。
我一直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讓人家用“草紙”包裹燒餅,現在想來可能是用塑膠袋會導致燒餅“皮綆”不好吃吧。
那時還沒有身份證,買個去濟南的車票需要憑村裡的介紹信,清楚地記得,提前3天我拿著《山東師範大學錄取通知書》花了4元錢買個半價學生票。今天去北京清華大學報道,女兒在鐵路12306上動動手花了210元很輕鬆地給我買了D728車次12車廂28下鋪。
30年過去了,人工智慧、量子資訊、行動通訊、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永遠不變的是父母對孩子牽掛和親情。
很快我們到了北京西站,用高德導航乘坐964公交轉375到了清華大學第四門口,住西郊賓館,在房間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清華同方大廈。
想起晚清禮部侍郎為清華大學水木清華軒撰寫的一幅對聯 “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我覺得應該給女兒寫幾句話。
孩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離開了父母到新環境,就得學會生存。你離開了老家,學校就是你的新家,宿舍就是你的安樂窩;你離開了父母,同學就是你的夥伴兒,老師就是你的親人。
孩子,你要樹立遠大理想,不斷超越自己。有理想,才有前進的方向;有方向,才有可能創造輝煌。學習之餘,你應該多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善事,擁有智慧和仁愛才能超越自己。只有超越了自己,才能超越別人。
孩子,你要秉承“勤奮上進,不甘落後”的格言,和同學不比別的東西,只比學問。“胸有詩書氣自華”。作為天子驕女,有知識,就有能力;有能力,就有底氣;有底氣,就有骨氣。骨氣源自於理想,心有大鵬鴻鵠志,方可成為人上人。
在去往清華大學的375公交車上,已站了3站的女兒得到一個座位便讓給我,我說爸爸不累你坐吧。下一站上來一箇中年人,女兒主動讓座,那人看到孩子滿身的揹包而推辭,女兒卻說:“叔叔,您坐吧,我下一站下車。”雖然我知道這是女兒在說誑話,因為我心裡清楚離清華還有8站,但我已看到了希望!
好女兒志在四方。有志氣的孩子從來是用成功回報父母的殷切期望,用實力證明自己的不平凡。
火車駛出了西客站,北京離我越來越遠了。
我孤獨一人望著窗外,總覺少了什麼,一種說不出的愁緒,百無聊賴,沒有來時的歡笑,沒有了喊叫爸爸的聲音。一人車上,提筆寫了以上文字與大家共享。
二〇二一年九月五日
作者簡介:
馬學民,大學學歷,曾任中共菏澤市開發區工委機關報《今日開發區報》總編,山東省散文學會、菏澤市作家協會、菏澤市民俗學會、菏澤市儒學研究會會員。2012年主持編寫《丹陽志》,著有《春華秋實》《菏澤開發區史話》,主修10卷本《開濮曹徐馬氏族譜》,參與編寫《曹州國考名士集傳》《曹州文壇集傳》《曹州知名將士集傳》《菏澤開發區社群概覽》《百村記憶》《菏澤市開發區志》等十多部。作品入選《膠東散文十二家·馬學民卷》。2021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首屆“青未了散文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