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在京釋出了《世界經濟黃皮書: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黃皮書傾向於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5.5%左右,2022年增長4.5%的可能性較大。
這兩個預測結果,比IMF最近一次公佈的預測結果要低。
大多發達經濟體收復“失地”
黃皮書稱,2021年是全球經濟經歷二戰後最大幅度衰退以來進入快速復甦的一年,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為應對疫情而推出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經濟復甦。
從全球看,雖說不同經濟體復甦步伐並不一致,但鑑於絕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可以收復“失地”,2021年世界經濟實現明顯復甦可以說已成定局。
2021年10月,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9%;9月,聯合國貿發會議和經合組織分別預測為5.3%和5.7%。
另外,IMF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4.9%。同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的GDP到2024年可能依然比疫情前低,經濟增長速度為5.5%左右。
影響經濟最大風險是政策風險
黃皮書稱,疫情的不確定性和應對政策帶來的一些副作用,加上疫情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各主要經濟體未來政策調整的方向與力度,共同構成了影響2022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基本因素。
短期看,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政策風險。主要發達經濟體應對通脹、維持經濟復甦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如果調整失當,則會引發資產價格動盪暴跌,同時扼殺脆弱的經濟復甦並可能將經濟推入滯脹通道。
中長期看,影響因素包括:攀升至歷史最高水平的債務、主要經濟體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勞動生產率增速遲緩、多邊貿易體系改革談判達成共識困難重重、金融監管永續性存在漏洞、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非平衡性、經濟民族主義特別是資源民族主義抬頭等。
黃皮書認為,基於上述複雜因素,全球經濟仍處在中低速增長軌道,未來3—5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維持在3%—3.5%。當然,各國或地區的增速會存在顯著差異。
疫苗接種率差異不除復甦將阻
黃皮書指出,短期內疫情走勢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未來表現。隨著防範手段的進步和防範策略的不斷成熟,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受到控制或演化為普通流感的可能性增大。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能消除發達經濟體與貧困國家在疫苗接種率上的巨大差異,全球經濟復甦將受阻,並導致全球GDP在未來5年的累計損失達到5.3萬億美元。
到2021年第三季度,發達經濟體58%的人口接種了疫苗,新興經濟體和貧窮國家的接種率分別為36%和5%。即便疫情衝擊逐漸消退,世界經濟復甦仍然面臨疫情前就已經存在的各種掣肘,其中有些問題因應對疫情而變得更加嚴重。
美國經濟明年起將逐漸回落
黃皮書預計,2021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處於5.2%—5.9%,2022年將逐漸回落,直到2024年前後達到2%左右的潛在增長水平。
受疫情衝擊,美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明顯的分化,環比經濟增長率呈現“V”形反彈,同比經濟增長率的反彈則滯後了兩個季度,失業率的修復也是緩慢的。伴隨著救濟法案的出臺,人均收入水平卻出現明顯提升。收入的上升帶來需求增加,在供給受到疫情的影響而面臨瓶頸時,通貨膨脹就在所難免了。
黃皮書稱,不論是美聯儲還是IMF,對2022年的美國經濟判斷都是向正常的潛在增長率迴歸。主要原因是,疫情衝擊以後貨幣刺激和財政救濟帶來的政策性反彈不是經濟內生的增長,政策本身是有成本的,因而增長勢頭也是不可持續的。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通貨膨脹率不斷攀升的威脅,從2021年8月開始,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度下滑到疫情暴發時的水平。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的回落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黃皮書還指出,在疫情暴發後的兩年間,美國的財政開支預計增加近5萬億美元。與此同時,貨幣也增發了4萬億美元。顯然,這個刺激和救濟力度是空前的,更是無法持久的。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樊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