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滿目的展品
身著古典服飾的講解員
西亞風格的扁瓶
代表我國散茶飲用傳統的鮮紅釉高足碗、顯示中西文化交流的釉裡紅梅竹紋筆盒、展現明代流行娛樂活動的青花嬰戲紋蟋蟀罐……日前,“大明·宮瓷——十五世紀的明代宮廷用瓷”展覽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開展。
明代輝煌的歷史總被廣大歷史愛好者們津津樂道。如果能穿越600年,親身感受昔日明王朝宮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體會那個時代的風雅生活與娛樂,這樣的感覺讓人心馳神往。
在此次展覽中,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彷彿親身向你講述著600年前的那段歷史,也體現了策展單位用文物講好中國故事,讓中華歷史文化鮮活起來的良苦用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納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軒慧
展出300餘件藏品
記者現場看到,本次展覽不僅有深博的藏品,還有來自國博、首博、天博、上博等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機構的珍貴瓷器藏品。這次展覽首次從宮廷禮儀、政治活動、民族關係、外交貿易以及宮苑雅事等視角闡釋宮廷相關瓷器的核心文化內涵與審美意趣。
據介紹,本次展覽一共有300餘件十五世紀的明代宮廷用器及相關窯址標本。展覽以景德鎮考古發掘瓷器標本為中心,輔以處州龍泉官器、禹州官鈞瓷器等,時代涵蓋明代洪武到弘治時期,器物品類豐富多元,工藝精彩紛呈。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禮崇備物”“宮廷宴享”和“宮廷雅事”,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了十五世紀的明廷宮瓷。其中不少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在展覽中,觀眾可以透過一件件精美瓷器瞭解明朝與世界的文化貿易交流。唐宋以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繁榮,陶瓷成為我國古代對外貿易的大宗貨物。三寶太監鄭和率領的航海船隊七下西洋,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給各國帶去了明朝訂燒的大量瓷器作為國禮。鄭和航線沿途的東南亞、西亞等地掀起了收藏中國瓷器的熱潮。明宮廷也訂製了一批異域風情的瓷器,見證了中西文化與貿易的往來交流。
這次展覽中展出了不少西亞風格的瓷器,反映了中國與世界多元文明的碰撞與交流。比如其中一隻“青花輪花綬帶耳葫蘆扁瓶”,就是模仿西亞地區一種用於長途旅行攜帶的水壺燒製。
在展覽中,觀眾還可以透過一件件年代久遠的瓷器看到生活習俗的鼎革和傳承。在茶文化史上,明朝是一個重要的年代。展覽中有一種高足碗,碗口又大又平,以前一般以為是用來飲酒的,而據最新考證成果,這是一種茶具,這種瓷器背後就是我國飲茶方式從團茶走向散茶的這段歷史。研究表明,雞心扁壺(茶瓶)與高足碗(靶茶鍾),是明代宮廷新興的茶器組合。
在展覽中,觀眾還能看到明代宮廷的各種娛樂方式。比如明朝宣德皇帝有一個為後人熟知的綽號“蟋蟀天子”,蟋蟀罐正是宣德官窯產品中最具特色的一類。展覽現場可以看得,蟋蟀罐有“鬥盆”與“養盆”之分,分別供蟋蜂對戰搏鬥與閒暇休養之用,養盆中又可置“過籠”,既用以豐富蟋蟀的活動空間,又便於換盆時轉移蟋蟀,讓人感嘆當時鬥蟋蟀的專業與細膩。
九單位共同策展
這次展覽規格宏大,有9個單位共同策展,其中深圳博物館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天津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協辦。
展覽負責人告訴記者,15世紀是明代從永樂、宣德到弘治中興的鼎盛時期,文化藝術領域開創了全新的發展格局,以景德鎮御窯為核心的宮廷瓷器扮演了復興禮制與文化的重要角色,不僅是中華傳統政治禮儀的重要見證物以及科技與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與貿易交流的重要物證。15世紀景德鎮明代宮廷瓷器在國家日常事務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其科技工藝也成為後世效仿的典範。
古陶瓷研究及策展一直是深圳博物館在全國文博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專業方向之一,此前該館已先後舉辦多個重要精品展覽,並圍繞展覽舉辦了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也計劃在2022年初舉辦明代宮廷瓷器學術研討會,並在展覽期間舉辦多場公益講座。
展覽將持續到明年4月10日,市民可以免費前來參觀。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深圳博物館實行分時段實名制預約參觀,進入深圳博物館需提供健康碼。觀眾可透過“深圳博物館”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