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處華東,靠近東部戰區,為何卻被劃入北部戰區?
“史地不分家”是史學界的共識,研究歷史就離不開研究地理,而地圖是直觀的方式。
以山東省為例,明明屬於華東地區且靠近東部戰區,卻劃給了北部戰區,這背後就牽涉到史地關係。
凡事講究一個追根溯源,戰區劃分與我國的七大自然地理分割槽有著密切的聯絡。
圖|中國七大自然地理分割槽
七大自然地理分割槽是怎麼一回事?我國綜合歷史、民族等多種維度,秉承地帶性與非地帶性相結合原則、主要因素和綜合分析原則、相對一致性原則、發生學原則以及地域共軛原則,確立了七大自然地理分割槽,具體情況如上圖所示。
七大自然地理分割槽對我國各行各業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大軍區的劃分。建國初期,我國成立了華北、華東、西南、西北、華北、東北、中南(相當於華中、華南合稱)六大軍區/行政區,基本上與七大自然地理分割槽相當。
圖|建國初期的六大軍區/行政區
1955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對全國戰略區進行重新劃分,後將六大軍區拆分為十二大軍區,具體情況如下:
東北軍區:瀋陽軍區;
華北軍區:北京軍區、內蒙古軍區;
華東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
中南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
西南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西藏軍區;
西北軍區:新疆軍區、蘭州軍區;
另,1956年7月,中央軍委增設福州軍區,形成了十三大軍區的格局。需要注意的是,山東省原與華東諸兄同為華東軍區,自六大軍區拆分之後,便將原屬華東軍區的山東軍區改稱為濟南軍區,單獨升格為大軍區。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中央軍委出於國防戰略的考量,對大軍區進行了調整。1967年5月,內蒙古軍區降格為省軍區,併入北京軍區。1968年12月,西藏軍區降格為省軍區,併入成都軍區。至此,我國形成了十一大軍區的格局。
圖|原七大軍區
1985年6月,中央軍委實施百萬大裁軍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依據的還是七大行政地理分割槽進行劃分,將十一大軍區調整為七大軍區。
最明顯的就是南京軍區,福州軍區併入後,基本上相當於華東地區。與此同時,武漢軍區所轄河南省及武裝力量併入濟南軍區。
2016年1月,七大軍區成為歷史,調整為東、西、南、北、中五大戰區。其中,山東省很特殊:明明靠近東部戰區,卻被劃入了北部戰區。
圖|五大戰區
對此,好多人就想不明白,這背後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向來是北方海防的統一體,形成了互為掎角之勢。元、明雖定都北京,可來自海洋的威脅並不明顯,清朝前、中期大抵如此。
但是,中國自1840年進入近代後,海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海軍沿著海岸線打到了天津。第二次鴉片戰爭,更是上演了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
圖|北洋水師的鉗形防衛網
因而,洋務運動重金打造出的北洋艦隊,擁有威海衛(永久駐泊地)、旅順(維護、修理基地)兩大海軍基地,剛好環抱渤海,以鉗形防衛網態勢拱衛京畿地區。
單一從軍事角度而言,山東省劃入北部戰區,其打造海防體系的思想與中國海軍老前輩不謀是而合的。早在建國初期,北海艦隊成立後,戰略任務也是拱衛京畿地區。
其二、山東半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海陸兼防,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冷兵器時代,山東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更別說高強度的現代戰爭。不管是從南向北打,還是從北向南打,都是繞不開山東的。
以我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為例,就是發軔於齊魯大地的濟南。再往前追溯,解放戰爭戰略防禦、戰略反攻階段,山東都是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可見山東之戰略重要性。
圖|山東省地形地貌圖
歸納起來,山東的戰略位置很特殊:陸海聯動、東西貫通、承南起北。這就決定了,山東在我國國防戰略中地位極高。因而,大軍區時代的山東兵力部署很有特點,不僅部署有“攻堅豹子軍”26集團軍,而且還是北海艦隊司令部駐地。
隨著大軍區成為歷史,我軍進入戰區時代,濟南也成為了北部戰區陸軍司令部駐地。不得不說,山東劃入北部戰區強化了海陸兼防的能力,成為拱衛京畿地區的重要一環。
其三、軍改的大原則就是“軍委管總,軍種主建,戰區主戰”。根據這一原則,北部戰區、南部戰區、東部戰區成立了海軍領導機構,戰區海軍司令員由戰區副司令員兼任。
大家翻開地圖就能看出來,北部戰區所轄遼寧省擁有海岸線2290公里,佔全國海岸線12.5%。最為關鍵的是,遼寧省的大連造船廠是我國重要的海軍艦艇生產基地,也是在我國舉足輕重的“航母窩”。
圖|遼寧省海岸線
倘若將山東劃入東部戰區,遼寧的海岸線怎麼辦?反向推理,大家就能明白,北海艦隊劃入北部戰區建制、北部戰區副司令員兼任北海艦隊司令員,這是合乎國防戰略的軍事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獨佔洪澤湖,便於淮河水患治理,這與山東劃入北部戰區的理念很相似。本質上都是為了統籌兼顧,提升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