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攻勢,於1952年10月至11月,在朝鮮金化東北上甘嶺地區進行的堅守防禦作戰。這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防守地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發起猛攻,志願軍防守部隊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多次失而復得。雙方隨後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嶺發展為區域性戰役規模。激戰持續至11月25日結束。
在持續43天的拉鋸戰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子彈數量平均每秒鐘就達6發,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化成一米多厚的齏粉……在這場戰役中,“聯合國軍”動用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炮火密度,付出了兩萬多人傷亡的代價,其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存放有一鏟來自上甘嶺陣地的土,這剷土裡滿是彈片,足以證明當時戰役的慘烈。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打出了驚人的“範佛里特彈藥量”,正常情況下,美軍進攻前的火力準備通常會炮擊40輪,但當時的美軍範佛里特足足炮擊了260輪,幾乎是正常彈藥量的六七倍。我們的志願軍就是在這種猛烈的進攻下守住了陣地,最終取得了勝利。
來源: 文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