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圍繞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爆發了大規模內戰。
中朝兩國山水相連,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在抗擊外來侵略和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中朝兩黨和兩國人民相互支援互相幫助,建立了密切合作的關係。中國黨和政府支援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和平統一朝鮮而作出的努力,同時主張朝鮮統一問題屬於朝鮮民族的內部事務,採取何種方式、在何時實現統一應由朝鮮人鼠自己作出抉擇。
因而,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政府首先肯定這場戰爭的性質是內戰,繼而旗幟鮮明地採取了支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立場。6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顯要位置刊登了朝鮮內戰爆發的訊息,並發表社論:“朝鮮的全面內戰爆發了”。對於朝鮮人民今天的處境,中國人民是特別容易理解的,“正義是完全屬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方面”。
朝鮮戰爭爆發後的最初幾天,國際風雲因之變幻莫測。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會作出如何反應,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當時,朝鮮人民軍部隊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已全面逼近大韓民國政府所在地漢城。韓國軍隊土崩瓦解:韓國李承晚政權搖搖欲墜。有一種估計認為,美國可能象對中國國內戰爭時幫助蔣介石打內戰一樣,以出顧問、出錢、出裝備的方式來援助韓從李承晚政權,而不會直接出兵干涉。即使出兵干涉,也需要長時間準備。
而按當時的戰局發展情況,人民軍極可能趕在美軍登陸之前解放全朝鮮。
中共中央則對戰局發展有清醒的認識。毛澤東在建國之後曾精闢地分析過國際局勢。他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困主義集團的力量分佈好比一頭獅子,頭和前腳在西方,尤其在柏林,尾巴和後腳在東方。
東方一度是帝國主義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中國革命勝利的特點,是我們當帝國主義把主要力量集中在西方之時,在東方衝破了它最薄弱的一環。但一當中國革命勝利之後。帝國主義集團大吃一驚。開始回頭注意東方了。
1950年上半年,美國政府要員連續發表關於亞洲問題的演說,軍政大員頻繁出訪遠東,中共中央敏銳覺察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殺機,認為獅子的腦袋已經轉向東方了,所以現在,當得到美國支援而建立起來的李承晚政權搖搖墜之時,很難設想美國會袖手旁觀,坐視不救。
中共中央認為:應充分估計並切實準備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果然,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美國杜魯門政府即作出了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美國政府認定朝鮮內戰是冷戰對峙局勢下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對抗、戰爭的前哨戰,認為如果聽任朝鮮完全落入共產黨人之手,將會導致共產主義勢力更大的發展與蔓延,因此,確定“我們必須在某個地方劃出一條界限,而朝鮮則是我們劃出這條界限的理想地點與時機”。
6月2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決定:立即出動海軍、空軍支援韓國軍隊作戰,地面部隊作好開入朝鮮的準備。同時,迅即調整遠東戰略部署,令海軍第了艦隊開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並加強美國在日本、菲律賓的軍事力量,大力援助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
這樣,由於美國軍隊的入侵,朝鮮戰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內戰轉變為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而且,由於美國在臺灣、日本、菲律賓和印度支那所採取的軍事行動和其他措施,遠東形勢驟然緊張,朝鮮半島的硝煙已開始向周邊瀰漫,新的戰爭隨時可能爆發。而中國已成受新的戰爭威脅程度最大的國家,因為美國已透過上述行動把其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前哨,由原來的北起阿拉斯加經阿留申群島、日本本土、沖繩至菲律賓的“島嶼防禦圈”,直接前推至亞洲大陸,尤其是中國的周邊地區,從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構成了半月形的包圍,進攻矛頭直指中國大陸。
中共中央認為:美國海軍進入臺灣海峽,以武力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於聯合國憲規章徹底破壞。”而美軍在朝鮮的侵略行徑,則是在繼承日本軍國主義的衣缽,沿襲甲午戰爭以來的歷史,走合併中國必先佔領東北,佔領東北必先佔領朝鮮的老路。不過日本帝國主義是用四十多年的時間逐步實現的,而美帝國主義則要在四、五年內完成之。
毛澤東明確指出:帝國主義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他們在朝鮮、越南的行動,是想造成對我們包圍的形勢。一有機會,就會直接對準我們。
周恩來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經驗時曾指出:這場戰爭不是我們預料的,可是也不應該看成完全不是我們預料的。因為我們中國的勝利。是出乎美帝國主義所預料的。他相信蔣介石,雖不能把共產黨消滅,至少可以平分中國嘛!後來,幻想破滅了,蔣介石逃出大陸,美國侵略勢力被趕出大陸,六萬萬人民站起來了,再也不願作帝國主義的奴隸了,真使他不甘心,必然要與我們較量,這一點我們是看到的。這就是說,我們同美帝國主義較量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就看選擇在什麼地方。
現在,美國侵略朝鮮,陳兵臺灣海峽,已經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中國,並以粗暴的行徑嚴重干涉了中國的內政,中國的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
面對侵略者咄咄逼人的姿態,是退縮忍讓,還是奮起抵抗,這是中國領導人所面臨的嚴峻抉擇。
毛澤東主席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反覆思考著應付時局的方案。他設想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也打算到了最壞的方面。但他堅信,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有二十三年經驗的黨和軍隊是不怕的。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不能也不會聽任帝國主義的侵略,有能力打敗帝國主義的任何侵略。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8次會議,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在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宣讀了宣告,強烈譴責美國侵略朝鮮和臺灣的行徑,莊嚴宣佈:“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鬥到底。”並指出:只要東方各民族和人民不受恫嚇,一致奮起,堅決地動員廣大人民參加反對戰爭製造者的鬥爭,美國在東方新的侵略是完全可以擊敗的。
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講話,對美國的侵略行徑發出嚴重警告:“中國人民早已宣告,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亞洲人民廣泛的和堅決的反抗。杜魯門在今年一月五日還宣告說美國不干涉臺灣,現在他自己證明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美國這樣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
毛澤東指出:“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決不會站在美國帝國主義方面。他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他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但中國政府關於譴責美國侵略的宣告,並沒有使美國政府有所顧忌。相反,其頑固地堅持侵略政策,不斷擴大侵朝戰爭的規模,使侵朝戰爭逐步升級。
6月29日,美國空海軍部隊奉命轟炸朝鮮北緯38度線以北地區的目標,並封鎖朝鮮海岸,隨後,美軍地面部隊也於71日在朝鮮登陸,直接投入了與朝鮮人民軍的作戰。
為了掩飾其赤裸裸的行徑,美國在蘇聯代表缺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的合法席位未得到恢復的情況下,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6月25日和26日兩次舉行會議,通過了遣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侵略者”和予以“制裁”的非法決議,要求各成員國向大韓民國提供援助。
中國、蘇聯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當即發表宣告,宣佈這兩個決議毫無法律效力。
但美國政府利用蘇聯和中國代表缺席的時機,繼續操縱聯合國安理會為其侵朝政策服務,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在中、蘇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再次透過決議,援權美國政府組成指揮機構,統一指揮各國在朝作戰部隊,並任命司令官。批准各國在朝部隊使用聯合國的旗幟。
這樣,美國即以軍隊的入侵行動首先造成既成事實,然後以政治、經濟手段相要挾迫使安理會成員國接受事實,繼而以安理會決議的形成為其侵略行徑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7月8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14日,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致函麥克阿瑟,將全部韓國軍隊交付麥克阿瑟指揮。先後派兵加入“聯合國軍”的有英國、法國、土耳其等16個國家,朝鮮戰爭至此已擴大為一場規模龐大的國際性區域性戰爭。
美國逐步升級的侵略政策,和朝鮮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戰爭的長期化可能性日益增大,並進一步加重了其擴大化的危險。
作為朝鮮的鄰邦和美國在遠東侵略的主要進攻目標,中國的安全面臨極其嚴重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為策萬全,中共中央和軍委開始採取一系列軍事措施,調整國防部署,著手進行戰爭準備,毛澤東主席明確指示:美國已經在朝鮮幹起來了,軍隊要加強軍事準備,作好應變準備。
1950年7月7日,就在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組建“聯合國軍”決議的同一天,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國防會議,討論保衛東北邊防問題。
隨後,又於7月10日再次舉行國防會議,最後確定了保衛東北邊防的部署。
根據兩次會議確定的事項,中央軍委於7月13日正式作出了《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經毛澤東批准後,予以實施。
《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確定:立即調在河南地區擔負戰略預備隊任務的第13兵團及所轄第38軍、第39軍及在廣州地區的第40軍北上,會同正在齊齊哈爾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第42軍,以及從全日各地抽調北上的炮兵第1師、第2師、第8師和部分高射炮兵、工兵、汽車兵等部隊,在中國東北毗鄰中朝邊境鴨綠江沿岸的遼寧東南部和吉林西南部地區集結,組成東北邊防軍,總兵力25萬餘人,東北邊防軍的任務是:保衛東北邊防安全,並準備在必要時以志願軍的形式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
從7月中旬至8月上旬,奉調加入東北邊防軍的部隊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緊急啟運,奔赴集結地區,到8月上旬,所有部隊已到達鴨綠江以北地區,並立即投入了有針對性的戰前準備。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委員會也在北京成立。在該委員會和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委員會的共同指導下,全國各地於7月下旬舉行“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周”活動,示威遊行和各種各樣的宣傳動員活動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反對美國侵略聲援朝鮮人民的強大聲勢。各族人民的思想認識日趨統一,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強,反抗侵略的情緒日益高漲。
組建東北邊防軍和進行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的宣傳動員,是中共中央為應付關國侵略朝鮮臺灣所造成的嚴重時局而最先採取的兩項戰爭準備措施。如果說宣傳動員為爾後的抗美援朝運動創造了思想基礎,那麼東北邊防軍的組建,則在軍事上做到了未雨綢繆,避免了臨急應戰,從而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地位。這是兩項對爾後決策出兵後的行動產生巨大影響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