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作為先賢帝王,歷代被人敬仰。三人雖然同為黃帝的後代,但是出身卻極不相同。相較而言,堯的父親帝嚳和哥哥帝摯都是一代帝王,自己順理成章地也當上了帝王,可謂順風順水。大禹的父親鯀是堯時代的大臣,所以大禹的童年生活也不會太差,至少是在貴族圈子裡。而舜的出身就不太好,從父親往上數幾輩都是平民,卻一步步成為帝王,不得不說很是傳奇。為了更全面瞭解舜,我們先簡單分析下他的一生。
舜的一生
早期不幸。舜是黃帝和顓頊的後裔,具體說是黃帝的八世孫顓頊的六世孫,黃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到舜,從窮蟬到瞽叟五輩人都是平民。這樣看來,舜雖然是貴族血統,但舜的童年少年生活條件肯定不會太好,一方面因為祖上幾輩的不發達,一方面因為母親的早死父親娶了一個要殺自己的後媽。為什麼說是娶了後媽瞽叟才要殺舜,因為瞽叟要是一早就想殺舜,完全可以在他童年的時候動手而不用等到長大,所以這個後媽和所生的弟弟象一定起了決定性作用。
聞名天下。舜面對一家子想要殺自己的親人,不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屢次化解危難,還極其謹慎地孝順父親後媽,寬厚對待弟弟,這種仁孝傳開了,使舜天下聞名。有個成語孝感動天,就是形容舜的孝順事蹟。這時,舜20歲。
舉薦出仕。好名聲就是資本,又恰巧碰見了明君堯,讓大家在貴族中舉薦能接替他帝位的人,大臣們就舉薦了舜,舜這個沒落貴族從此踏上了仕途,成為了帝位接班人,即將走向人生輝煌。這時,舜30歲。
任前考察。登上帝位前,堯對舜進行了全方位考察。首先,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帝舜,並讓自己的九個兒子與舜一起生活,看他如何處理好家事和與他人相處,結果是井井有條,娥皇、女英遵守婦禮,九個兒子更加敦厚成熟。其次,讓帝舜負責百姓教化工作,結果大家都很遵守倫理道德。再次,讓帝舜管理百官,將百官管理得井井有條,各司其職。從此,讓帝舜在四門接待來賓,四方諸侯賓客都對帝舜十分敬重,可見禮儀方面十分到位。最後,讓帝舜置身在山林川澤等各種惡劣環境,即使碰見打雷下雨這種壞天氣,舜也能安全走出不迷路。三年考察期內從治家、治民、治官、禮儀、體能等各方面進行了考察,當然結果是令人滿意的。這時,舜33歲。
代理政務。從考察完畢,舜一直是帝位候選人,直到等了將近20年堯老了幹不動了,讓舜代行帝王政務(攝政,是代行不是直接登基)。這一年,舜50歲。
辭讓帝位。代理政務8年後堯去世了,等堯的兒子丹朱3年守孝期滿,舜就高風亮節地把帝位還給了堯的兒子丹朱,自己躲避到南河之南隱居。這一年,舜61歲。
正式登基。讓出帝位後,天下諸侯信服的還是舜願意追隨他,舜才順天應人正式登基成為帝王。這一年,舜61歲。
治理天下。登基後,舜任人唯賢,把每一項工作都進行了分工,使得重大臣井井有條的各司其職,百姓也都安居樂業。在他登基22年時,還推舉了大禹為帝位繼承人。舜花了39年時間,使得國泰民安。
撒手西歸。登基39年後,巡狩天下時死在了廣西蒼梧縣的郊外,走完了光輝的一生,他是死在工作崗位上的。這一年,舜100歲。
總的來說,舜的一生開始悲慘,中期充實,後期輝煌,是十分圓滿的一生。
舜成了大禹的殺父仇人
要解釋為什麼舜成了大禹的殺父仇人,還要從大禹的父親鯀說起。堯的時代,發生了史前大洪水,淹了丘陵漫上了山腰,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言。堯讓大臣推薦治水能臣,大家就推薦了鯀,可是堯認為鯀有前科人品不好,曾經違抗命令還傷害同族的人,就不同意,但是大家還是硬要推薦說試試不行了再換下來,堯就勉強答應讓鯀試試。果然,堯還是看人準的,鯀治水九年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這時,又恰逢三苗族在長江下游的江淮地區和荊州附近作亂,舜巡狩歸來就把看到的鯀治水沒有功效的事告訴了堯,並且給堯提出建議,把共工、獾兜、三苗、鯀分別流放到四方的蠻夷之地來教化蠻夷,堯帝就採納了舜的建議。其中,鯀被流放到了東邊的羽山,也就是今天連雲港附近,鯀就死在了那裡。
“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
“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所以,是舜間接害死了鯀,但是天下百姓都認為舜做得對。
這樣,舜就成了大禹的殺父仇人。但是,舜後來又舉薦了禹,還把帝位傳給了禹,說明舜和禹都是公私分明的賢者,只為公事不記私仇,是聖賢所為。
舜的品德怎麼樣?
要想知道舜的品德,可以從舜的幾個故事看出來。
孝感動天。前文說過,舜的父親、後媽和弟弟象一家子都要殺舜,舜就碰見小的懲罰就讓他們懲罰,要是要殺他就選擇逃跑,等回來後也不報復,還是恭恭敬敬孝敬父母。甚至在他弟弟象以為順利把舜害死要霸佔他的妻子娥皇、女英的時候,舜都能不去追究報復。這種大度和孝道縱觀整個歷史也沒幾個人能做到。所以,說舜孝感動天一點也不為國。這就是孝道,作為兒子為親人,是為“仁德”。
流放四凶。前文說過,舜建議堯流放共工、獾兜、三苗、鯀四個罪人於四方,也就是著名的“平四罪”。舜不僅“平四罪”,還做到了“流四凶”。話說從前帝鴻氏有一個不成器的兒子,不施仁義 ,陰險狠毒,喜歡行兇作惡,天下人都稱他為“渾沌”。少皞氏也有一個不成器的兒子,詆譭誠實的人,厭惡忠直的人,粉飾邪惡的言論,天下人都稱他為“窮奇”。顓頊氏也有一個不成器的兒子,他不接受教誨,不聽取好話,天下人都稱他為“禱杌”。這三個家族的人,世代令人感到憂慮。到了堯的時候,堯也沒能除掉他們。縉雲氏有一個不成器的兒子,貪戀飲食,貪求財物,天下人都稱他為“饕餮”。上述四個人就是四凶,舜把他們整個家族都流放到了最偏遠的地方去抵禦妖魔鬼怪,中原就再沒有兇惡的人。無論是四罪還是四凶,他們都是貴族之後,位高權重,舜卻敢於動這些權貴,把他們流放。這就是“羞惡之心”,作為大臣為百姓,是為“義德”。
以齊七政。攝政期間,舜透過觀察北斗七星執行規律來整頓七種政務,具體就是祭祀、班瑞、東巡、南巡、西巡、北巡、歸至祖廟,即祭祀天地神、向諸侯頒發信物和巡狩天下三件事。在這期間,舜特別注重官員考核,“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也就是將考核標準和要求廣告天下,公開公正的考核政績,根據政績不同獎勵車馬衣服等物品。祭祀、發信物、巡狩天下、賞賜車馬,這些都是“恭敬之心”的表現,作為帝王為天下,是為“禮德”。
百官分工。舜在位期間,給每個官員都安排了合適的職位和職務,每個官員都能各司其職地發揮自己特長,作出成績。皋陶擔任司法官,斷案公平,百姓信服;伯夷掌管禮儀,最悲貴賤上上下下都謙讓有禮,垂管理工匠,工匠都把活做得又細又好;益擔任虞官,山林湖澤都得到了開發利用;棄管理農業,各種穀物都生長茂盛;契擔任司徒,對百姓進行教化,百姓親密和睦;龍負責接待,遠方的賓客都願意來朝覲;同時,對於掌管天下12州的十二牧,把自己轄區內百姓治理的安居樂業。從這些分工可以看出,農林牧漁、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有人教化,分工合理、選人得當,則自然天下太平。這些都是禹聰明智慧的表現,作為帝王為百官,是為“智德”。
讓畔讓居。舜曾經在歷山耕作,歷山的百姓都互相謙讓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的百姓都互相謙讓捕魚的位子;在黃河邊燒製陶器,黃河邊出產的陶器沒有一件是粗製濫造的。他居住的地方一年就形成村落,兩年就成城鎮,三年就成城市。也就是說,舜所到之處,身邊的人都很信服,也都受他影響願意變成謙讓誠信的人。這些都是禹誠信的表現,作為鄰居為他人,是為“信德”。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所以,舜是“仁義禮智信”五德都有,是“明德”的典範,也深深影響了後來周禮的形成以及儒家思想的發展。
總結
舜的一生過得很偉大很有功績,知人善任,做的事也都是為天下百姓著想,為各方諸侯信服,實現了“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的偉大成就。說舜的品德高尚,也不是否認黃帝、帝嚳、顓頊和堯前四位帝王的品德不高尚,只是舜的功德表現更為全面,是在前邊多位帝位治國的基礎上把“明德”進行了全面施行,也是為五帝的功績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所以,司馬遷“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的讚譽,是絕對中肯的,舜帝也是絕對受之無愧的,自此中華民族的品德形成了全面的基礎架構。
一點呼籲
最後,也想跟大家說明一下,我看史書寫文章,更願意用正史裡的記載來說話,不喜歡拿《竹書紀年》這種缺少佐證的書籍甚至一些野史裡的記載來寫文章,這些資料多是為推翻我們已有定論的歷史形象歷史事蹟而故意編造出來的,可信度較低,如果用這些史料來寫文章純粹是為了博眼球,會誤導大眾對歷史的認知,也不利於對歷史愛好群體的培養和歷史類文章的寫作發展。在此也呼籲大家,寫歷史類文章時多看正史,少看野史,注重分析,有理有據,我們一起營造良好的歷史類文章習作環境,讓歷史寫作迴歸理性分析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