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右上方“關注”,第一時間獲取科技資訊、技能攻略、產品體驗,私信我回復“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
前段時間,有媒體在英特爾官網上發現,英特爾在寫給供應商的一封信中宣稱“禁止供應商使用來自新疆的產品”。訊息一次立即點燃了網友們的怒火,目前已有藝人宣佈解除與英特爾的一切合作關係。
12月23日,英特爾官博發表公開宣告,表示原信中關於新疆的段落,只是出於表述合規合法的初衷,並非它意或表達立場,並對中國客戶、合作伙伴和公眾帶來的困擾深表歉意。該事件與以前的H&M事件稍有不同的是,H&M產品為鞋服品類,而英特爾涉及指令集、晶片設計和製造等領域,技術含量更高,這讓許多使用者開始關心國產處理器的發展狀況。
網友們變得更“理智”了
今年3月,在H&M被爆出新疆棉事件後,許多網友紛紛表示不會再買該品牌的相關產品,今年三季度H&M在華業務營收暴跌四成。在本次英特爾事件中,真正在網上去喊抵制的使用者少了一些,除了透過言語和表情包表達自己的憤怒外,多是在勉勵國內科技企業,期望以後的國產自研晶片能成為市場主流。
首先,在技術層面前文也提到,在處理器領域目前我們還難以做到全面的國產替代,現在的國產PC處理器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試著看看周圍的主流電腦就知道,不是英特爾就是AMD處理器,根據研究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統計資料顯示,在今年二季度的桌面端處理器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的份額達到82.9%,多數人工作和生活離不開英特爾處理器。
不僅如此,在伺服器端英特爾產品的市場份額也很高。同樣是來自Mercury Research的資料,在今年二季度的伺服器市場中,英特爾處理器佔據了超九成的市場份額(90.5%)。許多公司的自用或商業伺服器都使用英特爾晶片,應用領域包括雲計算、科學運算和AI等,許多網友和科技公司員工都清楚,與其在網上天天喊著抵制,不如以後有機會嘗試支援國產處理器,雖然很無奈,但畢竟“卡脖子”技術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只有臥薪嚐膽積累經驗和技術才能迎來改變。
其次,經歷過上次新疆棉事件後讓網友們知道,光喊著抵制毫無意義。在運動鞋服領域,許多國產品牌都擁有替代阿迪和耐克的實力,衣服和多數運動鞋的科技含量並不高,不存在卡脖子的尷尬狀況,但今年雙11阿迪和耐克的銷售成績將使用者們拉回現實,感嘆“喊得那麼大聲,買還不是那麼多人買?”
可能是受產品口碑滑落和產品銷量下滑的影響,英特爾今年一直在找“存在感”。此前英特爾邀請楊笠擔任品牌代言人時,就得罪了不少網友,但似乎並未真正影響到英特爾產品的銷量,反而是十一代酷睿的“擠牙膏”和AMD Zen3架構處理器優異的市場表現,才是英特爾X86處理器銷量下滑的主因。
產品和技術上的不可替代性是英特爾反覆橫跳的資本,一方面可能是為了所謂的“合法合規”,另一方面又捨不得放下中國市場,所以一邊折騰一邊發道歉宣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經歷過多年的投入和研發,國產桌面處理器發展到了怎樣的水平?距離英特爾產品又還有多少差距?現在市面上的部分搭載國產處理器的電腦又是否值得購買?
國產桌面處理器發展得如何?
在移動端,2017年華為釋出的海思麒麟970處理器,在綜合性能上已經接近高通的同級別產品,到了麒麟990和麒麟9000,華為在移動處理器的設計層面已達到市場TOP級水平,不弱於三星和高通。
在桌面端,參與的國產廠商較多,包括兆芯、龍芯、飛騰和申威等,廠商多推出的產品也較多,但在具體的晶片效能上還與市場主流廠商的產品有一定差距,並不適合普通使用者使用。這裡就以效能較前代提升幅度較高、市場關注度較高且是今年7月剛釋出的龍芯3A5000為例,看看國產桌面處理器發展到了怎樣的水平。
龍芯3A5000處理器採用自主設計的LoongArch指令集架構,相容ARM和X86的主要功能特性。處理器為四核心設計、主頻為2.3GHz-2.5GHz,在最高2.5GHz狀態下典型功耗為35W,基於12奈米工藝製造。根據龍芯官網的介紹,龍芯3A5000較3A4000效能提升超過50%,而功耗卻降低了超過30%。
值得肯定的是,龍芯3A5000在主要引數上並不弱,更難能可貴的是其採用了自主架構設計,在X86指令集被國外廠商壟斷的情況下,自主指令集的出現能夠減少我們被卡脖子的機率。
在效能方面,根據中關村線上測試的資料顯示,在UnixBench的CPU單核與多核的測試中,龍芯3A5000的單核效能與英特爾i5-9500的差距並不大,效能為後者的89%,主要差距主要在多核效能方面,龍芯多核效能只有英特爾的67%。需要說明,i5-9500屬於英特爾第九代桌面處理器(14奈米工藝),是一款於2019年上架的產品,以此來推斷,龍芯3A5000的效能足夠應對日常文件辦公需求,但仍與現在市場主流的十二代酷睿和銳龍處理器有較大差距。
其實,阻礙國產桌面處理器走向主流市場的因素不只是效能,成本控制也是另一個關鍵點。一款產品若無法大規模出貨,意味著廠商無法靠走量平攤研發成本,市場份額的缺失還會帶來軟體服務的短板,久而久之造成“硬體貴和軟體不好用”的尷尬景象。
產品端,搭載國產處理器的電腦/主機並不多(面向C端),並且售價都比較高。以搭載飛騰處理器和麒麟系統的長城(Great Wall)UF716為例,8+256GB版本售價高達8799元,而搭載龍芯3A5000處理器的七喜悅睿臺式主機的價格為6899元。與同價位產品相比,它們在效能和軟體適配都不具有優勢,高昂的價格也不利於普通使用者選購。
筆者認為,像是桌面處理器這樣的高技術產品我們不是造不出來,現在的國產處理器已走過了從零到一的過程,之後的一至一百的道路需要一套新的商業模式去推動。目前龍芯正衝擊科創板,上市或只是時間問題,獲得更多資金後的龍芯得以繼續強化研發實力,並透過其它市場化方案降低終端產品價格,讓產品走出小眾領域是國產桌面處理器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變局已至
近兩年的桌面處理器市場迎來了許多變化,讓英特爾的市場地位變得越來越不穩固。作為英特爾的老對手,自從AMD推出第一代Zen架構後,此後的每一代搭載新Zen架構的處理器的IPC效能都獲得了穩步提升,AMD YES不再只停留於口號層面。Mercury Research的資料顯示,今年二季度AMD處理器在PC市場的份額達到16.9%,是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另一邊,Steam平臺今年5月的資料顯示,平臺上AMD處理器的份額達到30%。要知道遊戲可是英特爾處理器的傳統強項,選擇AMD處理器的遊戲玩家逐漸增多,意味著英特爾產品的吸引力在走低,換句話說,桌面處理器市場的變局已至,原來的行業格局已鬆動。
如果說在X86體系下,英特爾與AMD的屬於“同源”競爭,難以動搖到英特爾的根基(手握X86架構專利),那麼ARM架構的崛起才是真正影響英特爾未來的關鍵點。
蘋果M1處理器的釋出,向市場證明了ARM桌面處理器可以同時做到“低功耗與高效能”,替行業玩家們甩掉ARM處理器不適用於電腦的帽子。在蘋果的影響下,許多廠商開始重視發ARM桌面處理器的發展,或是以改進移動處理器的方式去探索ARM桌面處理器的發展模式,包括高通驍龍8cx Gen3和華為海思9006C都是類似的產品。
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在意膝上型電腦的續航和輕薄等屬性,側面推動了ARM架構在桌面級市場的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在元宇宙的推動下,各類AR/VR等裝置的發展對晶片算力和功耗提出了新的要求,ARM架構的功耗優勢將更明顯,屆時,X86的市場定位將變得更尷尬。
由近(AMD)到遠(ARM),英特爾目前正面臨許多挑戰。在新的行業競爭態勢下,英特爾要做的不是反覆橫跳,做出各種有爭議的行為,作為一家企業應迴歸產品本身,諾基亞等廠商的案例歷歷在目,不管自己當前的市場份額有多高,當時代和使用者要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同時,我們也相信國產桌面處理器的技術水平會越來越高,再出現類似的事件時,讓廣大普通消費者們有得選。
----------------------------------
雷科技,聚焦科技與生活,關注並私信回覆“01”,領取技能福利禮包。